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风流一代》被传出网络有盗版流出,对剧组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贾樟柯导演发文请求大家把对电影的第一次体验留给影院。这不光是这一部电影,一个导演的请求,而是每一个影视行业从业者的请求。
从策划到前期筹备;从拍摄到后期调色;从准备宣发物料到各地路演;项目组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只想换回观众的一张电影票和一个真实的影评。我们特此为您回顾了一下该影片摄影指导余力为的采访,深入了解其拍摄幕后的故事。
您参加《风流一代》戛纳首映是你第几次走红毯?感觉有哪些变化?
99年我的导演首作《天上人间》第一次参加主竞赛,2003年《明日天涯》入选了一种注目单元,2012年电影基石单元当了评委,再加上陪同贾樟柯这么多年的入围电影,应该有个8、9次。除了自己胡子都白了,囯际老朋友们也变成"老老朋友"之外,感觉戛纳红毯还是那个充满仪式感的红毯,没什么大变化。
您因何契机参与了这部作品的拍摄?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您看过剧本以后有了怎样的感受,对于视觉语言的创作产生了哪些想法以达到导演的预期效果?
这可是个漫长的过程……其实很久很久以前贾樟柯导演已经在酝酿这个项目,到了去年我看到剧本初稿时,既兴奋又怀疑。我很兴奋,因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但仍持怀疑态度,因为这个故事可以用传统的叙事电影格式来制作。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重新搬演和复制一切:演员、场景等等……来制作一部常规电影。
我的疑问是: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大的劲以这种非常规的方式制作一部电影?我可以预见到视觉风格、演员的外型等方方面的所有连贯性问题。随着项目的推进,我逐渐理解到他创作方法的深层价值。确实,在电影中,我们几乎可以重新演绎和再现一切。但我坚信有一个东西是我们无法完全复制的:那是摄影机后面的眼睛。或者换句话说,作者的主观性。因为做影像创作是犹如直面一块镜子:当我们按下摄影设备开关按钮,摄影机不仅捕捉了影像,还捕捉了创作者的欲望、意图和观点。
当我再次看这到这些档案图像时,我们可以感受到镜头背后那个年轻小伙子的情感充盈。这种主观情感在电影中是无法复制的,而且能够看到这种主观性在二十多年来如何演变更是难能可贵的。我一直认为纪实主义是一种风格,它不应该是一种教条,更不应该将它视为原教旨主义。它应该有其诗性的一面,灵性的一面。我希望能够在这部影片里作出一些探索,找到一些崭新的结构与视听语言。
创作前期,在近一千个小时的素材中,导演跟据叙事要求开始进行第一轮筛选。除了影像的叙事信息,更要保证它们的气质与故事主题的咬合度。戈达尔曾经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这不是一个准确的影像,只是一个平庸乏味的影像(This is not a just image,this is just an image)”。意思是说,只有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性,才会有鲜活的影像。在当下AI生成影像的语境里,它更值得大家去思考。
这部作品开始拍摄于2001年,影片部分篇幅在过去23年间陆续拍摄,剩下部分于2023年-2024年拍摄,跨度极长。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创作工具不管是摄影机还是灯光技术也在不断迭代,涉及到最近的拍摄工具,您为何选择ALEXA 35,有哪些原因?
这个经历几乎可以成为数码影像史的教材,因为整个拍摄过程里面涉及到的器材有DV、HDV、电视广播级别器材、35毫米胶片机(ARRI LT)、还有VR全景摄影机,等等。到了拍摄当代段落,使用ALEXA 35几乎是个顺理成章的之选。Reveal色彩科学是至今最好的"底片“,提供了更微妙和准确的色彩还原,肤色的表现极为细腻自然。以前遇到高饱和色和比较极端色域光源的时候,如彩色管灯、霓虹灯、或者舞台灯等等,对肤色的影响都很伤脑筋的,现在有了Reveal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因为片子在最后的当代段落中有不少利用”城市之光”作为主光源的夜景,全新的高感模式也让我可以忠实地捕捉到复杂光源的气息。ALEXA 35的动态范围让画面保留了更多高光与阴影细节。
整部作品的视觉风格是否要保持一致?还是要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您有怎样的想法?
