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园职工、研究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期9天的投票推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24年十大进展评选结果今天正式揭晓!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下吧 !(按投票结果从低至高排序)
Top 10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从植物化学维度解析森林群落树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票数:158)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群落水平植物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如何影响其与植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互作对森林群落多样性和森林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群落生态学和植物化学交叉研究的热点。
针对病虫害和森林群落结构、功能和动态关系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版纳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聚焦西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利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多组学技术,将群落尺度树种防御基因、次生代谢产物与树种植食率和植食类型关联,揭示出热带森林群落树种防御和植食者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热带森林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为在全球变化下,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森林健康的维系提供了重要科学理论和新的路径。
该研究还完善了现代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解决群落生态学问题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传统生态学和组学之间的学科交叉,在生态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成果,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Journal of Ecology等生态学一流期刊上。
Top 09
哀牢山生态站和元江生态站入选第二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票数:160)
2024年12月,生态环境部向社会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版纳植物园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和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成功入选。至此,版纳植物园下属的三个野外台站均已纳入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
第二批遴选旨在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部署,由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经地方申报、材料审核、专家评审、现场核查、专题审议等环节,最终有116个综合站纳入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其中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的有60个,中国科学院牵头的有32个,其他单位牵头的有24个,分别涵盖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城市、农田、海洋等7大生态系统类型,其中87个位于生态保护重点监管区域及重要生态空间。
Top 08
植物引种数量2024年继续创新高(票数:164)
Top 07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野外回归活动暨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启动仪式举办(票数:169)
2024年8月27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和版纳植物园共同主办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野外回归活动暨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启动仪式。本次活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中国科学院发起,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总结推广云南等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经验,发动全社会参与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活动展示了红河苏铁、华盖木和白旗兜兰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外定居成功并实现种群逐步增长的案例,并在各分会场现场回归种植珍稀濒危植物共计16种3200余株。
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是我国首个面向公众、以促进植物多样性保护为宗旨的网络平台,任何个人、家庭、机构、地方政府都能在这个平台上选择并守护一种甚至多种珍稀濒危植物。通过建立公众与中国保护植物的联系,最终实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每一种植物都有“守护者”。
Top 06
Plant Cell:研究揭示蒺藜苜蓿复叶模式建成的新机制(票数:183)
自然界中,植物叶片形态千差万别,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差异就是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复叶因其小叶的数目和排列方式的不同,呈现出更高的形态复杂性和多样性。了解复叶形态的发育和演化机制一直以来都是植物学家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
版纳植物园植物功能基因研究组以蒺藜苜蓿三出复叶为模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揭示了蒺藜苜蓿复叶发育中整合和协调小叶原基起始和小叶边界划分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理解植物复叶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研究成果在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为苜蓿的分子育种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基因资源。
Top 05
“高质量产胶植物资源挖掘与利用”项目获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支持(票数:200)
天然橡胶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版纳植物园的创建亦缘起于开发橡胶等热带植物资源的国家需求。由于我国地处热带北缘,橡胶树的适宜种植区面积受限,产能不足,天然橡胶的自给率也远低于国际供给安全线。版纳植物园对标国家橡胶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调整优化科技发展布局,组织力量围绕橡胶产业发展“痛点”和橡胶树育种的“难点”,凝练科学问题,提出科研选题方向和重点创新领域。
2024年10月,由版纳植物园牵头,依托“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的“高质量产胶植物资源挖掘与利用”项目获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支持,旨在为降低天然橡胶对外依存度和保障供给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Top 04
四项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票数:221)
在2024年9月举行的云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版纳植物园牵头完成的成果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
一等奖成果“高蛋白牧草苜蓿的功能基因研究”项目面向国家对高蛋白优质牧草的需求,聚焦苜蓿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在苜蓿功能基因研究与分子育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南植物多样性演化及其驱动因素”项目结合古植物学、模型模拟、地层年代学、生态学等跨学科证据,围绕我国西南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演化历史及其成因开展了系统性的创新研究,在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产生了较高学术影响力。
二等奖成果“精确调控植物开花诱导及花粉发育的机制研究”全面揭示了精确调控植物开花诱导及花粉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农业上精确控制作物开花时间及育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等奖成果“热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机制”对我国内陆热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机制开展了长达20多年的持续系统性研究,揭示了影响热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及机制。
Top 03
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申报设立工作稳妥推进(票数:234)
Top 02
版纳植物园获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资格(票数:308)
2024年3月1日,版纳植物园申报的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正式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该苗圃占地面积17.18亩,投资金额210万,建有种苗初检区、初检除害处理区、绝对隔离区、一般隔离区、隔离炼苗区,具有完备的消毒防疫系统、防虫除虫设施设备、光温湿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达到开展境外引种工作防止有害生物自然传播和及时有效进行除害处理的隔离试种要求,为种质资源引进建立一条安全通道,可有效防范境外引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Top 01
ISME:植物根系分泌物-功能微生物组根际互作研究的新模型(票数:448)
版纳植物园热带稻种保护与遗传改良研究组基于前期研究基础,以园内发现的禾本科植物典型的根系分泌物(气生根黏液)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植物功能基因(转运蛋白)-根系分泌物-功能微生物组级联调控的根际互作研究模型,并就宿主(代谢物)-功能微生物(及保卫微生物)-环境(病原)微生物间的稳态维持机制提出假设,该模型或有助于加深对根系生物学功能与根际微生物稳态维持的见解。
中奖名单(20位)
第1-3名(微信ID)
WSD
筱娇娇爱旅行
兔叽叽旺旺雪饼
第4-20名(微信ID)
郁金
依晓
Long long ago
Mia
千疮百孔
Archie
(无名)
7.
爱吃胡萝卜
ziyue
元宵
荔枝跳跳糖
汤Sir
大梁
苏亚
你凌乱了我...
w
以上20位为参与了投票活动并在留言区点赞数靠前的20位网友,后台已经向各位发送了中奖通知,请尽快与我们取得联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