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轻飘飘的羽绒,价值几何?
来到位于濮阳台前的
中国羽绒博物馆
你就会明白
中国的博物馆门类繁多
但羽绒博物馆却仅此一家
来和我们一起
走进这家
别出心裁、“羽”众不同的博物馆
看看吧!
中国羽绒博物馆共四层,规划总建筑面积3492平方米,规划布展面积2812平方米,一层主要是展示羽绒的发展,其中包含了世界羽绒发展史、中国羽绒发展史、台前羽绒发展史等多个板块。
在世界各地,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禽类羽毛是不错的保暖材料。大约在十三四世纪,欧洲人开始用鸭和鹅的羽毛来制作简易的“羽毛被”,这“羽毛被”虽然保暖,但并不舒适,夹杂着羽毛的臭味,体验感是比较差的。但即便如此,当时也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这种被子。
到十九世纪,不少地区,如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北美、北欧等地,开始出现成规模的原料毛经销商,并开始探索羽毛的简易粗加工工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羽绒被因为良好的保暖性为世界各国所青睐,逐渐成为了战场上的必备品,进而推动整个羽绒制品产业开始加速向工业化生产迈进。当时的羽毛分离技术较低,产绒率非常低,且杂质含量较多,无法得到纯羽绒。人们用这种羽毛、绒进行混合,经过简单缝制和填充制成军用被,缺点也是味道难闻、“出毛”严重。使用过后,全身沾满羽毛,被戏称为“行走的大鸟”。尽管如此,“羽毛被”的出现还是为此后羽绒服“面世”打下了基础。世界上第一件羽绒服是由一个叫做埃迪·鲍尔的美国人发明的,同时他也创立了自己的羽绒服品牌——艾迪堡(埃迪·鲍尔)。埃迪·鲍尔发明的羽绒服,采用了纵横交错的绗缝技法和领口、袖口、下摆的螺纹设计,这样能使羽绒在衣服中分布得更加均匀,更具有保暖性,这样的设计对之后羽绒服装的发展影响深远。
中国羽绒史,可追溯至汉代以前
唐高宗称:此羽裘锦绣不及也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饲养鹅、鸭等家禽已有2000多年历史,并且很早便开始利用羽毛,羽毛早期的用途大都体现在军事方面。大部分羽毛羽翅被制作成弓箭和火箭的方向翼来使用。
要说用作衣服的有没有?也有。根据记载,周代时,猎人开始尝试用鸟兽的毛羽等制成羽衣,也称毳衣。汉代曾用牦牛毛做衣服絮料,唐代人们发现了鹅绒的妙用,将其作为被子絮料。直到明清时期,山东微山湖和苏、皖交界的洪泽湖一带渔民,普遍学会利用野鸭毛绒来填充袜套、鞋帮、鞋垫等处用来御寒。据传,公元665年,唐高宗寻访张公艺,当时天气非常寒冷,张公艺见皇帝皇后衣着单薄,就献上用羽绒制成的羽裘寝具之类,唐高宗披上羽裘,顿感暖意融融,龙心大悦,赞曰:此羽裘锦绣不及也。(现在张公艺旧址百忍堂就在台前县的桥北张村)公元889年,唐人刘恂在卷中记载:南边之酋豪,也就是当时的贵族富豪,多选鹅之细毛,填充到被子中来使用,其温柔不下于挟纩也,也就是它的温暖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当时所穿的棉衣。不过这些加工技艺受当时的生产力限制,均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
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愈加频繁,羽绒工业也在这个时间段开始萌发,大致分为了四个阶段。
羽绒工业初创时期是非常艰难的。这个时期,经营主动权完全被外商操纵,他们在我国设立行庄,利用中国商贩从全国各地收购羽毛原料,雇佣我国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整理,再销往欧洲获取厚利。当时生产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过程全部为手工劳动,用的工具为提绒机。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第一台提绒机是我国湖南优秀企业丁鹏翥先生发明的。直到20世纪初,上海的中国商人在与外商多年接触中,逐渐掌握了羽毛加工方法,便开始自己设厂,加工羽毛初制品,但出口经营权仍掌握在外商手中。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当属丁鹏翥先生创办的华新羽绒有限公司。直到20世纪30年代,我们中国人才拥有了经营主动权。20世纪30年代,羽绒的生产过程逐渐由手工操作转变为半机械化,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个时期,我国商人开设的羽毛加工厂有了较快发展。上海、天津、广州都建立了不少羽毛加工厂,也相继出现了经营羽毛的中国出口商。从此逐渐摆脱了外商的控制,形成了独立经营的中国羽毛加工业。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将所有羽毛生产加工统一收归国家经营。