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家企业用实践证明:未来的铁饭碗,可能是工厂蓝领

职场   2024-11-30 20:49   广东  
每一次参访制造业,我的一位同事都要感慨一次“真羡慕,真想进厂。”
“真不一定要你,现在的蓝领都是高技能多技能。”我们回应道。
这不是玩笑,是事实。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蓝领的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技术型蓝领的比例越来越多,基础操作工将会越来越少。
也正因如此,许多企业都在为蓝领技能转型发展殚精竭虑,因为目前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4000块的大学生满大街,8000块的工人找不到”
为此,我们收集了5家典范企业的蓝领技能管理实践,希望能为您企业管理和培养适应未来的蓝领队伍提供参考。



雀巢:通过技能,让人与岗位精准匹配

雀巢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业务覆盖全球188个国家,在中国运营众多工厂。其面临着规模大、区域广带来的劳动力配置和员工体验等问题,同时审慎关注人力成本控制。
1.  灵活的人力配置
通过智能化劳动力管理系统,雀巢构建“智能排班 - 精益生产 - 员工评价 - 薪酬激励”闭环,实现千人千面的多技能发展模式。
智能化排班依据员工技能等级、时间可用性等规则,跨产线自动化排班,提高了人岗匹配度和员工利用率。这使得工厂人均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核心员工离职率降低,安全天数突破1000天。
2. 公平的员工激励
以往员工薪资主要取决于工时,缺乏与效率、技能相关的差异化激励。
通过技能管理系统与绩效评估体系打通,依据技能水平和多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激励,拉开员工职业发展和收入差距,避免“吃大锅饭”。
数字化工具强化了激励与绩效和技能的关联性,自驱力增强,形成积极的技能学习氛围。
3. 积极的工作体验
技能型组织转型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其技能和发展潜力的重视,职业动机、兴趣和能力优势得到更好发挥,职业发展道路拓宽。
同时,企业引进数字化、场景化、游戏化培训技术,如工作场景的3D/2D建模技术、现场AR - VR技术和AI辅助安全监控系统等,提升员工技能发展效率和效果。

某全球食品制造商:蓝领能力升级后,离职率从70%降至8%

M企业专注于食品制造,在中国拥有多个生产基地,部分获灯塔工厂称号,在数字化变革中重视组织和人员升级。
1. 人员结构优化与效能提升
过去十年,工厂发生显著变化,离职率从70%降至8%,员工数量从1800人减至550人,白领占比降低,人均效能提升3倍,负责质量安全和维修的人员大幅减少。
这源于蓝领人员能力升级计划,促使操作工向技术员转型,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高高级技术工比例。
2. 员工技能全面发展
员工经历四个阶段转型成为“多边形战士”。准备阶段掌握基础工作技能;技能转移阶段,维修和操作部门、安全质量部门间进行技能转移;数字化技能转移阶段,赋予员工数字化能力。
转型后员工具备设备维修、精益生产管理、安全质量支持和领导力等多方面技能。
3. 搭建能力矩阵与职业发展路径
企业先搭建能力矩阵,拆分员工技能为核心技术、安全质量支持、领导力和精益生产技能等模块,蓝领员工从基础操作工开始考级发展。
企业提供职业发展路径表,明确技术模块考级内容,员工与主管共同规划技能发展。
4. 资源支持与激励机制
企业为员工提供丰富资源,包括数字化系统匹配学习材料和实验室、分配学习伙伴和岗位师傅,HR定期检查发展计划。
员工效能提升后,收入显著增加,部分员工年收入实现数倍增长,激励机制激发员工自我驱动力,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全球TOP智能手机厂商:智慧人员管理助力智慧工厂

