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大哥用枸杞养生?半年后体检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医生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

文摘   2024-11-08 21:46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吧

43岁的大哥天天枸杞养生?半年后体检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医生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

“哎哟,医生,这体检报告上怎么什么问题都有啊!我这半年天天嚼枸杞,都快成枸杞专家了,还能不健康吗?”

刚过43岁的刘大哥坐在医生办公室,满脸的不解。这位43岁的大哥在市内一家商贸公司做销售总监,平日里忙得很,开会、应酬、跑市场,长期熬夜、少运动,导致去年检查出了轻度的脂肪肝。





为了调养身体,刘大哥没少找各种“养生秘方”,最后看中了“枸杞养生”。自从听说枸杞是“延年益寿的圣品”,他就开始当零食一样天天干嚼,一嚼就是半年。

刘大哥本以为枸杞能保养肝脏,结果体检报告却显示他的脂肪肝不但没有好转,血糖、血压还比之前高了不少。医生看着他半开玩笑地说:“老刘啊,养生不是光靠嚼枸杞的!”

那枸杞到底能不能帮助养生?日常食用有哪些讲究?养生到底应该怎么做?

01

1. 枸杞虽好,可不能“乱嚼”!这几点吃法你一定要注意!

枸杞确实是一种常见的“养生好物”。据《中华医典》记载,枸杞味甘、性平,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益精的功效。

因此,在中老年人群中备受欢迎。但很多人却忽略了科学的吃法,直接干嚼甚至大量食用,反而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数据显示,枸杞的含糖量接近30%,这种高糖含量对于血糖不稳定、糖尿病风险高的人群来说并不友好。根据2024年《国际中医药研究》的数据,干嚼枸杞不仅无法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反而会导致血糖快速波动。

特别是长期空腹直接食用枸杞,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部负担,还可能引起肝肾代谢负担加重。因此,枸杞虽好,干嚼、过量食用都是不可取的。


那么,枸杞到底该怎么吃?

研究表明,温水泡服(35-40度)是最佳方式,可以使枸杞中的多糖、黄酮类物质更好地释放,吸收率可达85%。每次食用控制在10-15克左右,餐后30分钟饮用效果最佳。





枸杞与其他食材搭配食用,能增强效果。比如,枸杞配菊花可以明目养肝,适合经常用眼的上班族;枸杞与西洋参搭配能提升免疫力,帮助抵抗疲劳。

02

2. 常见误区:枸杞是“万能补品”?其实你需要搭配均衡饮食和运动!

不少中年人开始养生后,常常把某种单一食材当成“万能补品”,每天大量食用,期望达到神奇的保健效果。实际上,这种方式往往是事倍功半。

根据《中国营养学年鉴》数据分析,人体在应对高压力、熬夜、久坐等问题时,光靠一种食材并不足够,因为现代人的营养需求是多样的,需要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的均衡补充。





例如,枸杞虽然富含维生素C、锌等元素,但却无法满足人体对优质蛋白质和复合维生素的需求。

2023年一项针对中年人群的营养健康研究指出,仅依赖枸杞等单一食材的养生方式,最多只能提供5%-10%的健康改善效果。

相比之下,增加日常的适量运动、均衡膳食、少油少盐的饮食习惯,才是提升整体健康的关键。





在枸杞之外,刘大哥这样的忙碌中年人还可以在饮食中增加更多蛋白质来源,如鱼肉、鸡蛋、豆制品等,帮助身体修复和增强免疫力。

除此之外,每天保持30分钟左右的运动,比如散步、快走或适量力量训练,有助于脂肪代谢,降低脂肪肝风险,同时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血压和血糖的平稳。

03

3. 枸杞虽补,适量才是关键!长期“盲补”小心带来反效果!

不少中年人在进入“养生”阶段后,觉得补品越多越好,却忽略了适量的重要性。实际上,长期大量食用某些“补品”,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枸杞中富含多糖和多种活性物质,虽然对肝脏、免疫系统有一定帮助,但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肝肾代谢压力。

根据202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研究显示,长期过量食用枸杞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使肝功能指标异常风险提高20%以上。





此外,枸杞富含天然糖分,对于糖尿病、高血压、胃病患者来说,大量食用会增加血糖波动和胃酸分泌的风险。

中医还特别提醒,“枸杞性温”,体质偏热的人群如果长期食用,容易上火。特别是在炎热天气,体内热气积聚,导致口腔溃疡、咽喉干燥等问题频发。

对于中年人来说,“适量”是最重要的关键。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议枸杞日摄入不超过10克,且尽量在早晚分次泡水饮用,避免血糖波动。





对于胃部不适的群体,温水泡服代替干嚼,能减少刺激。总体来说,中年人群可以每周增加绿叶蔬菜、水果和谷物摄入,少吃油腻食物,保证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性,才能有效维持健康。

刘大哥听完医生的建议,不由得点头。确实,健康从来都不是单靠一样东西就能搞定的。

枸杞虽好,却不是“灵丹妙药”,只有搭配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减少熬夜、保持良好心态,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养生”。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END

喜欢这篇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和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各位的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给个赞,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获取更多科学养生知识。





注:图片经视觉中国授权




CQTV科教观察


CQTV科教观察
关注科教观察,关爱健康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