这个时期,羽绒产业开始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检测手段也由原来的眼看手摸的感官检验,转变为现代仪器的科学检验,极大提高了羽绒的质量。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知名品牌鸭鸭,就是那个时候建成的。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全国经济由计划走向市场。羽绒及制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各地的羽绒工厂开始陆续兴建。发展至今,中国羽绒就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工艺先进、产业链完整的工业体系,崛起了如雅鹿、鸭鸭、波司登等一批优秀品牌、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我国羽绒工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羽绒服行业市场规模实现了连年增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制品的生产国、出口国及消费国,占据了国际羽绒市场70%以上的份额。
被誉为“中国羽绒之乡”的台前县,羽绒产业名声在外、享誉全国,尤其水洗羽绒品质在国内、国际市场名列前茅,拥有了新塘羽绒、鹏达羽绒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加工企业,羽绒产品的质量更是被中国羽绒协会形象地表述为“羽绒界的珠穆朗玛峰”。
在这个阶段,台前县很多农民都去东北及南方务工,他们发现,在东北地区被人随意丢弃的鸭毛鹅毛,却在苏浙皖等地销势颇好。于是便充分利用这种南北差异,采取走街串巷的方式收集羽毛,或者直接在街头巷尾捡拾羽毛,等到收集一定量的时候,通过搭乘火车和客运的方式,将收购的鸭鹅原毛带回台前,进行简单粗加工后,销售到南方生产厂家。在一部分人购销羽毛致富的带动下,羽毛购销人员越来越多,出现了羽毛初加工企业,也是在这个阶段,台前县羽绒及服饰加工产业的雏形基本形成。随着从业经验的逐渐丰富、交易体量的大幅增加,整个羽绒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羽绒加工逐渐由原来的粗加工开始向精细加工转变,形成了鸭鹅养殖、羽毛分拣水洗、羽绒服装服饰加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出口为主的羽毛工艺品加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纲要》,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拟定了《中国羽绒行业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台前坚定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出台工业强县、羽绒及服装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做大做强羽绒产业。在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等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如今的台前羽绒,得以实现高质量大阔步发展,建成了羽绒及服装加工产业园,推动了羽绒产业集群的形成,台前县也相继荣获了“中国羽绒之乡”“中国优质羽绒基地”等多项称号。经过40余年努力耕耘,台前县从“羽”众不同到羽翼丰满,羽绒及服饰加工企业已有35家,拥有生产线80余条,每年深加工羽绒原料达10万余吨,年加工羽绒服装及羽毛工艺制品3500万件,羽绒市场份额已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其中,纯白鸭绒产量更是占据全国份额的50%以上(羽毛工艺品畅销英法俄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羽绒产业年营收已超40亿元),形成了“世界羽绒看中国、优质羽绒看台前”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台前羽绒产业也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蝶变升级。
记者 段利梅
1.羽绒的千般变化,你可知道?快来看这场大赛的奇思妙想→
2.她为何“羽”众不同?一起来揭秘!
3.【优质文化润基层】全国之首!盘点濮阳21个令人惊艳的稀有剧种→
4.濮阳有岗!军队文职公开招考今起报名!
声明:“濮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来源:“濮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文亮
初审:段利梅
终审:王同录
法律顾问:李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