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他曾在桂林求学

时事   2025-02-07 12:51   广西  

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位“深潜”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少年时曾在广西桂林求学。


巨星陨落,为国隐姓埋名30年


黄旭华同志,曾用名黄绍强,男,汉族,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945~1949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黄旭华同志先后在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市招商局、上海市港务局、上海市船舶工业管理局、北京船舶工业管理局、海军和一机部联合组建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十五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等单位工作;先后担任七院十五所副总工程师、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历任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1994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8年8月离休。


黄旭华同志自幼勤奋好学,但求学经历坎坷,于战火纷飞中树立了科学报国的远大理想;大学期间,在地下党组织的引导和培养下,加入国立交通大学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历尽风雨洗礼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启了不忘初心听党话、牢记使命跟党走的奋斗生涯。


黄旭华同志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1958年,因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黄旭华同志被秘召进京,从此隐姓埋名、默默耕耘,30年“人间蒸发”,将满腔热血和智慧付诸中国核潜艇事业,与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人员一道白手起家、潜心钻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铸就深海利剑,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


黄旭华同志的一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生。在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过程中,他运用系统论思想,坚持“在综合上发展就是创新”、“综合出尖端”的科研设计思路,大力倡导常规技术系统集成的科学设计理念,与第一代核潜艇其他总师等密切协作,带领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共同攻克了核潜艇研制的七大关键技术——史称“七朵金花”。1974年,中国核潜艇首艇交付部队使用时,他和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科研人员回顾其艰难研制历程,总结提炼出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核潜艇人自立自强、锐意进取、刻苦攻关、创新超越,为中国核潜艇事业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8年,我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极限深潜试验。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豪迈气概和无畏担当,亲自上艇坐镇,随艇下潜至极限深度,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2017年至2020年,三度被习近平总书记亲授国家级重大奖励,并作为代表发言。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96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荣获“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2009年,被评为“十大海洋人物”;2014年,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称号;2017年,荣登“中国好人榜”,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2018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称号;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旭华同志的一生,是勤俭朴实、甘于奉献的一生。他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始终认为党和国家给予自己的表彰奖励是对中国核潜艇事业的肯定和鼓励,自己只是广大核潜艇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员,要不断发光发热、回报社会。他时刻关心国家科技事业、核潜艇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自己的奖金逾2000万元。其中,他捐资1100万元设立的“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着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他多次到大中小学作报告、作科普,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宣讲核潜艇精神,在武昌区中山路小学设立“黄旭华院士科技教育中心”,勉励青少年爱党爱国、学好本领、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黄旭华同志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和国防建设奋斗终身,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用自己无声、无悔、无畏、无私的一生,忠实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 


曾在桂林求学,多次勉励广西学子


据桂林中学校史及相关报道显示,1941年,一位名为黄绍强的学子,经兴宁,越韶关,奔坪石,掠湘南,用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抵达桂林并考入桂林中学35班。


在桂林,在目睹无数次日军灭绝人寰的狂轰滥炸、无辜百姓尸横遍野的惨状后,黄绍强决定放弃求医志愿,改学科学意欲救国,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旭华”,希望勉励自己发愤图强,让中华民族像东升的旭日一样重新站起来。


在桂林中学,黄旭华接受了更为严格而系统的学习。在这里,他不仅领略了柳亚子女儿、出任过宋庆龄秘书的姑苏才女柳无垢的渊博学识,秉承了数学老师许绍衡的代数才赋,而且感染了柳无垢、巴小泉等老师的光明磊落、抨击时弊的崇高精神与进步思想,并激起了他对于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后排圈中者为黄旭华。


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升入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在海军和国防科工委工作,任核潜艇总体设计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在桂林的求学岁月,黄旭华毕生难忘。他先后多次欣然提笔,写下寄语勉励后辈:“百十五岁只作少年过,更有青春在后头。祝学弟学妹们‘专心致、忧天下’,学有所成,报效国家。”“立下自力更生的志愿,要立志吃苦耐劳一辈子,要立下无私奉献一辈子的思想……”


2005年,黄旭华出席了桂林中学百年校庆。


▲2005年,黄旭华(中)回到桂林中学参加母校百年校庆。


2019年,在得知桂林中学临桂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后,黄旭华院士特为母校提词:“祝母校桂林中学蒸蒸日上”。


2020年,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黄旭华心系母校,向桂林中学捐赠了50万元,并设立“黄旭华奖学金”和”黄旭华班“,希望激励更多有志学子奋发图强,求学报国。


2023年6月26日,高考结束后,桂林中学“黄旭华班”(426班)的30名学生给黄旭华院士写了一封信:“尊敬的黄旭华学长,您好!我们是广西桂林中学高三黄旭华班的学生。此时,我们已经知晓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即将背上行囊,奔赴远方。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们写下这封信,以此来表达我们对学长的由衷感谢……”


彼时的黄旭华在接到信件后十分欣慰,他特意委托秘书转告孩子们:“同学们对科学的求索,对国家的承诺,是对母校‘专心志、忧天下’校训的继承和发扬。祝母校桂林中学蒸蒸日上。”



送别黄老!














戳这里,关注南国早报👇



星标”南国早报,接收最新资讯


来源丨南国早报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船舶719所、湖北日报等

责编丨吴思思

校对丨麦雪莉

审核丨杨   波

终审丨段钦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早报君推送


0771-5690127(报料)0771-5690976(广告)

猜你还会看:

• 最新!具俊晔发文:放弃遗产

• 韩某某,投敌叛变!48小时内被抓

• 突发!张兰直播间被禁!小S再发声明

• 破105亿元!最强春节档,可以免费看大片啦!

南国早报微信视频号

精选内容推荐




南国早报
南国早报作为广西区域影响力、传播力居于领先优势的主流媒体,致力传播最鲜活、最可读的新闻资讯,关注社会热点,是广西有担当、敢发声的都市报。新闻热线:0771-569012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