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新闻初选和意见征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24年十大进展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共有20条新闻入选候选进展,欢迎您参与投票!
参与投票后请在本页面评论区留言(一定要留言哦)!我们将从中抽取15位幸运粉丝,送出精美的热带雨林主题文创产品。本次评选投票活动将持续到1月26日(18:00)。投票区见文末。
01
“高质量产胶植物资源挖掘与利用”项目获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支持
天然橡胶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版纳植物园的创建亦缘起于开发橡胶等热带植物资源的国家需求。由于我国地处热带北缘,橡胶树的适宜种植区面积受限,产能不足,天然橡胶的自给率也远低于国际供给安全线。版纳植物园对标国家橡胶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调整优化科技发展布局,组织力量围绕橡胶产业发展“痛点”和橡胶树育种的“难点”,凝练科学问题,提出科研选题方向和重点创新领域。
2024年10月,由版纳植物园牵头,依托“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的“高质量产胶植物资源挖掘与利用”项目获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支持,旨在为降低天然橡胶对外依存度和保障供给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02
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申报设立工作稳妥推进
根据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版纳植物园积极落实中国科学院与云南省人民政府有关工作要求。2024年7月至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组就国家代表性、科学系统性和社会公益性对版纳植物园开展符合性认定评估,形成有关报告,认为版纳植物园达到国家植物园设立条件。
2024年11月,版纳植物园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组织的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设立方案专家论证,在中国科学院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指导下,上报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设立申请。
03
以开放促一流,国际科技合作打开新局面
2024年,版纳植物园组织约140批次的出访与来访,多个科研团队访问法国、瑞典、瑞士、德国、澳大利亚、泰国、斯里兰卡、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高校和植物园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
协助推动中国科学院与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续签合作备忘录,版纳植物园与该部林业司签署补充协议,并共同组织中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10周年会议,中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进入新起点。与老挝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所在老挝万象共同举办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保护学术研讨会。东南亚中心工作区域亦从缅甸、老挝拓展到泰国和印尼。
协助推动中国科学院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签署共建国际研究网络协议,版纳植物园是中法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南方中心的依托单位。牵头成立全球榕-蜂研究网络”。厄瓜多尔出访为南美地区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打下良好开端。
04
立足区位优势,搭建交流平台,扩大科技合作的朋友圈
2024年,版纳植物园组织和承办多场学术活动,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缅甸、泰国、老挝、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与国内各大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开展相关领域的交流与研讨。
主办的学术会议包括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第三届开放科学会议、中国科学院青年国际学术沙龙(热带亚洲生物多样性演化与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稳定性)、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讨会、第十三届现代生态学讲座、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中国分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榕树与榕小蜂创新研究国际研讨会以及云南省生态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植物油脂研讨会、珍稀物种龙脑香科植物保护科技合作会议、与保护地管护(理)局第十九次科技合作年会等。
05
哀牢山生态站和元江生态站入选第二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2024年12月,生态环境部向社会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版纳植物园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和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成功入选。至此,版纳植物园下属的三个野外台站均已纳入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
第二批遴选旨在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部署,由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经地方申报、材料审核、专家评审、现场核查、专题审议等环节,最终有116个综合站纳入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其中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的有60个,中国科学院牵头的有32个,其他单位牵头的有24个,分别涵盖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城市、农田、海洋等7大生态系统类型,其中87个位于生态保护重点监管区域及重要生态空间。
06
推动人才举措落地见效,走好按需引才育才之路
2024年,版纳植物园围绕加强抢占科技制高点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完善评价和薪酬分配机制,引导全园上下聚焦主责主业,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全年引进各类人才28人,其中科技岗位占比89.29%。继续加大对特别研究助理和博士后的支持力度,目前在站博士后59人,在岗特别研究助理16人。新增中国政府友谊奖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未来女科学家1人。2人获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青年项目择优支持。
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2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1人获地奥二等奖,1人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国际学生表彰,3人获国家公派研究生攻读博士项目资助,13名国际学生获得奖助学金资助。
07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从植物化学维度解析森林群落树种多样性维持机制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群落水平植物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如何影响其与植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互作对森林群落多样性和森林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群落生态学和植物化学交叉研究的热点。
