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徐若瑄确认…

乐活   2024-11-07 16:44   江苏  

据媒体11月6日报道,49岁台湾女星徐若瑄确诊甲状腺癌。


徐若瑄本人受访承认患癌,11月6日也在社交媒体发文,坦言每年都会固定体检,查出甲状腺癌,当场愣了5秒左右,脑中浮现了人生走马灯,一度无法接受。她还在文中透露,有点家族遗传基因,还好全家都有固定体检的习惯,才能提早发现并治疗。



据悉,徐若瑄在年初被诊断出甲状腺癌,随即入院接受手术,手术位置在喉咙里,休息了两三个月后,术后恢复良好,5月时已完成新专辑的演唱会及澳门的演出,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状态。



徐若瑄在文章中透露,一直都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并注重饮食的营养和均衡,更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徐若瑄的父亲在2017年被确诊肝癌,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徐若瑄不惜花费巨资进行肝移植手术,但换肝后的父亲最终还是因并发症离世。


2023年12月10日,艺人徐若瑄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和丈夫李云峰离婚,结束9年婚姻。



公开资料显示,徐若瑄1975年出生。2013年因拍电影《72小时莎到你》与投资方李云峰结缘,2014年两人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资料图)


据报道,徐若瑄为了生下孩子挨了300多针、吃足苦头,再加上男方的两个女儿,共组一家五口家庭。徐若瑄曾透露愿意嫁给李云峰的原因,是男方对两个女儿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从小爸爸不在身边的徐若瑄深深被感动。


甲状腺癌——最“温柔”的癌

温柔≠无害


作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二十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均呈现出增长趋势。


甲状腺癌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常见,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它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因此被称为“最温柔的癌”


与其他类型的癌症相比,甲状腺癌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恶性程度较低。且早期发现和治疗通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的生存率也相对较高,绝大多数不会因为甲癌而影响寿命。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甲状腺癌类型都如此温和,也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潜在的威胁。

首先,癌症就是癌症,任何癌症都是身体细胞的异常增生,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甲状腺癌也不例外,它会侵犯周围组织,甚至可以通过淋巴或血液系统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其次,甲状腺癌的治疗可能涉及手术、放疗、化疗等,这些治疗手段都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和痛苦。


甲癌常见的症状


  • 颈部肿块


颈部肿块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当发现脖子前方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这个肿块可能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晰,且不会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如果用手触摸,可能会感到疼痛或者不适。
肿块不一定意味着甲状腺癌,但需要及时就医,排除甲癌的可能性。


  • 颈部淋巴结肿大


当甲状腺癌发生时,癌细胞可能会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到颈部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


通常是无痛的,但可以通过触摸颈部来感知。如果发现颈部淋巴结突然肿大,或者多个淋巴结同时增大,建议及时就医。


  • 声音嘶哑


当甲状腺癌侵犯到喉返神经时,会导致声带运动受限,进而影响发声。这种声音嘶哑通常持续存在,并且会逐渐加重。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的声音突然变得嘶哑,或者长时间无法恢复,并无咽炎等炎症的存在,那么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甲状腺癌的可能性。


  •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甲状腺癌较为严重的症状之一。当甲状腺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压迫气管或食管,导致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这种呼吸困难通常表现为气短、喘息、咳嗽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窒息。


如果你发现自己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或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感到气短,那么就需要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甲状腺癌虽然被称为“最温柔的癌”,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及早发现和治疗甲状腺癌,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如延误诊断,即使不影响寿命,但会影响生活质量,建议早发现、早治疗!


女孩突确诊癌症晚期

昨天

题#21岁女生下腹疼痛确诊胃癌晚期#

登上微博热搜



据报道

山东一位21岁女生突然下腹疼痛

起初以为是胃胀没有在意

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胃癌晚期

该女生自述:

当时感觉非常不可置信

现在正在接受化疗

想提醒大家

一定要注意饮食、定期体检



很多网友留言表示惊讶

实在是太年轻了

并给女生鼓励

祝她早日康复

还有网友提醒别再熬夜



20岁出头得上胃癌

是否极为罕见?

其实已经未必

就在一个多月前

浙江一家医院也接诊了

一位20岁得上胃癌的大学生


医生介绍,这位患者年龄非常小才20岁,在读的大学生。在他的胃窦部位长了一个很大的肿瘤,而且病情已经到了晚期,胃部周围的器官已经出现了转移和扩散


(视频截图 来源:浙医在线)


“他半年前曾有轻微的食欲不振、腹部饱胀不适,自己都以为是消化不良,吃了一些普通的胃药。”医生介绍,他有一年多的时间非常少去食堂吃饭,喜欢跑到校园外面吃路边摊,买一些“煎炸炒烤”的食物,吃得特别多,而且基本上不吃水果


医生表示强致癌物摄入过多,致癌物在体内通过时间的积累,到最后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肿瘤实际上就是一种“基因病”,各种各样的刺激,包括致癌物、生物因素、一些病毒等等,刺激细胞中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细胞发生变异。一旦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地清除这些变异细胞,就形成了肿瘤。


早些时间

广东某医院消化科医生

分享了

三位年龄20多岁的

年轻胃癌患者典型病例



病例一:男,26岁,胃角低分化腺癌


小王,男,26岁,某公司业务经理,因持续胃痛半年余来诊。


碳14呼气试验:阳性++;
胃镜:胃角巨大深在性溃疡;

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细胞癌。


(医院供图)


以下是问诊记录:


“你抽烟吗?”

