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客厅项目施工现场,主楼如同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安全员靳鑫光盯着屏幕上一个个红点和班前会人员名单,不到半个小时便完成了现场人员核查和“四口五临边”巡检:“智能安全帽,还真帮了大忙!”
新客厅孵化中心东塔建成后将成为荆州第一高楼,作为超高层项目,临边防护、高处作业成为安全检查的重点。但日益增高的楼层、不断扩大的作业面积,使安全检查效率愈发低下,还容易出现漏检,这成了安全员们时常头疼的难题。
为了解决“顽疾”,安全总监赵孟辉和总工王滨成了各大模范工地的常客,经过不断比选,他们最终将目光瞄向了智能安全帽。“安全帽是现场作业的必备品,如果将它装上定位和预警系统,一旦靠近危险区域便自动预警,能大大提升现场作业安全性。”
王滨迅速联系厂家批量定制,并将施工现场BIM模型导入系统,再将每个区域的竖井、坑洞等标记为危险区域,不仅在系统上一目了然,还能在人靠近时语音预警,让工人时刻保持警惕。赵孟辉将使用指南做成宣传单,在早班会科普讲解。不久,集准确定位、危险预警、一键报警于一体的智能安全帽便在项目迅速推广。
正当大伙沉浸在科技改变生活的喜悦中,工友老姬突然来到安监部办公室,神情有些焦急:“赵总监,你可要给我评评理,这帽子没有提示电量的功能,我戴着没电的安全帽,没能打上卡,你可得为我作证啊!”虽然项目部为姬工证明了清白,但赵孟辉却在心里暗自警醒,必须及时堵住这个管理漏洞。
赵孟辉与王滨一起琢磨增加电量显示器,可巴掌大的地儿,根本没有地方加装,而且组件增多,安全帽重量也会随之增加,大大降低舒适度。
“既然在安全帽身上没办法实现,不妨考虑在外部增加设备。”他们在工友上下班必经的闸机处,加装低电量提醒预警功能。如此一来,工友们在打卡途中不仅能记录考勤信息,还能自动检测电量,及时预警,彻底解决了电量不足的后顾之忧。
随着工程不断推进,智能安全帽也被开发出更多功能,例如加装了一键报警按钮,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根据定位迅速找到事故地点,提供准确救援。
如今,一顶顶闪烁着红光的安全帽,在施工现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交织出一张项目独特的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