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工业化最早从中国开始,因此,对于早期的西方人来说,瓷器就是他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然而,当时真正来过中国的西方人并不多。1935年5月,西方学者萨顿(Willard James Sutton)到德化瓷厂参观,英国作家唐纳利撰写的《中国白—福建德化瓷》(《Blanc de Chine -Porcelain of Tehua in Fukien》)一书记录了他当时的见闻。
千年不断的窑火成就了德化这样一座特殊的城市,古老的匣钵及陶瓷碎片静静地述说时代的更迭。瓷都的时间似乎过得很快,发展日新月异;瓷都的时间似乎又过得很慢,古老的烧窑和陶瓷制作方式如今在此仍依稀可见,韵味隽永。
……
当然,没有理由不抛弃单室窑,在附近建造另一个新窑,只因为多室窑更容易被堆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宋代白瓷在一些地方的存在生命力旺盛,如果在一个窑里同时发现含有“影青”瓷和标准的白瓷碎片,这些瓷器中的一件或另一件的年代就会受到严重质疑。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宋伯胤声称本书所涉及的德化白瓷只能追溯到明代,而民国四十五年调查的作者只提供了一件真正明以前的白瓷。这种类型在第44页有讨论。因此,根据迄今公布的证据,德化全盛时期的窑很可能是单室窑,而不是今天的多室窑。
……
1938年的窑主要生产廉价的家用器皿、茶杯、茶壶、汤匙,以及以观音为主的传统瓷雕。萨顿告诉我们,老式的器皿在不同程度上被复制。他没有给我们举例,但一般而言,古董的复制品,无论是人物雕塑还是家用用品,都是不准确的,因此可以与其原作区分。二战期间,据当地的一名传教士Rev.I.K.M.Latto说,德化窑陷入了困境,被降低为制作军事领袖半身像; 出口贸易停止,高昂的生活成本减少了对装饰性雕像的需求。西方世界似乎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瓷器。然而,宋伯胤告诉我们,1942年,在德化附近的24个地区,估计开采了80万吨高岭土。
最后一位来自西方的访客是德斯蒙德·尼尔(Desmond Neill) ,二战结束后不久,他还是新加坡公务员系统的一名中国学员。
“那时,德化窑的荣耀确实已经远去。”他写道,有几个窑炉仍在使用,但产品已经失去了以前的奶油性和光泽性。这是因为赋予这种特殊奶油色彩的粘土早已耗尽了……早期瓷器工匠和艺术家的古老装饰品味和灵感表现已经消失了。杯子和碗不再能分出不同颜色和形状,失去了真正富有想象力的质感……鲤鱼张开嘴巴望着一丛芦苇,蟾蜍爬上竹子,睡莲绽放出充满向往的美丽。日常用品质量下降,原因是现代生活的大规模生产需求,重数量轻质量; 这种趋势在其他地方也同样明显。
翻译 | 德化窑遗产文化研究院 孙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