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文艺事业,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许昌市政府主办的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于2024年11月14日至12月27日圆满成功举办。展演活动在省文旅厅的具体组织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文广旅系统的共同努力下,以其展演时间最长、参演剧目最多、戏剧门类最广、观众热情最高、展演效果最佳、文旅融合最优,成为河南戏剧界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强、艺术评判最权威、业内和戏迷群众最关注的艺术盛事。许昌市作为东道主,赢得了省文旅厅、专家老师、参演院团等的一致点赞。
河南省戏剧展演活动(原河南省戏剧大赛)从1985年创办以来,历时40年,每三年举办一届,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六届。本届展演以“戏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为宗旨,分为省市级院团组、县区级院团组、民营院团组和青年组4个组,从11月14日至12月27日分别在许都大剧院、鄢陵县、襄城县进行现场展演,历时44天,共66台剧目参演,其中省市院团22场、县区剧团15场、民营剧团16场,另有青年演员演出13场,涵盖豫剧、曲剧、越调、京剧、话剧等12种戏剧艺术门类,是河南省近年来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戏剧展演活动。来自河南全省各地的57个院团的戏剧工作者汇聚许昌,为广大观众献上了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戏剧盛宴,让市民过足了戏瘾,实现了“戏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致辞
许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小菁致辞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飞主持开幕式
一是佳作涌现,许昌戏剧绽放异彩。本届展演许昌市共有六台剧目参演,是河南省参赛剧目最多的省辖市,也是历届河南省戏剧展演(大赛)许昌参加剧目最多的一次。参赛剧目遵循勤俭节约,不搞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确保以剧目艺术质量为核心。豫剧《石榴花开》《金色芳华》、曲剧《百花谷》以许昌真实原型为依托,深植许昌沃土,讲好许昌故事;豫剧《彩礼情缘》结合农村当前实际,情系基层,实现品质升华;越调《掘地见母》、豫剧《桃花庵》传承经典,勇于创新,焕发出新时代气息。除《桃花庵》外,其余5部作品均为原创作品,书写了时代之变、许昌之进、人民之呼,彰显了许昌戏剧事业发展的峥嵘新气象。
展演开幕演出——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豫剧《石榴花开》
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豫剧《石榴花开》
二是文艺惠民,市民共享戏剧盛宴。本届展演一如既往地重视文化惠民,所有演出票价均为10元每张。据不完全统计,展演期间共有7万余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剧院的上座率平均超过九成,许都大剧院场场爆满。其中年轻观众占四成以上,展现了许昌戏剧深厚蓬勃的群众基础,为“戏曲之乡”注入了澎湃活力。来自北京、海南、广东、内蒙古等全国各地的戏迷驻扎许昌观看演出,剧场的过道里经常坐满了自带小凳子的观众。演出结束,观众热情不减,久久不愿离去,演员加唱至少半个小时的画面频频上演。66台展演剧目,均在多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线上累计观看量近1亿人次。一场场高水平戏剧演出给观众留下了审美体验,也播下了艺术种子,更好的筑牢了许昌戏剧的群众基础。
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曲剧《百花谷》
三是以文塑旅,文旅融合成效明显。坚持政府搭台、院团唱戏、景区引流的思路,积极做好戏剧与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河南省戏剧展演是高水平的赛事活动,来自全省的优秀艺术人才齐聚许昌,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戏剧展演来许参演院团达57家共4000余人次,演员阵容强、演出水平高,其中不乏我省的名家名角,吸引了全国戏迷前来许昌欣赏河南戏剧风采。对此,市文广旅局借助胖东来、曹魏古城、鄢陵温泉等许昌旅游IP出圈出彩之际,在“文化热点”和“旅游热点”叠加效应下,推出了胖东来购物体验游、三国文化游、花都温泉游、神垕古镇游等多条旅游精品线路,并协调主要景区对来许参演人员实行免费游景区大优惠活动。展演期间,来许人员在许昌享受到了看大戏、游三国、泡温泉、赏钧瓷、逛胖东来的全域服务,带动了许昌“吃住行游购娱”多种业态的消费热潮,拉动了许昌地方经济,擦亮了许昌“戏曲之乡”名片。
襄城县越调剧团——《掘地见母》