“抽,每天2包。”


“你喝酒吗?”

“喝,几乎每天都喝。”


“你熬夜吗?”

“基本没有1点前睡的。”


“你吃烧烤吗?”

“经常吃。”


“胃痛多长时间了?”

“半年多了。”


“为什么不做胃镜检查?”

“我以为是小毛病,就没去医院……”


谈话到了这里,小伙子好像明白了什么,沮丧地垂下头。不过,这位小伙子值得庆幸的是,分期还不算晚,经过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会有不错预后。




病例二:女,21岁,在校学生,晚期胃癌


女性,21岁,大二学生,胃痛、纳差一年余;近期纳差、恶心,胃胀、疼痛,体重下降严重,贫血。


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7g;
大便潜血+++;
胃镜可见:贲门至胃体小弯侧,多处溃疡样病变,质脆易出血,胃体呈结节样改变,蠕动差;

病理回示:晚期低分化腺癌

 

(医院供图) 


这是最令人心痛的病例,刚上大二,确诊后四个多月,因多发脏器转移,最终去世了。


她的父亲介绍,女儿自小胃都不好,吃饭也很挑剔,早饭几乎没吃过;爱吃麻辣烫、辣条等。


一年前开始胃痛,就随便买点小药吃,往往还能凑效;


去年暑假,有一次痛得剧烈,几年来第一次到医院看,当时医生建议胃镜检查,被拒绝了。


无奈,医生只好给开了治疗溃疡的药物,吃了后好转一些。但不久后,疼痛更加频繁,而且急剧消瘦,不得已,才来检查。


可惜,已经是晚期,回天乏术。



病例三:女29岁,公司白领,胃印戒细胞癌早期


29岁女性,某大公司财务人员,无症状查体,有肿瘤家族史。


碳13呼气试验:HP(幽门螺杆菌)阳性+
胃镜发现:胃体中部前壁一处直径约1.0cm的浅凹陷病变;

病理回示:粘膜慢性炎,固有膜内见少许印戒细胞,考虑印戒细胞癌。


▲图片上圆圈里就是早癌(医院供图)


医生了解得知,该患者的父亲在46岁确诊胃癌,并在3年后去世。


平时生活节律,无不良嗜好,注意体检和锻炼。


这次查出来早癌,实属万幸;假如她不注意体检,或者体检了不做胃镜,那么这个早癌肯定不能被发现;要等到出现典型症状再做胃镜,恐怕已经病入膏肓了。



为什么年纪轻轻会得胃癌?

医生总结这几条


医生总结,胃癌是种与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癌症,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下,再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长期熬夜都是诱发胃癌的“元凶”。不难发现,年轻的胃癌患者普遍有这些问题:


1. 不良饮食习惯,爱吃烧烤


在临床中,发现30岁到40岁的胃癌患者中,过半的人都爱吃烧烤或麻辣烫。食物经过烧烤或烟熏后,容易产生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类物质,这些都是明确的致癌原。


除了烧烤,高盐饮食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世卫组织规定的是,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为6克,超过了这个量,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长此以往,也容易诱发胃癌。


(6种已明确的1类致癌物 图源:健康时报)


2. 不重视体检,有病忍一忍


早期胃癌的症状非常隐匿,很容易被忽视。比如很多年轻人不把胃痛当回事,这种做法很不可取。


“早餐没空吃、午餐凑合吃、晚餐应酬吃、宵夜地摊吃。”这样生活的年轻人,若常有胀气、泛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要当心,这也许不是消化不良或胃炎,而是胃癌信号。不少年轻胃癌患者由于就诊晚,检查时已到中晚期。


医生建议,如果一旦发现胃部不舒服,消化不良,突然胃胀,上腹部不舒服等症状,要尽快去正规医院做胃镜检查。


3. 压抑焦虑,不良情绪影响


研究表明,胃癌、肝癌甚至颅内恶性肿瘤等,与易怒、“小心眼”、过度压抑自己情绪有关。保持愉悦心态,尝试用语言缓解情绪,尝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是防癌“良方”。


4. 习惯熬夜,透支身体


熬夜会使胃得不到必要休息,胃黏膜自我修复与保护能力减弱,致使胃部抵抗力下降,一旦遇到刺激与损伤,便很难康复;当精神压力过大、身体过于疲劳时,胃部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5.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跟胃病直接相关。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幽门螺杆菌定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大量研究证据显示,肠型胃癌(占胃癌大多数)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险因素。


预防胃癌

"4多3少"指什么?



