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韩国人挤爆上海,带火旅游“三件套”
创业
2025-01-20 07:31
北京
韩国时髦男女,涌向上海
文|
林美汕 孟萍萍
编|
张晨阳
设计|戚桐珲
文章来源|DT商业观察(ID:DTcaijing)
最近,“上海长满来旅游的韩国人”,成为了微博热议的话题。
从韩国人在上海的逛吃路线到韩国人的经典发型和穿搭,甚至是韩国人在上海拍婚纱照……这不仅在上海当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引起了不少人讨论。
B站、 instagram、小红书上韩国博主的上海旅游vlog,也被网友频繁刷到。
在一波又一波的讨论中,敏锐的互联网“侦探”们发现,在上海游玩的韩国人不仅花钱爽快,出行路线也很有规律,不管是线上看到的博主分享,还是线下遇到的韩国人,似乎都在用同一套流程旅游打卡。
在上海从事旅游行业的索女士告诉《DT商业观察》,最近上海韩语导游的导贴上涨,平均1000元一天,韩国游客“皮肤亮闪闪的,喜欢买吃的”,比如大白兔奶糖和蝴蝶酥一类的经典点心。
我们好奇,为什么韩国人批量涌入上海?韩国人在上海的“标准旅游流程”到底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这么玩?
上海,成了韩国人最爱的中国目的地TOP1
对于曾经的韩国年轻人来说:不孝有三,不带父母去张家界爬山为大。
韩国人对张家界的偏爱,持续了近20年,但自从2024年11月8日,中国对韩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实施后,上海成了韩国人来中国旅游的新顶流——上海挤满了“特种兵式”旅行的韩国人。
携程数据显示,中国对韩国的免签政策(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实施以来,韩国游客入境游订单季增约15%,年增率超过150%,其中,上海是最受韩国游客喜欢的中国城市之一,来沪韩国游客订单同比增长超180%,环比增长40%以上。
航旅纵横数据也显示,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1月6日,韩国飞往中国内地的航班量同比增长约12%;韩国飞往中国内地的旅客量同比增长约32%。其中,上海排名第一,是韩国旅客最青睐的目的地,青岛、北京、广州、杭州依次紧随其后。
刨去商务旅行和回国的人,无数韩国“特种兵”把上海作为中国免签后的出行首选,“周五下班到上海过周末”,成为韩国年轻人的新潮流。
(图片来源:Instagram@kimehwa)
我们查看了近期韩国往返上海的机票,直飞的航班单程飞行时间通常仅需2小时左右,加上韩国和中国时差只有1小时(韩国使用东9区时区),韩国人落地后无需“倒时差”,可以随时开启中国之旅。
以最近的这个周末为例(1月11、12日),如果按照周五从韩国首尔出发、周一从上海返回的行程购票,直飞的航班经济舱往返总价最低在2000元左右。
韩国人在上海,捧火“来沪三件套”
就像中国人去首尔,总是在狎鸥亭Jennie的大海报前打卡,去济州岛总在城山日出峰的楼梯上拍照一样,韩国人在上海旅游,也有一套“SOP”(标准作业流程):
比如一定要逛南京路步行街、外滩万国建筑群,打卡网红建筑武康大楼,一定要吃生煎或者小笼包,再喝一杯喜茶或者阿嬷手作奶茶等等。
当然,除了这些,《DT商业观察》发现,在如何玩转上海方面,韩国人有他们独特的“来沪三件套”。
羊肉串+青岛啤酒,韩国人挚爱的美食组合
谁也没有想到,韩国人涌进上海之后,最先接住泼天流量的会是一家在中国人看来或许“平平无奇”的烧烤店——“很久以前羊肉串”。
社交媒体上,很多韩国人额头贴着“冰凉贴”,一边喝青岛啤酒,一手撸羊肉串大快朵颐,并发帖称赞“很久以前羊肉串”——“好吃”“很喜欢气氛”“下次去上海还要去”……
(图片来源:小红书@SEBIN黄世彬、@Yvonne)
和羊肉串一起被韩国人追捧的,还有它的“搭子”青岛啤酒。
一位韩国博主喝到青岛原浆后表示,“青岛原浆和普通啤酒的味道不一样,味道又浓又香,是人生啤酒”。
在韩国博主的vlog中,还有韩国游客因为餐厅只提供进口啤酒,没有准备青岛啤酒而感到失望。
海底捞,韩国人的“水果天堂”
火锅作为外国人来中国的必吃项目,自然也被韩国人纳入旅行清单。