X企业在智能手机领域不断发展,启动“凤凰计划”自建智能化工厂,打造智慧人员管理体系成为关键。
1. 智慧人员管理体系构建
企业发现智慧工厂建设中,一线人员运营管理智能化不可或缺。但原蓝领员工管理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人效、质量和人员稳定性。
因此企业决定构建一线人员闭环管理体系,以人效和质量为驱动、以人为本为原则,涵盖选、育、用、留四个环节,技能管理贯穿其中。
2. 人力规划,解决人力冗余
人力规划方面,以往存在规划与实际用人脱节问题,如“冗余人数”现象。通过规范组织和岗位标准,建立基于集团标准化的班组档案和生产岗位体系,结合人员选育用留场景,实现更精准的人力规划,解决了标准不统一、人岗不匹配、人员不共享和工时不受控等问题。
3. 员工技能培育与管理
过去蓝领员工赋能缺乏体系,培训与岗位需求脱节。企业梳理岗位技能标准,建立衡量体系和评定方案,为岗位建立技能标签,搭建培训管理赋能中心,提升培训人员覆盖率、交付合格率和关键岗位人岗匹配率。
4. 智能化排班与人岗匹配
通过智能排班系统,企业基于前期人力规划排兵布阵,建立“人 - 技能 - 岗位”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实现人与业务实时联动。
实时考勤系统则保障人员管理可视化,上岗前技能校验避免“顶替上岗”,跨产线灵活调度减少人员浪费,通过技能匹配提高人岗匹配率和工时利用率,促进质量改善。
5. 员工激励
以技能培养和认证为抓手,通过技能发展数字化平台识别高价值员工,打通技能与绩效系统,强化激励与绩效关联性、差异化和可视化。
员工可实时了解自身技能、工时和报酬,自驱力增强,同时提升了企业人效、员工稳定性,降低了管理成本,优化了审批流程,改善了员工体验。

探秘巧克力工厂:多技能员工共享排班

F工厂在生产旺季面临一线蓝领人效和工时均衡管理挑战,需兼顾产能、收益与集团工时管控要求。
1. 工时不均衡问题剖析
原排班系统数据不实时,手动录入导致计划性缺失。不同产线存在淡旺季和忙闲周期差异,且排班过度依赖人脑主观性,导致产线间员工工时差距大,如部分员工工时最高达250小时,部分不足150小时,影响员工稳定性和收入公平性,引发员工不满。
2. 智能排班与多技能员工
企业启动智能排班项目,同时开展多技能员工激励和培养计划,并设定了设定关键岗位储备率目标。激励措施包括多技能员工晋升优先考虑和跨产线支援奖金,以提升员工对多技能培养和跨产线支援的积极性。
3. 成果显著的共享排班
智能排班系统通过实时校验数据,实现工时均衡,如员工工时差距缩小,收入差距也相应缩小。多技能员工发展认证与智能排班相辅相成,提升了人效,降低了加班成本,员工稳定性增强。
同时,HR考勤和排班效率大幅提升,管理成本节约,人力规划更科学,审批提效,员工体验改善,可实时查看排班和工时等信息。

施耐德:推动蓝领技能转型与打破界限

施耐德面临工业自动化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和技能传承压力,因此启动“蓝领技能升级计划——匠心赋能 共筑蓝图”。
1. 鲁班计划推动内部转型
组建核心团队,明确未来技能需求,构建蓝领技能发展模型,涵盖传统和新型技能类别,并建立了L1 - L5发展和认证计划,授予专家称号并增加薪酬激励,打破蓝领与白领界限,各区域工厂还举办“Career Week”活动助力员工规划职业发展。
2. 地平线计划引入新生力量
该计划引入应届本科生补充蓝领技能人才,与院校合作,选拔标准高、发展计划完善、考核严格。
制定体系化培养计划,包括启航、领航、远航计划,历时18个月左右,结合导师带教、培训、实践和考核评价等方式,加速人才赋能。
3. 领导力计划提升基层管理
开展面向一线班组长的基层领导力培养计划(TWI),自主开发课程和讲师团,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基层管理者领导力。
4. 全面推进与成果显著
三管齐下的蓝领转型计划已覆盖施耐德中国多家工厂,培养众多机长、技师等专业人才,成果获总部认可。
通过技能转型,提升了工厂自动化水平、生产效率、质量,减少工时,同时打破蓝领刻板印象,增强员工组织认同感,未来将借助数字化实现蓝领闭环管理。

如果想了解这些企业实践的详细内容,可以下载《蓝领技能管理案例集》哦👇


盖雅学苑是盖雅工场旗下的管理知识输出交流平台。

标杆精益
关注我们,免费获取2.3G管理者必备精益资料包,汇聚精益管理知识精华!加入我们,与63万精益爱好者共创卓越管理新境。标杆精益:专注企业精益管理咨询,培训17年,续单率超过96%,让我们一起用精益推动行业进步,让精益流行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