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年入香火钱上亿元,为何没有回头客?方丈道出其中缘由

旅行   2024-11-05 09:35   广东  

撰文:芝芝

“佛门清净地,今作名利场。”少林寺,这本应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典范,是无数人心中的神圣之所,现如今,它却陷入了争议的漩涡。相较于其他寺庙,少林寺声名远扬,可这盛名之下,却是质疑声浪的汹涌。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少林寺借助网络等手段走向商业化,这本是为了谋求发展,却不想,在商业之路上渐行渐远的同时,少林文化似乎正逐渐迷失,面临着被侵蚀甚至消逝的风险。

一个显著的问题便是少林寺鲜见“回头客”。作为国内游客接待量名列前茅的寺庙,每年有超过 400 万游客慕名而来,可令人惋惜的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匆匆过客,很少有人再次光顾。对于这种现象,网友们纷纷指责,认为这是少林寺过度商业化的必然结果,曾经的禅宗圣地,如今却仿佛沦为了一座逐利的“发财寺”。

回溯历史,1982 年,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李连杰的精彩演绎让这部电影风靡大江南北,也让少林寺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这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古寺,是北魏孝文帝为印度高僧跋陀所建,因其位于少室山下的密林之中而得名。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少林寺本应沉淀出更醇厚的文化韵味。然而,命运多舛,民国时期石友三的那把大火,无情地吞噬了众多古老建筑,使得少林寺的历史遗迹遭受重创。如今我们看到的少林寺,不少建筑是近现代重新修建的,在重建的过程中,商业元素却如野草般肆意生长,古朴的韵味被渐渐冲淡。

1996 年,少林寺迈出了商业化的关键一步“建立官方网站”,这是当时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提出的发展新思路,旨在让少林寺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次年,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这意味着少林寺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释永信俨然成为了这个特殊“企业”的掌舵人。此后,在释永信的引领下,少林寺不断拓展商业版图,海外分寺陆续建立,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参与也日益频繁。从国际政要到体育名人,都与少林寺有了交集,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少林寺的知名度,但也让少林寺更深地陷入了商业化的泥沼。

随着名声大噪,大量游客怀着虔诚之心前来。他们渴望在这禅宗祖庭中寻得内心的宁静,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现实却让他们大失所望。在游客的评价中,少林寺常常在“最坑旅游景区”榜单中名列前茅。原因显而易见,这里商业气息过于浓重,已难觅修行之地的清幽。

寺内的僧人不再专注于修行,而是忙于售卖纪念品。周边的作坊源源不断地为少林寺提供各类工艺品,经所谓的“开光加持”后,便被包装成高价的“护身符”。放眼望去,少林寺内除了寥寥几处古建筑外,满是售卖香烛、经书、纪念品的店铺,甚至有僧人在简陋的摊位前吆喝售卖。

80 元的门票只是入门的门槛,进入后,高价的香火让人咋舌,功德箱也似乎变成了敛财的工具。一根香动辄几十元,而每天所谓的“头香”价格更是高得离谱,几千甚至上万元。游客们满心期待而来,却仿佛置身于一个喧闹的商业集市,失望之情可想而知。可少林寺似乎并不打算改变现状,毕竟中国人口众多,即便口碑不佳,每年仍有大量游客和信徒前来,这源源不断的人流就像是待割的韭菜,收益相当可观。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少林文化的传承与坚守显得如此脆弱,长此以往,少林寺虽有名声,却失了人心,在游客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负面印象。即便如此,每年朝拜者依然众多,这也让少林寺继续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无视那逐渐崩塌的口碑。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爱旅游爱摄影,我是粤游纪,发现和记录旅途中更多的美丽,关注我,和我一起聊聊旅途中的那些趣事吧

粤游纪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一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