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逃责,事不避难

教育   2024-11-19 18:18   北京  

期中考试前夜,胡萝卜多次晃荡到我面前,说一两句话。

“我估计什么什么考得不好,估计哪个多少多少分”,“我估计明天这个应该没问题,一定可以如何如何…… ”

看他装作镇定、努力给自己打气的样子,真是可爱。

孩子确实不容易。

岂止是孩子,任何一个人,拿把精确到分毫的尺子来量自己,不论是学习、工作、生活、技能,而且数据要跟人比较、排名,你能不紧张吗?

如果把吃饭精确到米粒,你吃饭会紧张。

如果把呼吸精确到毫升,你呼吸会紧张。

如果把拉翔精确到毫克,你拉翔会紧张。

我问他:“自己要做的复习任务,都做完了吧?”

我没敢问,“复习好了吗?”如果这样问,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且是焦虑的。因为复习永远是完成不了的,啥时候才叫复习好了啊!直到考试的开始,才是复习的结束。

我问的是具体的事,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完了没?

他说,做完了。

我问,那可能有10分钟时间?

他挺开心,说有,估计心里也是想要跟我说几分钟话。而我之前并没跟他说话,因为让孩子别紧张是假的,谁想要紧张啊?且进来不敢跟他多说,生怕哪句说得不对。现在跟五年前不一样了,现在说多了是说教,当爹的第一条就要学会闭嘴。

我说,这本小说不错,非常短,挺好玩的,讲一个士兵完成不可能的军事任务,你看看吧。于是给他这本书:

他拿去读。很快就读进去了,站着一气翻完,花了一个小时。

我原以为他读十分钟故事就行了,没想到一口气全书翻完了。

看书,就忘记了紧张,时间过得快。挺好!十点多,可以洗洗睡觉了。

洗完澡后,他主动来找我说:“老爸,你给我看这本书太好了!这本书把事情都说明白了。我根本不用想那些会有什么情况、要怎么办,我只管去做就行了!这本书太好了。”

这本畅销书,讲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19世纪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中,美国总统麦金利有一封重要的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挺身而出的一名年轻中尉——安德鲁·罗文,没有任何推诿,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穿过危机四伏的国家,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

罗文接到任务后,没有问他该怎么做,加西亚是什么样子,在哪儿能找到加西亚,有没有其他人能做,如果他做到了有什么好处……都没有。他接过信就出发了。

作者说,“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失业”。

作者又说:“文明的社会长期以来都热切地寻找这种人才。这样的人无论有什么样的愿望都能够达成。在每个城市、乡镇、村庄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需要这样的人。整个世界都在如此呼唤:我们需要这样的人,非常需要——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只要是必须要做的,就去做。我想起北大哲学系汤一介老先生的家训:“义不逃责,事不避难”,我又想起来李大钊先生手术室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又想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长征是怎么过来的?走过来的。

要去设想吗?要去担心吗?要去焦虑吗?不。要去担当、去行动。去做,就能做好;去干,就能干成。

义不逃责,事不避难,把信送给加西亚。

【今日打卡】

“三一学园”,每天打卡“三个一”:读书一小时,运动一小时,完成一项小产出。文末留言,一起打卡,做到三一。加油,要开心哦~

泥巴青年
北大校园学习成长杂记;学以成人,功不唐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