四是保障有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许昌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小菁为主任,市委常委、副市长黄河为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文广旅局局长等为成员的展演组委会,加强对展演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公安、消防、交通、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负责大赛期间的各项安全保障工作。市文广旅局制定了《许昌市文广旅系统服务保障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活动任务分工》,成立了以局长李绍英为组长、副局长段建伟为副组长,各科室、相关局直单位、县文广旅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展演活动的具体组织协调保障工作。同步在许昌市级层面、鄢陵县、襄城县成立了戏剧展演的综合组、演出组、宣传组、票务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障组、监督组等各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压实工作责任,实行“一对一”接待,保障了66场演出活动的顺利完成。展演期间,来自北京、山东、广东、河南的高层次戏剧专家有47人,我们在保障好专家吃的可口、住的舒适、工作舒心的同时,积极组织专家调研三国文化、钧瓷文化、金丝楠木文化、胖东来文化等,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推广许昌,展现许昌文化底蕴,展示许昌文旅形象。展演活动得到了省文旅厅的高度肯定,得到了来许专家及参演院团的一致好评,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禹州市豫剧团——《金色芳华》
许昌是戏曲之乡,是全省唯一拥有豫剧、曲剧、越调的省辖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越调《白奶奶醉酒》等为代表的许昌戏剧,为许昌赢得了全国性的声誉。进入新时代,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展演兴创作、以活动带队伍、用平台促繁荣,不断发现和推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艺术人才,切实增强许昌舞台艺术作品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崛起之姿。我们感到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狠抓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引领许昌文艺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文艺精品创作制度体系,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打造工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舞台艺术创作紧跟时代、讴歌时代,不断出新品、出精品,创作书写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的优秀戏剧作品,并屡获国家和省级大奖。2024年创排了豫剧《金色芳华》《神医华佗》《乡村掌舵人》《情系鹤鸣湖》、越调《掘地见母》《关公与胡金蝉》,复排越调《白奶奶醉酒》,移植曲剧《安安送米》、豫剧《桃花庵》,加工提高豫剧《石榴花开》、曲剧《百花谷》等10余部大戏,其中6部大戏参加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8部大戏参加许昌市第九届戏剧大赛并收获各项大奖。另有6部大戏获河南省艺术扶持资金375万元,松慧爱心剧团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创新发展激励项目资金15万元,获奖项目数量和金额均位列全省第一位。豫剧《倒霉大叔的心事》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50万元,获省委宣传部重点艺术资金60万元;2024年,许昌市戏曲艺术创作共收获各项扶持资金700余万元。青年词作家许会锋创作的《台北小面馆》《我在故事里长大》2首歌曲获国家级奖项,《老兵》《小小希望也一样美好》等7首歌曲获省级奖项。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创排大戏剧目40多部,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个、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6个和其他省级以上文艺奖项220多项,文艺精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引领带动了文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许昌松慧爱心剧团——《桃花庵》
(二)狠抓赛事展演引领工程,激发文艺创新发展活力
