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西北沙漠起尘量变化有据可循了

时事   2025-01-09 14:05   甘肃  
甘肃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张云文)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柳本立研究员团队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风沙治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风沙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核心区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和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主战场。作为中国最强烈的风沙活动线和最严重的风沙灾害区,该地风蚀起尘、起沙问题对中国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具有深远影响。然而,针对该区域风蚀和起尘的定量研究相对匮乏。
研究团队基于土壤风蚀预报系统(WEPS)算法,结合多种地理和气象数据,深入分析了2000年至2023年间该区域的土壤风蚀总量和PM10(可吸入颗粒物)释放情况。
研究发现,该区域总面积约为80.67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风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3553吨,风蚀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及河西走廊中部。总体来看,由于风速下降、植被覆盖度提升以及降水量增加,该区域的风蚀模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降幅为每年每平方公里41吨,其中风蚀减少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此外,PM10的多年平均释放量为3110万吨,平均释放速率为每年每平方公里38.53吨。研究还表明,春季是风蚀最活跃的季节,占全年风蚀总量的47%。
进一步分析显示,风速、植被覆盖度和土壤湿度是影响风蚀的关键因素,其中风速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态治理措施的推进,区域风沙问题有所缓解,但治理工作仍需持续加强。
这项研究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风沙防治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以《2000—2023年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核心区风蚀起尘量变化》为题,发表在2024年第6期的《中国沙漠》期刊上。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邢瑜,通讯作者为柳本立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水利部重大科技专项和甘肃省水利科学试验研究与推广项目的资助。


甘肃科技报
《甘肃科技报》创刊于1958年,是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一张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类报纸,曾先后两次获得“全国十佳科技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