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爱丽丝》“永恒的爱人”插曲

文摘   2024-11-08 07:04   北京  

《致爱丽丝》“永恒的爱人”插曲




《永恒的爱人》是由伯纳德·罗斯导演,加里·奥德曼主演的一部音乐片。在所有描写贝多芬的作品中,应该说是十分大胆的创意:这部传记片大胆地提出假想,把贝多芬的生平事迹、音乐作品像解谜语一样生动地组合在一起。


影片中讲述当年贝多芬曾与家具商的女儿乔娜相爱,并约定在一旅店碰头后一起私奔,但贝多芬因故未能准时践约,虽然差人送去一信,但乔娜没能收到。已经有孕的乔娜后来嫁给贝多芬的弟弟……


贝多芬临终留下一笔遗产,这遗产该归谁呢?由此作者从不为人熟知的一个角度去寻找一个神秘的爱人,也在一路上见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贝多芬。他的坏脾气,他的莫名其妙,都是因为生命中“她”的缺失,有时候错过了,便是错过了。


贝多芬在音乐上的成功,举世瞩目,他所经历过的苦难,世人皆知。至于他的真实的情感,或许只有寥寥的几个人知道,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中。


1808一1810年间,年近40岁的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Therese Marfati)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的字样。


之后,这份乐谱就一直留在特蕾莎那里,贝多芬没有自留底稿,因此,他去世后在其作品目录里都没有这首曲子。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传记,在特雷莎·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


1867年,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从此,该钢琴作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而原名《致特蕾莎》却被人们忘记了。


《致爱丽丝》这部作品,旋律柔美动人、短小精致,且技巧简单,易于演奏,几乎成为钢琴初学者必学的一首作品,其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性也使之成为不少音乐家喜爱演奏的曲目。这首乐曲也常被艺术家引用在电影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中。


《致爱丽丝》也是影片《永恒的爱人》中的一首插曲,优美的旋律配上故事背景的画面,情意更浓,令人感动。



推荐:
陈立:巴达捷芙斯卡《少女的祈祷》,《50首优美动听的钢琴曲》第一辑

托尼经典音乐
托尼倾情奉献,愿音乐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