海底捞上海人民广场店经理胡小征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提到:“最多的时候,我们一晚上能接待100多桌韩国顾客。”
但出人意料的是,韩国人在海底捞发掘出了新的惊喜——“白嫖”水果,尤其是西瓜和哈密瓜。
据胡小征介绍,“从菜品来看,韩国顾客喜欢点鲜切牛肉、金针菇、豆皮、娃娃菜等,锅底则比较喜欢牛油麻辣锅等辣味锅底,还比较喜欢吃西瓜、哈密瓜之类的水果”。
血脉觉醒,一定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朝圣”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纪念馆位于新天地,门票20元。
由于和韩国历史紧密相连,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挤满了来沪参观的韩国人,人流量大到售票的POS机过热导致交易无法进行。
据旧址纪念馆馆长陈凌介绍,和免签政策之前相比,韩国游客大量增加,尤其是在周末日均增加300到400人。
打开韩国的博客平台naver blog,有博主会在参观攻略中仔细地建议道:“里面禁止拍照,由于楼梯较高且多,不建议穿短裙或高跟鞋参观。”
目前,韩国人的上海旅游SOP还在不断更新和补充,除了“来沪三件套”,他们还开发出了川沙古镇等小众路线、开始去汤泉一边泡汤一边吃水果自助,被小红书网友锐评——他们“进化”得好快。
为什么韩国人偏爱这“三件套”?
在中国人眼里已经习以为常的美食,为什么得到了韩国人的偏爱?
《DT商业观察》继续挖掘了资料,发现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KOL+明星效应,带动韩国人来上海打卡同款;
二是韩国本地稀缺,物价高昂,而上海的物价虽然也不低,但对韩国人来说是“划算”的。
就拿“很久以前羊肉串”和青岛啤酒来说,在这家店爆火之前,“羊肉串配青岛啤酒”这一中国料理配方,就已经在韩国火了将近10年。
早在2015年,在韩国综艺节目《SNL Korea》中,演员郑尚勋喊出“羊肉串要配青岛啤酒”,这句话迅速成为韩国的年度热词,而郑尚勋也拿下了青岛啤酒在韩国的代言。
(青岛啤酒配羊肉串广告)
而在2024年5月,“很久以前羊肉串”迎来了几位韩国明星,也由此开始了它的“飞升之路”。
韩国女团T-ARA成员朴孝敏晒出了在“很久以前羊肉串”吃饭的照片,韩国主持人全炫茂在小红书上表示这家餐厅是“最好的美食店”,并且点名提到“南京西路店”。
(图片来源:小红书@全炫茂)
青岛啤酒也是如此,但青岛啤酒对韩国人来说更“稀缺”。
一方面,青岛啤酒早就已经在韩国享誉多年,也不断有明星推荐。韩团成员金泰妍、姜涩琪、ROSÉ、金道英等爱豆都喝过,还曾被前韩国记者协会会长李相基盛赞:“青岛啤酒那种清爽且清新的味道,即便与欧洲品牌进口啤酒相比也毫不逊色。”
另一方面,新鲜的青岛原浆只有中国有,不在韩国售卖。
可以说,在广告和明星效应的带动下,“很久以前羊肉串+青岛啤酒”的热度迅速蔓延开。
至于海底捞成了“水果天堂”,原因则更直接——在韩国,因为地理和气候因素,水果价格高昂,部分水果甚至堪称 “奢侈品”。
就拿西瓜来说,根据中国青年网报道,今年7月,韩国西瓜的主产地益山市受暴雨影响,60%——70%的西瓜大棚遭到水淹,这使得原本就贵的西瓜价格再次高涨,7月下旬,韩国一个7公斤左右的西瓜批发价格已经高达人民币119元左右。
正因如此,海底捞免费供应的水果,吸引了不少韩国游客在火锅店里“库库”吃瓜。
此外,中国的喜茶被韩国人喜爱,可能也是因为在韩国喝不上。
2024年3月,喜茶在韩国首尔开出第一家门店,也是截至目前的唯一一家门店。在韩国,喜茶开业即爆单,线下大排长龙,其中爆款单品轻芝多肉葡萄价格为7400韩元/杯,多肉葡萄定价6900韩元/杯,椰椰芒芒定价6400韩元/杯,换算成人民币均超过30元。
当然,这对平均年薪达到421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1万)的韩国工薪族来说,或许也算不上贵。
但若是来了上海,喜茶不仅价格更便宜,平均20元左右即可拿下;门店也更多,不用辛辛苦苦排长队即可喝上。根据窄门餐眼,截至2025年1月13日,喜茶在上海有258家门店。
当然,除了明星效应、中国本土特有、物价划算等因素,韩国人在上海旅游的SOP之所以能如此丝滑地开展,也离不开商家们为接住这波流量做出的努力。
