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071 一失足成千古恨。
【注释】失足:失脚,比喻犯错误或行为堕落。千古:长远的年代,指终身。
【释义】比喻一旦堕落或犯了严重错误,就会成为终身遗恨的事。
【出处】明·杨仪《明良记》
072 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莫守。
【注释】守:恪守、遵守。
【释义】有法,则必设恪守法令、忠实执行的官吏;为官的都做不好,都不依法办事,那么还有谁愿意守法?
【出处】北宋·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073 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
【注释】威:刑罚。
【释义】刑罚与诚信一起施行,德治与法治相互配合。
【出处】北宋·苏轼《张世矩再任镇戎军》
074 公生明,廉生威。
【注释】公生明:公正产生光明。生:产生,滋生。威:威严。
【释义】为官公正,才能使政治清明;为官清廉,才能在百姓中树立威信。
【出处】明·年富《官箴》
07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注释】大道:理想的治国之道,也指最高的治世原则。
【释义】当大道行于天下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
076 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
【注释】至公:最大的公。
【释义】要怀着一颗至公无私的心,做正大光明的事情。
【出处】明·吕坤 《呻吟语·应务》
077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注释】一心:一种心,前“一心”指私心,后“一心”指公心。
【释义】从政者有私心就会亡国,有公心就会兴邦,国家兴亡关键在于持公心还是私心。
【出处】北宋·程颢、程颐 《二程集》
078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释】身:自身,本身。正:正派,正直。令:发布命令。行:做,行施。从:听从,顺从。
【释义】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老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出处】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颜渊》《论语·子路》
079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注释】率:表率。从:听从,跟从。先:率先。
【释义】如果自身不能作出表率,就无法让别人听从;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就不会使别人信服。
【出处】元·脱脱等 《宋史·宋祁传》
080 莫用三爷,废职亡家。
【注释】三爷:指少爷、姑爷、舅爷,亦即儿子、女婿、妻兄弟。
【释义】意在告诫为官者,这三种人千万不可使用,否则会丢官罢职,败家毁业。
【出处】清·汪辉祖 《学治臆说》
诚信建设宣传标语
※大兴诚信之风,促进精神文明。
※打造诚信品牌,建设诚信医院。
推荐阅读
/热点
/关注
/关注
地 址:宁晋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东院区——宁晋县月城路53号
西院区——宁晋县凤凰路58号
来 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编 发:宣传科
供稿邮箱:eyxck@qq.com
快来点赞点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