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4 09:00:00
地点:闵行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主讲人:吴冠军
内容简介:
本次讲座将融合《黑客帝国》的虚拟现实探讨、元宇宙的虚实共生概念及生成式大模型的技术前沿,深入剖析三者间的关联与影响。《黑客帝国》中,AI机器通过Matrix系统控制人类意识,模拟出一个虚假的现实世界,引发人类对于何为真实、何为虚假的深刻思考。而元宇宙通过VR、AR、MR等扩展现实技术,营造出一个高度沉浸式的、强交互性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与现实世界并行不悖、持续交互,形成了虚实共生的新形态。元宇宙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虚拟与现实的传统认知,还预示着人类文明将在互联网的演化中加速重返部落化和深度媒介化的进程。从《黑客帝国》的虚拟与现实探讨,到元宇宙的虚实共生,再到生成式大模型的强大能力,这些都在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时间:2024-11-05 13:00:0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1306室
主讲人:汤晓燕
内容简介:
随着史学视域的日渐拓宽,研究者的兴趣与视角逐渐不再局限于文字档案。因为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会读写的人群终究只是极少数。在过去的大多数时候,图像承载着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本次讲座将主要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图像资料为例,展现图像中的不同历史面貌。
时间:2024-11-06 10:00:00
腾讯会议:580-580-102
主讲人:向开南
内容简介:
此报告阐述如下著名的猜想:存在临界维数d_c\in{6,8}使Z^d上的极小生成森林(极小展开森林)MSF中树的数目在dd_c时为无穷,在临界维数时为1或无穷(需具体确定)。此猜想是离散概率中长期未决的有着重大学术价值的著名猜想(约有30年历史,对d=1, 2成立)。猜想中树的数目与Z^d上一类高度无序的Edwards-Anderson型Ising自旋玻璃模型的基态数目密切相关:若此猜想中树的数目为1,则所论模型的基态只有1对;若此猜想中树的数目为无穷,则所论模型的基态有无穷对。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自旋玻璃理论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如同长程自旋玻璃模型如Sherrington- Kirkpatrick(SK)模型一样,短程自旋玻璃模型在有限维情形有无穷多对基态。另一种则认为短程自旋玻璃模型在有限维情形只能产生有限对基态。此猜想将结束这个长久的争论,且肯定回答自旋玻璃理论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在有限维情形,短程自旋玻璃模型可否有无穷多对基态?”(有40年之久的历史)。诸多专家认为d_c=8。也许从MSF的尺度极限角度来说,d_c=6:Z^7的某些点之间有很长的“在尺度极限中”可能趋于无穷的连接。我们的进展:对足够大的维数d,MSF中树的数目为无穷大;这表明“在有限维情形,短程自旋玻璃模型可以有无穷多对基态”,从而结束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短程自旋玻璃模型基态数的一个争论。G.Parisi的自旋玻璃理论是其2021年摘取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的一个主要成就;M.Talagrand2024年获Abel奖的一个惊人成就便是证明G.Parisi关于SK模型自由能的公式。
时间:2024-11-06 14:00:00
地点:闵行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主讲人:刘擎
内容简介:
电影《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具有双重解读的可能:这是一个关于婚姻生活的故事,但同时也意味深长地指涉政治。正如“浪漫主义”一词既可以用来描述情爱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政治现象。情爱关系与政治现象具有结构性的相似:往往都始于某种“事件”,蕴含着改变现状的乌托邦理想(突破规训与摆脱平庸,或拯救苦难与反抗压迫)。情爱与政治也都有制度性的“常规状态”(婚姻和政体)和颠覆性的“反常状态”(婚姻解体与政治变革)。通过讨论这部电影,展开对“自由与秩序”这一经典政治哲学难题的探索。
时间:2024-11-06 15:00:00
地点:普陀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
主讲人:李洱 孙甘露
内容简介:
小说写的从来不是生活本身,更不是眼下的生活,而是虽然已经远去,却留在了脑子里的、对于经历过的生活的“活泼的印象”,也就是经验。“经验”的原始语义就是“经历”加“验证”。“验证”,就意味着你要不断回到过去,意味着对“故事”的重新发现以及重新想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从来不说“小说要讲新事”,而是说“小说要讲故事”。两位作家将围绕如何讲故事展开对谈。
时间:2024-11-06 15:00:00
地点:普陀校区格致楼301室
主讲人:周志强
内容简介:
讲座以批评的想象力与方法为切入点,讨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新路径新方法,提出文艺批评的三种政治想象力命题。通过解析当前影视剧和小说等作品,阐述了寓言论批评的策略与路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应该尝试构建“虎跃式”(Tiger Leap)思维,将症候并置、理念事件化与事件理念化运用到具体的文本分析之中,从而实现“多义性”批评与“多异性”批评的结合。
时间:2024-11-07 09:30:00
地点:闵行校区中文系系楼4349
主讲人:杜桂萍
内容简介:
聚焦明清文学史上一些核心前沿问题,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着重考察在明清之际文坛生态视域下,文本、文献与作者之间深层关系,以及文学史的深层演进。
时间:2024-11-07 14:00:00
地点:普陀校区逸夫楼报告厅
主讲人:鲁伯特 维杰里弗
内容简介:
Wegerif教授将讨论“人机协作的集体智能”(HAICI)作为一种思考教育过程和目标的新方式。他将总结从一些使用GenAI支持更有效集体思维的成功项目中学到的一些经验教训。这些项目包括教学法的重要性,支持学生和教师如何促进有效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以及使用支持从许多不同对话视角学习的创新平台。他将论证,这些基于我们迄今为止关于集体智能如何运作的最佳理论的信息,为未来提出了一项研究计划。
时间:2024-11-08 09:00:00
地点:闵行校区音乐学院350
主讲人:汪洋
内容简介:
《音乐教育》是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于1933—1937年主办发行的一本音乐类期刊,也是20世纪30年代出版时间持续最长,出版期数最多的一本刊物。其相关内容一直是音乐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作者就《音乐教育》的学术逻辑和历史意义再次进行论述:认为《音乐教育》不仅是一本面向基础音乐教育的期刊,更是中国音乐理论知识体系学术建构的尝试;《音乐教育》不仅是一本交流中外音乐美育理论、实践成果的期刊,更是对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与前途学术讨论的见证;《音乐教育》不仅是一本关注中国新音乐发展各类热点问题的期刊,更是鲜活的中国音乐历史事件、发生现场、学术案例的呈现。有关《音乐教育》的深入探讨将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时间:2024-11-08 15:30:00
地点:闵行校区音乐学院350
主讲人:高拂晓
内容简介:
音乐表演研究作为当前国际音乐学术界的一股研究潮流,体现出系统性、跨学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正影响着整个音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本讲座通过对音乐表演研究的历史梳理和前沿总结,谈及国内音乐表演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应该在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势,思考音乐领域的学科发展和跨学科方法问题,寻求更开放、更综合的研究面向。
来源 | 华东师范大学&各院系公众号
排版 | 陈思迅
审核 | 倪储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