以前文中提到的“很久以前羊肉串”为例,很久以前羊肉串现在不仅有韩语菜单,也有熟练使用韩语的工作人员。
(图片来源:Youtube@홍밋너)
小红书上,也有不少上海本地的商家,开始尝试用韩文“揽客”,吸引韩国游客。
比如把照片调成韩国人最喜欢的ins风、连夜开始运营ins账号,吸引他们来打卡、拍照。
(图片来源:小红书@THE PRESS)
正如网友所说,“撸串、喝啤酒、吃火锅、做美甲”都有一个统称——消费。
而聪明的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次由韩国游客带来的生意增长。
写在最后
不止韩国人,泰国人、马来人、新加坡人、欧洲人也涌入中国各个城市。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两周时间,国内航空公司的航班量预计已经超过了1万班次,同比增长约33%,入境旅客量预计超过167万人次,同比增长约43%。
外国游客在看风景的同时,他们自身也成为当地人眼中的一道风景。他们喜欢吃什么、逛什么、买什么,都成为中国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
也是在这个过程里,中国年轻人不仅在和外国人的接触交流中,了解到各地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文化,也开始以新的视角,挖掘自己所在城市的其他样子。
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进群”加社群
刺猬公社
互联网内容行业观察与研究
最新文章
《春意红包》“上桌”春晚,拿捏住了谁?
76岁正是打拼的年纪,马斯克妈妈在中国当网红捞金之路
3万一家的“寄生”库迪,陆正耀开不起了
《国色芳华》好六专场创收视新高,剧宣“芳园”拿捏流量密码
大学生寒假第一课:“解救”网瘾老人
2025年,集美们疯狂迷上盘串
年年都喊“史上最强春节档”,今年来真的了?
夜袭 OpenAI,DeepSeek 开源最强推理模型 R1,再震欧美同行
张一鸣王兴老乡,干出一个490亿独角兽要IPO了
AI创作的“开放世界”,来了
泰国出海“生意经”:不卷低价,不碰灰产,不和华人打交道
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上市大逃杀
超级主播倒下的时代,MCN如何做长期生意?
小杨哥复出又双叒叕失败
2024年IPO之王:中金资本夺魁,高瓴创投第二,红杉中国第三
2025年,小说去哪里接“泼天流量”?
一件衣服卖3万,一年销售40亿,“中国版MaxMara”拿捏中产贵妇?
AI硬件致命伤:华强北的能力圈内,没有赢家
《大奉打更人》,不止是爆剧
微信2024复盘:百万粉视频号数量翻倍,日产超324篇公众号原创10万+
AI席卷学术圈,高校忍不了了
火了一年的China Travel,究竟旺了谁?
韩国人挤爆上海,带火旅游“三件套”
2024跨境电商转型全记录
我们和5位“TikTok 难民”,聊了聊这场赛博迁徙
8亿中国人吃过的酱油,要去港股IPO了
TikTok「硬刚」之下,转机来了
85后导演上桌吃饭
完成2025开年KPI的关键时刻来了
美国农场主,酷爱中国“三蹦子”
小红书,一夜出海
靠发疯反击大数据杀熟,是爽文还是幻想?
哪种MBTI的人,更适合创业?
旅行社快被东南亚退款潮整疯了
“美”这门通用语言,被它精准拿捏了
慢咖啡的黄昏时刻
学giao的人
谷子经济,何以站上时代风口
捧红钓鱼佬界的“始祖鸟”,年销数十亿元!今冬这门生意爆火
CFO,全面接管中国互联网大厂
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2025,哪些内容行业岗位将被AI替代?
“星星失联”会重创泰国旅游吗?
211女博士卧底秀场:失业女工成主播
逛完这个超市,我后悔没有早点发现它
吸金4600万,演唱会电影能打多久
鹿晗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谁说这个时代不再需要内容
活力银发研究 | 每年有2000万人退休时,我们该如何把握银发经济的机遇期?
顶级富二代,都在抢着做“网红”
在创业综艺里“神仙打架”,《夺金2025》燃在哪儿?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