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晚,央视黄金档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2),揭秘了《尹湾汉简》的文化密码和生动故事。其中还说到一位距今2000年前、西汉晚期的一位六安人,他的名字叫殷顺。
六安市皋陶文化研究会会长戚卫国认为,殷顺“超迁”(破格提拔)虽然是发生在东海郡之事,但对研究西汉六安国历史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与前不久揭开面纱的第三任六安王刘定“入朝长安”事件相呼应,丰富了这一时期的六安史实。
《尹湾汉墓简牍·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载:“利成左尉,六安国六殷顺,故啬夫,以捕斩群盗尤异除。”这句话的意思是:殷顺是六安国六县人,原来是位负责当地乡级事务的基层“斗食胥吏”。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山阳郡铁官徒起义并影响到周边地区。殷顺在平叛地方盗乱事件中“尤异”,即表现突出、功劳显著,获得了“超迁”。虽然汉成帝刘骜专宠赵飞燕误国乱民,但可见东海郡内的政权尚属稳固。他的“超迁”(并非正常的级别晋升、而是大幅度或越级升迁),即被破格提拔为东海郡利成县左尉。“左尉”是负责该县军事和治安的官吏。
据悉,汉代除皇亲国戚及其他特殊缘由外,一般人士只有两种情况才能获得“超迁”。一是功劳特别突出,二是才德突出。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啬夫、亭长乃斗食之吏,县尉秩二百石至四百石不等。县令、长,皆秦官……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可见这位六安国人殷顺因在平叛地方动乱中(包括周边地区)功劳显著,破格从“斗食之吏”提拔到“秩二百石的长吏”,跨度相当地大。
《尹湾汉简》于1993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村出土。考古发掘得知这是一处家族墓地,其中6号墓主人为西汉成帝时期东海郡功曹史(掌管职官选举、上计、武备、钱谷、赋税等)师饶。墓中出土木牍24枚,竹简133支,近4万字,是珍贵的史料。竹简有《神乌傅》《元延二年日记》《刑德行时》《行道吉凶》,木牍有《集簿》《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以及名谒等,其中的各种簿籍是中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一批郡级行政文书档案,为研究汉代的历史和地方行政制度提供重要资料。其中有的简牍上的字只有麦粒大小(也被称为“微书”),对其释读难度很大,相关学者专家先后花费多年时间,特别是采用高清红外扫描技术(红外成像技术),终于逐步将该简牍内容基本揭秘。
《尹湾汉简》出自东海郡功曹史师饶笔下。专家推测西汉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师饶逝世后,随葬在他的墓中。
与秦帝国全面郡县制的一元统治体制不同,汉帝国建立后施行郡县制为主及与封国制并行的二元统治体制。西汉六安王国也是这样体制下的产物。六安王国立国约130年,共传五代。汉武帝即位后推行“推恩令”,诸侯国的势力逐步减弱。据史料记载,六安国(公元前121年设置)初期境内下辖不少于七县二乡,至汉成帝时(元延三年)仅余五县(六、安丰、安风、蓼、阳泉)之地了。除第一任共王刘庆留下史料较多外,其他任内的六安王留下史料极少。据分析,师饶笔下的六安国人殷顺,应是西汉六安国第五任六安王刘育时期(公元前23年即位)的人和事。
来源:皋陶文化研究会
编辑/刘婉儿 监制/兰天 终审/台运俊 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