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报告人:林忠钦院士丨第二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

文摘   2024-09-05 17:40   黑龙江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主办的第二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将于9月20-22日河南洛阳召开。本次会议以“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焊接制造创新与融合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焊接制造技术创新交流平台,促进焊接制造与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有效应对战新未来产业焊接挑战,加快推动我国焊接制造技术自立自强,支撑制造强国建设。会议设置一个主会场与13个分会场,邀请十位院士、百名专家、千名学者共话焊接制造未来发展。

大会报告


报告题目:创新机器人焊接技术,推动造船业高质量发展



林忠钦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人简介

林忠钦,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机械工程学科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专门委员会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制造业质量品牌组”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
主要从事薄板产品制造与质量控制研究,在汽车板精益成形技术、薄板产品数字化封样技术、复杂产品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理论和技术突破,研究成果在船舶、汽车、机车、飞机和重大装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评长江学者成就奖、何梁何利创新奖、蒋氏科技成就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奖一等奖、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教育功臣等。

报告摘要

船舶工业是为海洋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战略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船舶制造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贵”等严峻挑战。为巩固我国造船大国地位,加快造船强国建设,船企必须变革传统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大力开展机器人焊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加速焊接装备智能化进程,这将为焊接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报告将重点分析我国船舶制造业焊接装备的应用需求和进展情况,介绍未来布局规划、若干举措及相关思考。



扫码注册会员/参会:

加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享受会员价格优惠,可扫描下面二维码办理入会。注册类别请选择普通会员,注册成功后会自动生成电子会员证书。


联系我们:

参会、赞助及展览展示:

荆  文  158 0462 3325

王晓阳  187 0439 7718







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

承办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龙门实验室

协办单位:

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

河南省科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

高效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结构精密焊接与连接全国重点实验室

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昆山京群焊材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熊谷加世电器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融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喻云仿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埃斯顿电气有限公司

广东省鑫全利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湖南科天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征集中……)
支持媒体:

《焊接学报》《焊接》期刊


大会组委会

会议主席:王国庆  院士

会议副主席:杨玉亭、巩水利、张柯柯
学术委员会主席:冯吉才  教授

委员(以姓氏拼音为序):曹健、陈海燕、陈辉、陈姬、陈科、陈善本、陈树君、陈彦宾、陈宇、陈玉华、邸新杰、杜兵、都东、樊丁、封小松、顾冬冬、何鹏、华学明、黄明亮、黄智泉、计红军、贾传宝、蒋凡、蒋平、焦向东、雷振、李俐群、李明雨、李文亚、李宪政、李晓鹏、李晓延、李永兵、李长久、李铸国、廖志谦、林涛、林铁松、刘殿宝、刘恢弘、刘磊、刘黎明、刘艳、刘志权、龙伟民、马运五、马宗义、梅云辉、庞盛永、彭勇、亓钧雷、乔培新、石玗、宋晓国、檀财旺、田艳红、田志凌、万龙、王克鸿、王文先、王志平、魏世丞、魏艳红、吴素君、武传松、熊华平、徐连勇、薛鹏、杨振文、于兴华、占小红、张广军、张丽霞、张显程、赵衍华、钟颖、周军、邹贵生

组织委员会主席:李铸国、吕晓春

委员(以姓氏拼音为序):蔡笑宇、蔡志海、曹彪、柴禄、陈高强、陈华斌、陈俐、陈希章、程延海、从保强、董红刚、范成磊、郭枭、韩立军、韩永典、贺定勇、侯振国、黄春杰、黄永宪、李典钊、李红、利成宁、林盼盼、林三宝、刘峰超、芦凤桂、芦笙、罗震、马成勇、马鑫、牛增强、秦国梁、石永华、滕彬、童天旺、王颖、王振民、肖珺、肖笑、熊俊、胥国祥、徐富家、徐国成、徐锴、徐向军、闫志峰、杨海峰、杨建国、杨战利、杨子佳、尹长华、张春波、张焱、赵海燕、赵军军、赵雷、钟素娟、周凤革、朱加雷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的官方公众号。与广大焊接科技工作者分享焊接分会在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编辑出版、教育培训、创新发展等领域的工作及全球焊接科技的最新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