针对病虫害和森林群落结构、功能和动态关系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版纳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聚焦西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利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多组学技术,将群落尺度树种防御基因、次生代谢产物与树种植食率和植食类型关联,揭示出热带森林群落树种防御和植食者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热带森林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为在全球变化下,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森林健康的维系提供了重要科学理论和新的路径。
该研究还完善了现代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解决群落生态学问题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传统生态学和组学之间的学科交叉,在生态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成果,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Journal of Ecology等生态学一流期刊上。
08
ISME:植物根系分泌物-功能微生物组根际互作研究的新模型
微生物组被认为是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在宿主植物的生长、健康和胁迫耐受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系分泌物是宿主植物调控功能微生物组互作的重要介质,但宿主通过根系分泌物调控功能微生物组成与维持根际微环境稳态的相关机制尚不明确。同时,宿主功能基因(转运蛋白)根系分泌物-功能微生物组级联调控机制相关的系统研究和案例较少、缺少典型的实验模型。
版纳植物园热带稻种保护与遗传改良研究组基于前期研究基础,以园内发现的禾本科植物典型的根系分泌物(气生根黏液)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植物功能基因(转运蛋白)-根系分泌物-功能微生物组级联调控的根际互作研究模型,并就宿主(代谢物)-功能微生物(及保卫微生物)-环境(病原)微生物间的稳态维持机制提出假设,该模型或有助于加深对根系生物学功能与根际微生物稳态维持的见解。
09
Plant Cell:研究揭示蒺藜苜蓿复叶模式建成的新机制
自然界中,植物叶片形态千差万别,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差异就是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复叶因其小叶的数目和排列方式的不同,呈现出更高的形态复杂性和多样性。了解复叶形态的发育和演化机制一直以来都是植物学家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
版纳植物园植物功能基因研究组以蒺藜苜蓿三出复叶为模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揭示了蒺藜苜蓿复叶发育中整合和协调小叶原基起始和小叶边界划分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理解植物复叶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研究成果在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为苜蓿的分子育种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基因资源。
10
Plant Cell:低温增强植物免疫应答的分子机理
温度变化影响植物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低温会促进植物的免疫反应,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到植物激素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版纳植物园植物环境适应性研究组揭示了低温增强植物免疫应答的分子机理,证实了低温信号级联反应的核心转录因子ICE1调控植物免疫应答的新功能,阐明相关模块对植物在低温条件下抵抗病原菌侵染的关键作用。研究成果在Plant Cell期刊发表,该发现拓宽了我们对植物–病原体–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
11
中国海南岛生物区系的起源
版纳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朱华研究员在研究中国海南岛植物区系的基础上,系统评述了至今各学科涉及海南岛及其生物区系起源的理论和例证,并提出了海南岛生物区系起源与演化的时间节点。
该研究主要从海南岛生物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和分子生物地理学研究揭示的生物地理格局例证,发现被研究的类群中,分化时间较早(中新世以前)的属和种,用海南岛在始新世时连接着越南和广西能较好地解释,对分化时间较晚的类群,如物种的种群和遗传分化,可用海南岛在中新世,约1500万年前,已与大陆的雷州半岛接近及有了密切的陆地连接合理解释。
12
版纳植物园信息化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
2024年,科技信息中心继续聚焦主责主业,推动版纳植物园信息化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基于新一代ARP系统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数字园区建设》项目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十大进展”,并以优异成绩通过数字研究所示范项目绩效考核;
西园信息管理系统(XIMS)APP在园区全面推广使用,基本实现植物从引种-登记-日常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获得一线使用者普遍好评;内部办公平台“数智西园”小程序正式上线,为实现“一网通办”迈出重要一步;“全球生物图片搜索系统”获第三届中国科学院职工技能大赛网信应用创新赛优胜奖。
13
科研平台和基础条件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4年,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全球变化响应重点实验室(筹)、云南省热带珍贵用材树种保护与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和云南省热带亚洲森林碳汇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综合保护》(Integrative Conservation)期刊在保护生物学领域的影响力逐步提升,获得ISSN,被Scopus和Pubscholar收录。
“十四五”热带生物资源综合研究平台建设有序开展,西双版纳园区道路二期改造和热带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消防设施维修改造如期完成,热带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科研实验区电力增容改造、热带植物综合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改造和热带雨林保育区森林防火监控预警系统3个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14
植物引种数量2024年继续创新高
2024年,版纳植物园植物引种规模和数量突破20年来历史最高记录,并突出对珍稀濒危植物和本土植物的收集。共引种和建立植物档案5035种号,隶属216个科,1035个属。已鉴定3232号植物中,包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IUCN、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小种群、CITES等珍稀濒危植物62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2种,首次引种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小叶红豆、泸水兜兰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木荚红豆、柔毛红豆、秃叶红豆等珍稀植物种类。
国内引种覆盖广西省、广东省、福建省、西藏墨脱和云南省的滇西南、滇南、滇东南及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等的低海拔区域。其中引种较多的类群是苦苣苔科、兰科、姜科、天门冬科、豆科、水龙骨科、夹竹桃科、锦葵科、天南星科、樟科等。
国外引种覆盖泰国、老挝、缅甸、巴西等24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植物597种次,其中引种较多的类群是兰科、姜科、桑科、仙人掌科、豆科、桃金娘科、山榄科等。
15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野外回归活动暨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启动仪式举办
