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是指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设立。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设立背景
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而设立的。
历史渊源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进行了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多万生灵惨遭杀戮,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成为人类历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苦难记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历史伤痛。
设立意义
缅怀逝者:通过国家公祭,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同胞,表达对他们的哀悼和敬意。
揭露罪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让世人铭记历史,警惕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珍爱和平:强调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重要性,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凝聚力量:通过国家公祭,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激发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纪念活动
每年的国家公祭日,都会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公祭仪式、向遇难同胞敬献花圈、举行和平集会等。这些活动旨在让人们铭记历史、缅怀逝者、珍爱和平。
综上所述,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警醒。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期编辑:苏 双
本期监制:陈新瑀
文字审核:冯佳蕊
本期责编:范思涵 王一潇
本期素材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