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精过程中,卵子和精子其中之一或两者各自都对自己的“配偶”有一定的选择权,会倾向于选择与其中一种基因型结合。这些选择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来看看科学家的一些研究成果。
在那些体外受精的物种中,雌性通常会用厚厚的蛋白质膜包裹卵细胞,这些蛋白质膜不仅起到保护卵细胞的作用,还能筛选合适的精子。2013年,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科学家将鲑鱼和鳟鱼的卵细胞混合,再将两者投入其精子混合液中,模拟体外受精的过程。结果发现,有70%的卵细胞在混合液中找到了其命定的精子,同物种的卵子与同物种的精子的结合成功率远超预期。科学家认为,也许是卵细胞的蛋白质膜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有助于卵细胞吸引适合的精子。
体内受精的动物有它们自己的办法。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动物没有“一夫一妻”的观念,它们会与更多异性交配,产下最优秀的后代,而这种生育选择权通常掌握在雌性手中。雄性需要经过激烈的求偶竞争才能获得交配权,交配后,雌性还会从大量的精子中选择最心仪的那些,与自己的卵子结合。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使用3D成像技术观察了斑胸草雀进行精子选择的结构——精子储存小管的“大门”。许多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雌性都具有储存精子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将精子储存数月甚至数年,以备在生存环境恶劣、雄性数量不足时维持生殖活动。科学家发现,斑胸草雀的储精结构不仅能起到储存作用,在让精子进入卵子时还会进行筛选。精子储存小管的“大门”装有严密的监控系统,只允许符合某些标准的精子进入,将其他精子排除在外,阻挡它们进入生殖道。最终,当卵子准备好受精时,只有通过预先选择的精子才能获取继续竞争的资格。通过对进入生殖道的精子进行“质量控制”,雌鸟能决定繁殖成功率和后代的质量。
不同的卵子对不同的精子“青睐”程度并不相同
人类的卵子也会对精子进行选择。瑞典和英国的一个联合科研团队采集了16对夫妇的卵泡液样本和精子样本,并且把它们随机组合,观察它们的结合情况。与体外受精的动物相似,人类的卵泡液含有筛选精子的化学物质,当精子接近卵细胞时,卵细胞就会释放卵泡液以筛选精子。如果卵细胞“青睐”精子(也就是两者的基因融合度更高),卵泡液就会帮助精子加速前进,早日与卵细胞融合,如果卵细胞“厌恶”到来的精子,卵泡液就会拖住精子前进的步伐,导致它们到达卵细胞的可能性降低。
实验发现,不同的卵泡液对不同的精子“青睐”程度并不相同,有些卵泡液更喜欢某些男性的精子,会吸引更多,而对于那些不喜欢的精子吸引的就更少,能够到达终点的最“受青睐”和最“被排斥”的精子的数量相差了18%。另外,实验还发现,卵泡液喜欢的精子并不一定来自自己的伴侣,这意味着女性自己选择的配偶,并不一定符合自己卵子的“喜好”。这也许解释了那些身体健康的夫妻为何就是无法产下后代:当卵子不喜欢到来的精子时,就会造成受孕困难,甚至根本无法受孕,即使夫妻二人并不存在其他影响生育的健康问题。
卵子的“配偶选择权”在保证后代质量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难题:如何确保本人的“择偶观”与其卵子的“择偶观”一致呢?毕竟如果两者不同,就可能要承担无子的风险。也许未来的婚前检查中,会加上一项“配子匹配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