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战争:1967年6月和现代中东的创生

文化   2024-10-22 20:30   浙江  
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1967年六日战争最完整的历史作品……此外,本书是对“后犹太复国主义”的抨击,这一政治和历史学派将以色列视为蓄意破坏巴勒斯坦独立实体和巴勒斯坦民族之政策的制定者。相比之下,奥伦在其引人入胜的叙述中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在冲突发生前及战争期间,以色列的政策本质上是被动、根据情况而制定的。

——《出版人周刊》重点评论

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曾获《洛杉矶时报》历史类图书奖、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权威作者迈克尔·B. 奥伦作品,援引大量珍贵档案,史料详实,学术价值高;小说笔法,既具张力,又不失节奏感,引人入胜;配有多幅地图和极具现场感的黑白照片,重现战争过程。

1964年12月31日夜间,一小队巴勒斯坦游击队队员从黎巴嫩越境进入以色列北部。他们身着叙利亚人提供的军装,携带着苏式炸药,朝一台水泵进发,这台水泵的作用是将加利利(Galilee)的水资源运输到内盖夫沙漠(Negev Desert)。这群巴勒斯坦战士的目标看似毫不起眼,其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野心。作为武装组织“法塔赫”(al-Fatah,意为“征服”,也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阿拉伯语首字母倒过来拼写而成的缩写词)的成员,他们的目的是在中东地区掀起一场大决战。他们希望能通过此次行动挑起以色列对周边国家(黎巴嫩或约旦)的报复性打击,而这反过来会激起阿拉伯人对以色列的全面战争,并最终摧毁这个由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起来的国家。
遗憾的是,法塔赫的初次行动就彻底失败了。首先,炸药没能成功引爆,成了哑炮。其次,游击队队员在逃离以色列之后遭到了黎巴嫩警察的逮捕。尽管如此,法塔赫的领袖还是发布了一份宣示胜利的公报。这位35 岁的领袖名叫亚西尔·阿拉法特,他来自加沙(Gaza)地带,曾是一名工程师。他在公报中称颂了“吉哈德(圣战)的义务…… 以及生活在从大西洋到波斯湾之间这片辽阔土地上所有阿拉伯革命者的梦想”。1
且不说这场小规模的破坏行动以失败告终,就算最后成功了,谁也不会在新年前夕设想到,它竟会引发一场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并最终改变中东乃至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历史进程的战争。不管怎么说,法塔赫的此次军事行动的确包含了许多能在短短三年内引发这样一场战争的关键因素。这其中自然有“巴勒斯坦问题”,不管是阿拉伯国家还是以色列都对这个复杂而又多变的问题感到头疼。此外,在苏联的庇护下,由叙利亚政府支持的恐怖活动则是另一重因素。最后,还有水资源问题,它比其他任何单方面因素都更为重要,以至于整场战争都将围绕水资源问题展开。
然而,如果我们认为法塔赫的此次军事行动(或任何后续的攻击)是导致中东地区最终爆发全面战争的原因,则未免把这个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决定论的色彩过于浓重。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在其小说《爱无可忍》(Enduring Love)中曾说道:“一个开端就是一处陷阱,而对事情开端的选择,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接下来发生的一切。” * 这句话也适用于历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试图确定某一历史事件主要原因的行为最理想的结果也只能是武断的,而最差的结果则是无用的。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此次战争的源头追溯到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的早期殖民活动,或一战后英国在巴勒斯坦委任统治时期所实施的政策,也可以将战争归结于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甚至纳粹大屠杀。对于战争爆发原因的解释总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解释往往同样有理有据。
既然试图准确找出1967 年中东战争爆发原因的行为可能毫无意义,那么我们不如描述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正是因为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战争才可能爆发。正如蝴蝶效应中所假想出来的那只扇动翅膀产生气流,并最终导致一场暴风雨的蝴蝶一样,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却能推动历史发展,并最终导致一场灾难。正如那只蝴蝶需要在特定的环境(如大气、引力及热力学定律)中才能掀起一场暴风雨,1967年6月前所发生的事件也是如此,它也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促成一场战争。这一背景便是当时正处于后殖民革命阶段的中东。其间,这一地区因内部宿怨、超级大国的干涉,以及后来被称为阿以冲突的顽疾而饱受摧残。

【内容简介】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空军先发制人,突袭了埃及的主要空军基地,随后掉转头来进攻约旦及叙利亚,在短短六天内大获全胜。这场闪电战在以色列和西方世界被称为“六日战争”,在阿拉伯世界则被称为“六月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只持续了六天,但从未真正结束。它改变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也是中东战争极具历史意义的转折点,随后发生的赎罪日战争、黎巴嫩战争、巴勒斯坦大起义等冲突都是这六天激烈战斗的直接后果。

作者迈克尔·B. 奥伦援引了大量绝密文件、俄语和阿拉伯语稀有论文及*家访谈,全面重现了当时的区域和国际环境背景,以小说家般的笔法将战争的始末娓娓道来。奥伦将以色列与美国、阿拉伯与苏联等各方势力置于聚光灯下,生动地勾画出诸多guo家领袖的形象,并以交战双方的军事和外交行动为线索,自然流畅地串联起细碎的史实。奥伦为读者提供了重温这段战争史的不同视角,并以此为案例,从整体上探寻了国际危机的性质。

【目录】


前 言 3
第1章 背 景 1
第2章 催化剂 49
第3章 危 机 89
第4章 倒计时 181
第5章 战争:第一天,6 月5 日 241
第6章 战争:第二天,6 月6 日 297
第7章 战争:第三天,6 月7 日 337
第8章 战争:第四天,6 月8 日 363
第9章 战争:第五天,6 月9 日 393
第10章 战争:第六天,6 月10 日 417
第11章 余 震 433
注 释 467
出版后记 583


经典课程: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北大医学部教授:如何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

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
东亚巨变500年——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这就是心理学——改变人类心灵探索史的十位大师
梦见坠落、掉牙、被追赶……这10种梦隐藏着你的哪些秘密?

中国方言——一部文化史
欧洲文明史50讲

从《诗经》到《红楼梦》:10位复旦顶尖教授带你读50堂国学经典课


《统一与分裂》之后,葛剑雄又提供了哪种看懂中国史的方法?

葛剑雄:读懂人口,才能读懂中国历史

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 25 本书,都在这里了

社会学看中国:传统与现实

诺奖得主揭晓背后,人类的终极问题是什么?

周濂·西方哲学思想100讲

20世纪思想的启示与毁灭

历史与秩序
寂静的学术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