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杨柳青
地名,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地名,除了这个名称所代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之外,还隐含着历史、文化、社会、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把优秀的历史地名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年来,笔者致力于天津地名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了《天津地名文化》《天津地名故事》(合著)这两部专著,最近又完成了《天津地名文化通论》(主编)书稿。如果在天津众多城镇社区地名中,精选一个读音响亮、有意境、充满诗情画意的地名,那就是“杨柳青”。
杨柳青镇初名“流口”,后易名“柳口”。这两个地名形象感都不强,读音也不上口。于是颇具诗意情怀、且读音为“平仄平”的“杨柳青”就后来居上,取而代之了。“杨柳青”这个洋溢着盎然诗意的地名,得天独厚,充溢着形象感和鲜明的色彩,引人遐想。因为它代表春天,象征着繁华,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盎然生机。
十多年前,笔者应邀出席西青区委宣传部和《西青报》举办的《杨柳青古诗萃》座谈会,曾赋小诗二首:“小雅东山昔我往,巴山绝唱江水平。晓风残月酒醒处,骚客长吟杨柳青。”“沽上江南文脉深,棹歌帆影伴诗魂。文昌画苑呈锦绣,满目春风杨柳青。”这两首诗实际上是对杨柳青地名文化的形象化得到诠释。
第一首诗作隐含了三个古诗典故:即《诗经·小雅·东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唐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宋人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杨柳青”这个地名,所蕴含的悠悠诗情和诱人魅力。
从历史文化底蕴上看,一说起“杨柳青”,就不禁令人想起诗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杨柳依依”,描摹那种蓬勃的春景。唐朝诗人刘禹锡名作《竹枝词》开头就以“杨柳青青江水平”起兴,这和“杨柳青”地名又连在一起了。宋词婉约派名家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最有名的一句就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毛泽东主席是诗词大家,有家喻户晓的名句,一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另一句是“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古今诗歌名作最感人的意境,只要有了“杨柳”这两个字,就呈现出悦目的绿色世界,充满了生命力,给人以美感,洋溢着画意诗情。
中国乡镇区片地名何啻千万,似乎只有“桃花源”“攀枝花”“紫竹林”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地名可与“杨柳青”比肩。但“桃花源”属于神话传说的地名,并非现实之所在,带有乌托邦理想化色彩;“攀枝花”虽然具有形态美,但无色彩点染,稍逊风骚;“紫竹林”由海河边的寺庙演化为村名,后来成为天津英租界发祥地,但不久即在炮火沧桑之中泯没无闻了。唯有“杨柳青”这个实实在在的历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蜚声海内外。
杨柳青依水建镇、因水兴镇,自古就有“北国江南”和“小扬州”之美誉。南运河是杨柳青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资源。由地名杨柳青,又派生出“西青道”和“西青区”这两个著名的区街地名。可见“杨柳青”这个地名所蕴含的悠久的诗情和诱人魅力,它本身就是一个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谭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