将所有这些拍摄于不同年代、不同格式、不同质感和风格的镜头交织在一起,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我来说特别具有挑战性。我们不仅要保持视觉和风格的连贯性,还要确保这些元素相互呼应——它们大多数时候是和谐的,而有时候则是对立的或作为对比的。所以,我的任务是要保持这些影像素材在视觉风格上的统一性,同时也需要适当地开发一种风格上的推演性,在编织影像之间的关系时,让观众不会觉得有拼贴感,在观赏过程中也不会考虑什么是纪录部分,什么是剧情部分。
从技术上讲,我们对每个片段的可塑性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包括音乐蒙太奇剪辑、不同画幅比的过渡,使用静帧或较高帧速率、通过叠画重新组合图像等。进入后期,配光师唐强还特别制作了一套专门针对这些尘封多年的数码影像进行修复/优化处理流程。在配光过程中,更侧重于噪点、颗粒形态、锐度等的匹配度。
《风流一代》剧照:雕塑
这部作品您选择了Signature Prime镜头拍摄,请问您选择了哪些焦段?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风流一代》的当代段落采用了SP镜头,因为演员脸上的岁月痕迹是当代段落里面非常重要的叙事信息,镜头下皮肤质感的还原尤为重要。而SP系列现代的镜头设计,既有风格,也具备现代镜头的性能,从纯技术层面上来说,它有现代镜头的各种优势:解像度、锐度和光学缺陷的纠错。同时间它也能提供vintage 镜头的柔和风格,暗部的表现尤为出色,它提供更柔和的过度和细节(open shadow)。这对人物拍摄尤为重要。它的现代设计对色差(colour abberation)和色边(color fringe) 也有很大的改善。我一向对镜头的高光表现十分挑剔,SP系列光晕表现也是非常出色,为了更好地把35 mm胶片拍摄素材和Arriraw 素材融合在一起,当代部分也会适当地加上黑丝绒滤镜(Black Satin)。最后值得一提是,为Signature Prime打造的Impression V复古系列滤镜,它提供了更多的风格可能性,单单一套镜头就可以演绎出不同的复古风格。
贾樟柯导演曾表示这是一部“拆解反乌托邦”的电影,从您的角度来说,如何去理解和消化这种创作性概念,并落实到自己整个的创作过程当中?
我所理解的反乌托邦就是对过度理想化的语境作出一种反思和批判。至于拆解大概就是用更当代的视频听手段去解构、去审视这种反乌托邦式表达。其实这次《风流一代》的创作意图可以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以过去时态构建并演变为现在时态的故事陈述。它是以更为沉思的方式去表达其内容,展示了今天作为作者的贾樟柯如何审视他过去拍摄的镜头之后的情感。它給电影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从某种意义上说,贾樟柯在以一种更亲密和内省的方式与观众分享他的视野。
《风流一代》剧照:三峡的雨
最后感谢摄影指导余力为老师的作答,《风流一代》将于11月22日全面上映,期待大家可以去电影院购票观看。
尊敬的ARRI用户,如您想咨询ARRI各类产品信息请扫描“ARRI中国客服在线自助服务平台”二维码。
关于我们
关于ARRI:“激发您的想象,始于1917。”阿诺莱德电影技术公司(ARRI)是一家电影媒体行业的全球化公司,全球雇员约1400名,公司名称取自两位创始人奥古斯特.阿诺(August Arnold)与罗伯特.莱德(Robert Richter)的姓氏缩写。时至今日,ARRI集团总部仍然位于德国慕尼黑,并在欧洲大陆、北美、南美、亚洲和澳大利亚设立多家分支机构。ARRI集团业务由摄影机系统、灯光、媒体和租赁构成,结合艺术与未来的新技术服务影像创作。ARRI是全球领先的摄影机、灯光系统设计与制造商以及电影、电视与媒体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经销与服务网络遍及全球。ARRI产品包括数字电影摄影机、镜头、摄影机附件、存档技术、灯头设备以及灯光附件。除了自有技术产品,ARRI Rental以一流的设备与服务为全球专业制作项目供应摄影机、灯光与拍摄器材。ARRI解决方案团队(ARRI SOLUTIONS)为更多的摄影棚以及工作室的经营者、制片人以及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虚拟和传统生产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和高效的综合工作流程。Claypaky以最先进的现场娱乐和舞台灯光让全世界的观众为之着迷。ARRI已获得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的19项科学技术奖以及由电视学院颁发的6个工程艾美奖,以表彰ARRI的工程师及其对行业的贡献。地址与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rr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