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放一份热爱和信仰!
长期关注军事的朋友,一定注意到过一个诡异的现象,就是在现在世界各国中,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才有轰炸机这一机种,甚至连英国和法国这两个五常国家,都已经早早的把轰炸机全部退役了。
这期视频我们就来讲一讲,为何只有中美俄保留了轰炸机,而英法没有,中美俄的轰炸机现在又承担着哪些作战任务。
其实,在二战结束后,英法还是有研发轰炸机的心气的,法国在一战中,就有研发轰炸机的历史,英国还在二战中搞出了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这两个国家在战后,也都分别启动了自己的战略轰炸机研发计划,只不过相对于美苏,英法的轰炸机多少有些非主流。
首先,由于战后欧洲的主要假想敌就是苏联,英法的战略轰炸机,作战航程只要能威胁到苏联或者卫星国就可以了,不需要跨大洲。
其次,洲际战略轰炸机,研发难度,成本和维护费用都很高,以英法的财力,也确实难以承受,所以,在相应的技术指标的制定上,在战略轰炸机的研制上,英法就显得与众不同。
以英国来讲,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连续推出了三种战略轰炸机,也就是所谓的3V轰炸机,分别是勇士、火神、胜利者,之所以要同时装备三种轰炸机,据说是为了多重备份,避免一个型号出问题,导致整个机队失去作战能力。
这种研发路线,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简直愚不可及,但在当时,倒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这些战略轰炸机,航程都只有7000到8000公里,作战半径普遍在3000公里左右,现在来看,也就是刚刚跨入战略轰炸机的门槛。
但对英国来说,它的核打击原则,长期秉持所谓的莫斯科标准,也就是只求自己的核武器能打到莫斯科就可以了,所以3V轰炸机的指标对英国来说够用了。
而法国的要求更低,它的空基核力量很大一部分交给空射巡航导弹,所以,对轰炸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就更不会有太高的要求。
1964年,法国开始装备幻影IV战略轰炸机,说是战略轰炸机,事实上就是一架大号的战斗轰炸机而已,最大起飞重量才33吨,甚至还不如苏-34,作战半径2000千米不到。
从1979年开始,装备法国第一代核空对地导弹ASMP,具有300公里的射程,从西德的机场出发,勉强可以够得到莫斯科,法国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将就着用了。
所以说到底,英法的战略轰炸机,它的研发目的,就是为了给苏联实施核打击。苏联一解体,英法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保留战略轰炸机了。
事实上,到了90年代后,无论是英国的3V还是法国的幻影IV,都已经严重老化不堪用了,而这两个国家也没有动力来更新,苏联都解体了嘛,干脆就把自己的战略轰炸机机队给砍了,以后也就没有了。而且,随着现在战略轰炸机研发门槛和投入越来越高,想从头再来研发,也很难了。
相比之下,美苏、美俄,想的就比较多了,无论是从美国本土出发对苏联实施核攻击,还是从苏联出发对美国实施核攻击,超过6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和超过10000公里的航程都是硬性条件,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战略轰炸机,必然是真正的大型战略轰炸机,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B-52和苏联的图-95。
到了70年代之后,美苏还进行了一轮技术升级,衍生出两个路线,也就是以图160为代表的超音速突防,和以B2为代表的低空隐身突防。
冷战结束后,美俄也是虎死不倒架,既然战略轰炸机还是保持威慑的手段,那么对方有我也得有,双方就这样把战略轰炸机都保留下来了,只不过这保留的实在难受。
美国的B52H,寿命普遍超过60岁了,升级甚至比造新的还麻烦,B1B的变后掠翼,老化也十分严重,长期以来只能维持百分之五十多的妥善率。俄罗斯的图160也只有十几架了,还在费尽心思地搞工业考古,花了了不少钱,说是要搓出五十多架来。总之就是花的钱不少,受的罪更多。
但是,花了钱受了罪,实效却是真的,因为这种大轰炸机那是真香,从技术性能上说,目前除了战略轰炸机,还有哪种飞机,可以携带陆基的大型巡航导弹?
你像X555和战斧,那都是大型导弹,靠战斗机是无法挂载的,只有战略轰炸机能带,一架战略轰炸机,就是一架飞在天上,具备10000公里打击范围的导弹发射架,你说还有哪种飞机有这本事。
所以,到目前为止,战略轰炸机也依然是有效的核威慑手段。核导弹这种东西,摆在发射井里,谁也看不到,而且打出去就没有回头箭了,你总不能说我发射两个核导弹打着玩,威慑到了再把导弹收回来,这不是胡扯淡吗?
战略导弹核潜艇,威慑力够大,但是要公开威慑的话,就必须浮出水面,要让人能看到,但隐蔽性也没了,生怕人家找不到嘛?
相比之下,战略轰炸机就很好用了,一旦有事,出动几个架次,就能形成威慑了,要是再挂一些核导弹,那么威慑力又会上升几个档次。这样的威慑形式,不仅有效,也很灵活,收放自如。
所以,目前美俄依然维持着100架左右的战略轰炸机,一方面把它作为一个空射的巡航导弹发射平台,用来对敌方目标进行纵深打击,另一方面把它作为战略核威慑的重要手段。
相比美俄两国,中国的战略轰炸机,起步就非常晚了。其实我们一直有研发战略轰炸机的想法,早在引进图16的时候,我们就曾经通过给轰6加装核弹专用设备,让它具备了战略攻击能力,只不过没有实际装备而已。
七八十年代之间,我们先是在轰6的基础上改进出了轰6I,航程提高到8000公里,初步有了战略轰炸机的雏形,还研究过更大的轰8,航程在10000公里以上,性能高于美国的B47低于B52。但因为技术和经济底子比较差,没有足够的研发力量,也没有充足的经费,不得不作罢。
直到2010年代,我们的经济实力今非昔比,航空工业也有了巨大进步,这才在战略轰炸机的研发上,迈出了第一步。而且,选择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第一条腿是就着现有的型号改进,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轰6K,轰6N。
轰6K换装了D30KP2发动机,油耗降低,推力增加,航程骤然提高到了8000公里左右,达到了战略轰炸机的门槛水平,同时还增加了挂载巡航导弹的能力,作战半径加上巡航导弹的射程,轰6K的打击半径达到了5000公里以上,已经可以进行跨洲攻击了。
而真正被定义为战略轰炸机的,是轰6N,相比轰6K,轰6N的航程不仅进一步提高,还增加了使用核武器、空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能力,可以进行上万公里的攻击了,毫无疑问属于战略轰炸机的范畴。所以,在我们的定义下,轰6N就是我国的第一款战略轰炸机。
而另外一条腿,不用说,就是传说中的轰20,这也是我国战略轰炸机的最后一块拼图,只要能够拼出来,中国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就没有短板,变成和美俄两国并驾齐驱,甚至部分超越了,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