坚持赛事引领,以比赛促训练,以比赛促创作,以比赛促提升,以比赛促发展。三年一届的许昌市戏剧大赛已举办了九届、两年一届的许昌市中青年演员大赛举办了九届,两年一届的许昌市专业演奏员器乐大赛举办了六届。除此之外,还连续举办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业务大考评、许昌市戏迷擂台赛等赛事活动。同时,积极参加河南省戏剧大赛、河南省青年戏剧演员大赛、河南省专业声乐器乐大赛等省级赛事活动。通过举办和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引领促进全市各级院团加强新剧目的创作生产,新创豫剧《驻村第一书记》《杨水才》《支部书记》《石榴花开》,越调《生日泪》等大戏获省级大奖。许昌市还坚持把重大艺术赛事活动网上直播,借助许昌文旅云、百姓文化云等平台,推进戏曲文化的弘扬传播,仅许昌市第九届戏剧大赛网上观看量就达80万人次。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作为河南戏剧界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强、艺术评判最权威、业内和戏迷群众最关注的艺术盛事,其影响力和传播力遍布全省、辐射全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创作参演热情。通过各类赛事活动,搭建展演平台,展示创作成果,激励着一代代艺术人接力前行、倾心投入,有力推动了许昌戏剧事业的整体跃升。
鄢陵县豫剧团——《彩礼情缘》
(三)狠抓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助推文旅产业出圈出彩
抢抓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推动艺术创作多元化,让戏曲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是演艺剧目丰富旅游新内涵。围绕春秋楼、灞陵桥、曹丞相府等,创排了沉浸式情景剧《忠义千秋》《灞陵相送》《魏王迎宾》《“相府奇妙夜”之魏武挥鞭》等戏曲演艺剧目;围绕曹魏古城、曹魏不夜城,创排了大型实景演绎节目《许昌宫赋》、全城剧本杀《三国世界》,小情景剧官渡之战、七步成诗、飞天洛神等,将戏曲表演与诗词歌赋的咏唱相融合,以全新的方式再现三国时代的场景和英雄人物。目前共创作情景剧10多部,极大的丰富了景区文化内涵。二是景区演出带来旅客新观感。利用三国文化旅游周及各类节假日,各景区适时推出主题表演活动,戏曲元素结合歌舞等丰富的表演形式,吸引全国各地三国粉打卡许昌,其中曹魏古城日最高接待量达18.2万人次,各种表演活动也引爆了古城汉服热,来此打卡的游客穿汉服、簪花、体验三国文化,古城汉服生意异常火爆,真正实现了“戏曲+旅游”的双赢。三是名家推介紧跟文旅新潮流。邀请戏曲名家任宏恩、张立等打卡许昌美食、美景,其中探店禹州十三碗视频点赞达16万人次;组织戏曲演员扮成曹操、关羽、大乔、小乔等三国人物,走进许昌各景区、高铁站等,与游客互动合影;许昌护城河“端午奇妙游”、博物馆“中秋雅集”等活动,青年戏曲演员表演精彩的《天女散花》《彩云追月》等,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围观。各种打卡活动被制作成精美的短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为景区和餐饮业吸引了客源。
现场观众座无虚席
(四)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夯实文艺繁荣发展根基
始终坚持出人才与出精品相结合,把人才培养作为许昌戏剧事业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一是坚持考核招录。结合剧团工作实际,对具备中级职称、男40岁以下、女35岁以下的非编人员,开展考核招录4次,分别为市县两级招录60多人,有效地解决了非编优秀中青年演员的编制问题,留住了优秀人才。二是坚持名家引领。设立了著名剧作家齐飞艺术创作工作室,创作豫剧《杨水才》《金色芳华》等16部大戏,并屡获大奖。三是坚持以老带新。通过举办任宏恩、颜永江等戏曲名家收徒仪式,组织中青年演职员40余人拜师学艺、结对帮扶,助推人才快速成长。四是坚持赛事锤炼。通过连续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培养锤炼中青年演员,近四年来参加各类大赛的演职人员达2000余人次,从中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员,有效地提高了院团队伍整体素质。
使命在肩,惟其笃行。下一步,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省委、市委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肩负起为时代立传、为人民创作的神圣使命,不断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努力打造德艺双馨、充满活力的艺术队伍,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市贡献力量。
本期(2025第17期)来源 | 艺术与非遗科
声明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遇到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及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留言给小编,小编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