01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新鲜蔬菜水果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来源,同时也有助于预防胃癌。主要是因为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有益成分,对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等有帮助,从而降低患胃癌的风险。建议每天摄入500克以上的新鲜蔬菜水果,尽量多选择不同的蔬菜水果,以充分摄取各种营养素。


02

多吃全谷类食物

在燕麦、玉米、糙米等全谷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经常食用有助于降低患胃癌的风险。相比之下,精制谷物,比如白米、白面等,则含有较高的糖分和较低的膳食纤维,容易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建议每天摄入适量的全谷类食物,如早餐可选择吃燕麦粥或者玉米粥等,主食可选择吃糙米饭或者全麦面包等。


03

多吃发酵食品

在酸奶、泡菜以及酱油等常见的发酵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乳酸和益生菌成分,摄入这类食品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失衡、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减少发生胃癌的概率。建议每天适量摄入发酵食品,但要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发酵食品。


04

多进行运动

多进行散步、跑步、骑单车、游泳或者打球等运动,有利于放松身心,保持健康体重,从而预防胃癌的发生。


01

少吃腌制食品

在咸鱼、腌菜、腊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容易引发胃部炎症反应和癌变。此外,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还可能转化成亚硝胺等致癌物质,进一步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所以平时还是少吃或者直接不吃腌制食品,尽量选择新鲜、未经过加工的食品为好。


02

少吃高脂肪食品

有些人酷爱肥肉、奶油、炸鸡等食品,却不知它们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热量,易引发体重增加的问题,进而导致胃癌的发生率变高。高脂肪食品还会促进肠道内有害菌群的生长繁殖,进一步加剧肠道炎症反应和癌变。建议日常生活中减少或者避免食用高脂肪食品,选择脂肪、热量含量较低的食品。


03

少抽烟喝酒

抽烟喝酒属于不良习惯,容易刺激机体,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因此,少抽烟喝酒也是预防胃癌的措施。

预防胃癌也要从饮食方面入手,做到以上4多3少,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有效地降低患胃癌的风险,维持身体健康。


此外,医生还建议:

学会舒缓压力,合理作息,不要随便熬夜,多交朋友,多活动,适当放松自己;


三餐定时定量,不吃垃圾食品,吃早餐少吃夜宵;


戒烟限酒;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食物;多吃新鲜蔬果;


及时检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重视胃镜检查,出现胃部不适,要到规范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要拒绝医生建议的胃镜检查,这是发现早期胃癌得金标准!



查出幽门螺杆菌不治疗

有什么影响?会得胃癌吗?



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治疗已有成熟的治疗手段,治疗成功概率可达到或超过90%,成年人治疗后基本不会再被感染。


如果感染后不治疗,可能会有以下2个影响:


1. 增加慢性胃病,甚至胃癌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的致癌物,感染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如果不杀菌,在长期感染伤害下,有可能诱发胃癌


研究显示,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携带者的6倍;相比之下,杀菌可降低68%胃癌发生风险。


2. 感染身边人,尤其是孩子


孩子因为免疫力低,最容易被细菌感染定植。有研究显示,大部分人的幽门螺杆菌都是在幼儿时期被身边人感染的。家庭成员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的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性高出9倍。


医生强调,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但不能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发展为胃癌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

  • 15%~20%会发生消化性溃疡

  • 5%~10%会发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

  • 1%会发生胃部恶性肿瘤

多数感染者无症状,也没有并发症,但大多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由于幽门螺杆菌不会自行消除,因此需要进行正规诊治。



延伸阅读

江苏两万多名筛查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50%

专家建议早发现早治疗


江苏省基层幽门螺杆菌免费筛查活动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今年,全省共有两万多人参与了免费筛查,结果显示,约50%的筛查对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家庭感染率约为60%。专家表示,一旦被确诊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尽快接受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家庭感染率较高的病例,专家建议,除注意个人卫生外,全家检测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以到医院消化科进行呼气试验。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幽螺检查“金标准”就是尿素呼气试验,也就是C13和C14呼气试验。从准确度上来讲,两种试验区别不大,准确性达95%以上,没有交叉感染风险,受检者遵照医生的指导即可。


另外,有人疑惑,大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小孩要检查吗?


对此专家表示:不建议检查和做根治治疗。在不实行分餐制的家庭中,如果大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儿童也有可能被传染幽门螺杆菌。但儿童时期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容易引起消化性溃疡等严重疾病。且儿童根治后再感染几率要比成人高。所以,除非符合指征(由医生检查判断),不建议14岁以下儿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查和根治治疗。

从胃炎到胃癌只有4步!

好好的胃是怎么变坏的?

更多知识点

戳图Get

(上下滑动查看)

👇👇👇

来源 | 新闻晨报、南昌晚报、南方都市报、陕西冶金医院、新浪微博、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科普中国、健康中国、广东卫生在线、健康时报、人民网、江苏新闻、南京发布、无锡疾控等


爱听935
爱听935 ,让每一天闪闪发光!\x0d\x0a主要功能:实时互动、活动公告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