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无助
你是否会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再次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做“习得性无助”。
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二、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这个效应具有普遍性,“我的努力是没有用的即使我累死都不能改变结果”。于是人们会选择什么也不做,接受目前的困境,从心理层面分析,人们在反复尝试某一件事情而无法成功的过程中,会渐渐的失去客观和努力的心态,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不可能成功,导致本可以掌握和改变的现状变得更糟糕,这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
三、为什么会感觉无助?
一个人形成习得性无助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1、屡次遭受失败,并且认为造成失败的因素是自己不可控的。
2、感到自己的努力对结果没产生任何作用。
3、认为未来的事情也同样会失败。
4、对现状做出任何改变。
长此以往,这种心理状态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无望感、无价值感。从而导致沮丧、对未来失去信心,并降低主动行动的意愿,逐渐丧失对幸福的感知力,产生抑郁。
四、如何对抗习得性无助?
1.检查自我意识
是不是错误地提前将自己判断成失败者?并将一时的困难,夸张成永久的困境?
2.不要轻易说“不可能”
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将期望从不可控变为可控,要意识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是可以实现的。
3.先着眼于完成小的任务
不要强求自己立刻达到理想的状态,先制定一些小目标,在取得小的进步和成绩后,及时激励自己,及时庆祝自己每一个微小的胜利,以此循环。
不要轻易说“不可能”,再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
材料
文稿 | 刘爽 王梦茹
排版 | 顾欣怡
一审 | 叶心如
二审 | 王姝娴
三审 | 潘 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