元旦新至
日月更迭,周而复始
又是新年新月,新的开始
让我们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追风赶月
迎接新一轮的春秋冬夏
(此图为西青文旅推荐官陈琛绘制)
关于元旦的由来及习俗你知多少?
元旦即世界多个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中国的元旦据传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的来历
每年阴历1月1日为元旦,“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的习俗
全国各地元旦的习俗有所不同,主要有放爆竹、扫尘、吃饺子、吃年糕,还有赏花灯,但重点还是团圆。
01 放爆竹
爆竹一响,表示旧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传说“年”是一只可怕的怪物。在过年放爆竹是为了吓走吃人的年兽,保护家人的安全而来的。这也是为元旦添加喜庆、热闹的气氛。
02 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03 吃饺子
唐牢丸近似饺子,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点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吃年糕
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六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年糕和“年年高”谐音,有很好的寓意,也寄托着人们很好的希望。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元
旦
快
乐
对着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许下心愿
盼朝夕有念,所遇皆甜
来源:天津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