2024年8月27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和版纳植物园共同主办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野外回归活动暨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启动仪式。本次活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中国科学院发起,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总结推广云南等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经验,发动全社会参与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活动展示了红河苏铁、华盖木和白旗兜兰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外定居成功并实现种群逐步增长的案例,并在各分会场现场回归种植珍稀濒危植物共计16种3200余株。
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是我国首个面向公众、以促进植物多样性保护为宗旨的网络平台,任何个人、家庭、机构、地方政府都能在这个平台上选择并守护一种甚至多种珍稀濒危植物。通过建立公众与中国保护植物的联系,最终实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每一种植物都有“守护者”。
16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研学等工作受媒体广泛关注
2024年,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在内的多家媒体持续关注版纳植物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研学等工作,包括中央电视台(走进实验室看新质生产力 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新华社(不会种树的人,想种出一片热带雨林)、人民日报(积极推动泰中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人民网(中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十周年会议在内比都举行)、科技日报(新研究助力热带人工林保护)、经济日报(探索热带植物园的生态宝藏)、工人日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按照培养博士的方式考核、培养“研学旅行指导师”)、光明日报(让大自然成为最好的课堂)、中国之声(我国发现热带雨林50周年 热带雨林中的望天树为何要拼命长高)、CGTN(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学热持续高涨)、科学网(寻迹北纬21度)等报道,产生持续深远影响。
17
版纳植物园获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资格
2024年3月1日,版纳植物园申报的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正式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该苗圃占地面积17.18亩,投资金额210万,建有种苗初检区、初检除害处理区、绝对隔离区、一般隔离区、隔离炼苗区,具有完备的消毒防疫系统、防虫除虫设施设备、光温湿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达到开展境外引种工作防止有害生物自然传播和及时有效进行除害处理的隔离试种要求,为种质资源引进建立一条安全通道,可有效防范境外引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18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打造科普教育高地
2024年,版纳植物园完成么等新寨和大卡新寨“绿美乡村”建设工作,以寄生花、鸟塘和跳蚤草精油等为抓手探索实现乡村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
与头部短视频社交媒体合作,吸引亲子领域达人和百万粉丝博主实地采风,相关话题在抖音和小红书上分别获得11亿+播放量和100万+浏览量,科普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
持续完善研学人才(导师)体系和研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成功举办第十六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博物达人训练班和云南省保护地高级培训班等各类精品培训班。
发布傣族植物故事系列视频50集,探索植物蕴含的人文叙事。获中国科学院科普讲解大赛个人一等奖和三等奖以及优秀组织单位奖,获西双版纳州科普讲解大赛个人一等奖和三等奖。
举办以“科学教育背景下的自然教育”为主题的第七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线上参会人员超过5100人次。举办中国热带雨林发现50周年研讨会、第九届科学节、第十二届观鸟节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19
四项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在2024年9月举行的云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版纳植物园牵头完成的成果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
一等奖成果“高蛋白牧草苜蓿的功能基因研究”项目面向国家对高蛋白优质牧草的需求,聚焦苜蓿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在苜蓿功能基因研究与分子育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南植物多样性演化及其驱动因素”项目结合古植物学、模型模拟、地层年代学、生态学等跨学科证据,围绕我国西南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演化历史及其成因开展了系统性的创新研究,在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产生了较高学术影响力。
二等奖成果“精确调控植物开花诱导及花粉发育的机制研究”全面揭示了精确调控植物开花诱导及花粉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农业上精确控制作物开花时间及育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等奖成果“热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机制”对我国内陆热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机制开展了长达20多年的持续系统性研究,揭示了影响热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及机制。
20
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激发群团工作新活力
在版纳植物园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园工会、妇委会、团委和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中努力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组织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会议精神,加强对全园职工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大家争先创优,通过丰富多彩的群团活动用心用情服务全园职工学生,努力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园工会获“2024年西双版纳州模范职工之家红旗单位”和“勐腊县工会职工服务阵地”荣誉称号。园妇委会成功举办女职工评优荐先表彰大会,激励女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彰显巾帼担当。园团委和研究生会加强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交流成才的平台,着力团结引领广大青年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说明
/网络投票时间/
即日起至1月26日18:00
/奖项公布时间/
1月29日
/投票说明/
最多可选10项候选进展
每个微信ID限投一次
/参与方式/
完成投票后请在本文下方留言
我们将从中抽取
留言点赞排名前15位的幸运粉丝
送出精美文创产品。
(留言排序以1月26日18:00本文评论区手机端截图为准)
/其它说明/
我们将用公众号后台给抽取的
幸运粉丝发送通知,务必先关注我们哦!
/奖 品/
热带雨林主题文创产品
(版纳“有毒”蘑菇系列冰箱贴、雨林生物冰箱贴、神奇种子图案挎包、版纳植物园明信片、纸质笔记本等)
学术专著《缅甸北部兰科植物多样性和保护》
(由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赞助)
/奖品发放/
留言点赞第1名:锦鲤大礼包
(学术专著1本、版纳“有毒”蘑菇冰箱贴3个、雨林生物冰箱贴1个、神奇种子挎包1个、版纳风物明信片5张、纸质笔记本1本)
留言点赞第2-3名:幸运大礼包
(学术专著1本、版纳“有毒”蘑菇冰箱贴1个、雨林生物冰箱贴1个、神奇种子挎包1个、版纳风物明信片5张、纸质笔记本1本)
留言点赞第4-15名:
(神奇种子挎包1个、版纳风物明信片2张、版纳植物园科普手册1本)
成果入围十大进展的课题组/部门获得奖品:
(版纳“有毒”蘑菇冰箱贴6个、神奇种子挎包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