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陈谏:“为祖国立功!为人民立功!”

政务   2025-01-09 16:58   甘肃  

编者按

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保家卫国的英雄赞歌。74年后,山河已无恙,大地焕新颜,英雄们写就的精神史诗,如明灯般,一直照亮着后人前行的路。
在血与火交织的战场上,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和英雄人物。陇南市融媒体中心推出“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系列报道,寻访陇南籍或在陇的抗美援朝老兵,听他们回忆亲历的战斗故事,重温铁血荣光。敬请关注!

走进徽县江洛镇游龙村的一户民居,院落打扫的干干净净,大大小小的盆栽因为天冷被仔细地移放到了屋内,一位老人正在其中浇水施肥,满眼专注,他就是抗美援朝老兵陈谏。

1949年11月,陈谏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进行剿匪。1950年12月,被安排到一八六师卫生队学习,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次年6月,陈谏成为了一八六师医院看护班的副班长。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进入朝鲜战场,展开了抗美援朝的伟大征程。1951年11月,陈谏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五军一八六师五五七团的一名卫生兵,并被选入第三批入朝部队由辽宁丹东进入朝鲜参加战斗。

“我们卫生兵主要负责把救援设备和药品送到前线,当时咱们这边的装备都比较落后,都用骡子、马拉着东西赶路,入朝的时候坐火车,就用麻醉药把骡马灌倒抬上车,这样一节车厢就能多拉些东西。”陈谏回忆着当时的情形。

一路颠簸,终于进入了朝鲜,为了尽快赶到目标地点,志愿军们一路急行,没有汽车,他们全靠两条腿跑步行军,动辄几十、上百斤重的行囊,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丝毫没有削减他们的意志。

“那时候基本一天就要跑150多里地,我们卫生兵除了背干粮、背行李,每个人都还要背一百多个急救包,光背上的这些东西就有一百斤左右,但是没有一个人喊累。”陈谏的语气里还有着满满的骄傲。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关键的战役。从10月14日到11月25日,整整43天的浴血鏖战,无数先烈们用他们的无畏精神和顽强意志守住了这道防线,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年仅20岁的陈谏亲眼见证了这场惨烈的战役。他所在的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是上甘岭战役的主战部队之一,在团长张信元的带领下,以坑道为主要防御阵地与敌军周旋。

“当时打得太惨烈了,两天左右光炮弹就能打10万发。我那会儿守在五圣山阵地上,一到晚上,闪光弹能把天空照得透亮。那时每天送来我们卫生营的伤员就四、五百个,我们就先给止血、包扎、固定,伤情重的就送到后方医院,轻一点的处理好之后都主动要求要继续上战场。”陈谏感叹道,“大家都拼着一股劲儿,谁都不放松。”
战役久久未停,一个又一个战士倒在了那片土地上,一五三团七连排长孙占元在全排30多名战士全部阵亡并且自己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震动了前后方所有的战士。首长下令,一定要将烈士的遗体从战场上带回来!

第一名卫生员冲出坑道,还未到遗体前,就被敌人的子弹射中牺牲;第二名卫生员立马补了上去,用绷带绑好了孙占元排长的遗体准备往回拖,却又中弹牺牲;陈谏当机立断冲了上去,一把扯过绷带,套到背上,利用弹坑作掩护,终于成功把遗体运回了阵地。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因抢回了孙占元排长的遗体,陈谏荣立三等功。

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以我军胜利而告终,陈谏也从前线退到了后方,这次战役,他所在的一百多人只余下三十几人幸存。

“我是卫生兵,比起那些在前线冲杀的战士我已经算很幸运的了,能活着回来,这是当时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陈谏说。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问老人,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坚持下去的,老人笑着说:“我们刚入朝时,咬破手指,一人写过一封血书,里面有一句话‘为祖国立功!为人民立功!’,这就是我一直记在心里的那句话。”
(文/记者 张埥 /记者 马雪 姜志乾)

推荐阅读

抗美援朝老兵李吉才:“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

抗美援朝老兵肖静声 :“胜利来之不易,珍惜幸福生活”
抗美援朝老兵杨风全:“我们不怕,因为我们的身后是祖国!”
抗美援朝老兵柏锦铭:“战场上没有时间去害怕,就是拼了命把敌人打退!”
抗美援朝老兵王克珍:“把生命献给党和人民!”
抗美援朝老兵张国栋:“活着就尽力完成任务,死了也无怨无悔!”
抗美援朝老兵卢玉春:“我是幸运的,我还能活着!”


监制:靳淑敏    责编:王   芳

编辑:黄娅琦    校审:陈番番

陇南发布
陇南市官方微信,发布陇南消息、传播陇南声音、讲述陇南故事、展示陇南风光、推介陇南产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