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融天下 | “古都新韵 中轴寻遗”——“I-SISers”项目“北京中轴线”参访系列·太庙及社稷坛参访活动精彩回顾

教育   2024-12-07 21:59   北京  


参访回顾







11月29日下午“古都新韵 中轴寻遗”——“I-SISers”项目“北京中轴线”系列参访活动第二期顺利举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昕扬,团委副书记蒋嘉琪带领15位中外学生前往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参访。大家认真聆听讲解老师关于太庙与社稷坛背后深厚文化内涵的系列讲述。


(同学们有序进入景区参访)


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参访团师生们首先参访了太庙建筑群。师生们从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门出发,途径太子林、前琉璃门、戟门,最终进入太庙,分别看到了享殿、寝殿、祧庙。享殿是皇帝祭祀时行礼的地方,面阔十一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宏伟壮观;寝殿位于享殿后方,是供奉历代皇帝皇后牌位的地方;祧庙则用来供奉皇帝远祖牌位。


(同学们认真参访学习)


在太庙通过讲解老师的讲解和大家的亲眼所见,参访团的每位成员了解了太庙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及作用,加深了对古人“尊祖敬宗”、“天人合一”、“慎终追远”、“事死如事生”等文化理念的认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照片)

(师生合影)







广






从太庙前往社稷坛的过程中,参访团跨越了午门广场,切身感受了故宫的宏伟壮观。讲解老师与同学们亲切互动,就一系列历史文化话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既有视野开阔的广度,也有见解独到的深度,更体现着师生情深的温度。


(同学们认真听取讲解)







中    






在正式开始第二阶段参访前,讲解老师通过地图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其他系列建筑及其各自所承载的文化理念。此外,讲解员老师特别强调,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保护和发展着这条中轴线,比如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这两座国家级建筑依然沿中轴线对称分布,这充分显示出了这条中轴线的生命力和中国人“致中和”的价值追求


(讲解老师介绍中轴线附近建筑)


进入中山公园,沿着古代皇帝祭祀时所行走的路线,师生们依次参观了宰牲亭、神厨神库、棂星门与壝墙以及五色祭坛。‌讲解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不同建筑的特点及作用,在沉浸式的游览中,师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稷坛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政治的“民本”思想和传统农业思想,即以民为本、重视土地与农业。


(参访社稷坛)


在参访的最后一站,师生们来到了保卫和平坊,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历史启示我们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历史对话,使得大家对于中轴线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保卫和平坊前,学院师生合影留念,结束了此次参访活动。


(中外青年在“保卫和平”坊前合影)


除了严谨的历史知识,本次参访活动还充满了温情与欢乐:留学生们兴趣浓厚,积极与讲解老师交流并提出问题;讲解老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大门不同朝向背后的特殊含义”、“下马碑的由来”等有趣的历史小知识;在来今雨轩,师生们共同品尝了美味的冬菜包子;参访结束后,参访团师生们向工作人员赠送学院文创因特纳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收获满满、感悟颇丰。


(留学生与讲解老师交流)

(同学们在来今雨轩冬菜包子铺)







小结







回望此番“左祖”“右社”之旅,北大国关学子们穿梭于黄瓦红墙间,感受中国传统古建筑历经岁月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庄重之美。中外学子共同参与,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加深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


“一条中轴线,半部中国古代史。”如同城市的“脊梁和灵魂”,北京中轴线托起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古都篇章;探寻北京的历史文脉,中轴线上的每一处古迹都值得细细丈量。“古都新韵,中轴寻遗”,让我们在中轴线参访活动的下一站再会!







参访感想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这次太庙和社稷坛的参访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文明的深邃感。这些古老的建筑承载了先辈的聪慧与巧思,重现了古代的礼制与秩序,已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象征着璀璨绚烂的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生命力。这种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将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本科生涂帆


参加这次活动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我学到了更多关于北京文化和历史的知识。对我个人来说,很难抽出时间去参观北京的古迹。我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家,或者想着离开北京去旅行。我很高兴能更深入地了解我生活的这座城市。

我非常喜欢这次导览,因为我感觉导游对中国历史有很深的了解。我特别感激他用英语为我们讲解,虽然我能听懂中文,但它并不是我的母语,我在这方面还不够流利。我觉得他对中国历史的热情非常具有感染力。他知道我们来自国际关系学院,所以特意强调了一些对我们学习更重要的内容,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

我觉得这次导览的时长刚刚好,既不太长,也参观了适量的景点。总的来说,我非常喜欢这次活动,而且还会再参加!我认为更多的国际学生应该参加这样的活动。

——国际关系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陈宁


I really enjoyed this trip to the Ancestral Temple and Alter of Land and Grain. It was a great chanc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sites that make up the Beijing Central Axis, and especially about sacrificial ceremonies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I would have liked if there was more chance to grab food along the way but other than that I'm very grateful for the experience!

——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林娜







中轴线文化介绍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组成,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两千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9项。


“I-SISers”项目


为搭建中外学子交流平台,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2023年7月4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外青年交流会暨“I-SISers”项目正式启动。启动以来,“I-SISers”项目举办了写作工作坊、午餐会、游园会等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外学生交流,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活动。本学期,学院全新策划了“古都新韵,中轴寻遗”北京中轴线系列参访活动,邀请大家共赴一场与历史的相会。参访第二站选择了位于故宫东西角的太庙与社稷坛,带领中外学子在感受中国传统“左祖右社”的都城营建理念的同时体悟传统社会敬天法祖的价值观念,领略国家礼仪建筑的万千气象。

“I-SISers”项目回顾:

关融天下 | “古都新韵 中轴寻遗”——“I-SISers”项目“北京中轴线”参访系列·先农坛参访活动精彩回顾

爱在国关 | “语你有约 伴我同行”语言文化交流项目见面会回顾

关融天下 | “丰收在燕园,非遗饰金秋”——“I-SISers”项目-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回顾


撰稿 | 韦林江

摄影 | 段胜德

排版 | 段胜德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微信平台

爱国关天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团委学生会两中心日常信息推送,活动宣传,风采展示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