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艺术跨界融合】杨溟教授莅临昆明传媒学院开展深入指导交流

文摘   2024-11-08 17:11   云南  



2024

LEADS THE FUTURE

人工智能

与艺术跨界

《穿越卡门线:理解技术构建中的复杂世界》


11月7日上午,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感知智能应用研究部学术带头人杨溟教授、助理汪逸妹老师莅临昆明传媒学院开展深入指导交流,为学院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与动力。



01

杨溟教授个人简介


杨溟教授,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感知智能应用研究部学术带头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元宇宙专委会主任,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个人信息保护专委会副主任。历任新华社直属重点报刊现代快报、现代金报、上海证券报担任重要职务,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传媒学院创始院长,河北传媒学院副校长、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担任要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东南大学等校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和教育领域地位极高,展现出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2015年率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代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Star,2023年其研发的“水晶球”系统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




02

指引发展,盛赞成果


昆明传媒学院校长潘红、常务副校长冯正垚、美术设计学院院长杨春晓、美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丁同坡、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主任李京哲、戏剧学院院长王轶文老师盛情迎接杨溟教授团队。参观过程中,杨溟教授围绕教育质量、教学人才、学生发展和教学设计等核心方面,对学校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



参观亦归楼一楼展厅,艺术画作让杨溟教授眼前一亮。他从历史文化与艺术融合的角度,挖掘画作背后的文化内涵,称赞每一幅画都拥有很高的教育价值。针对教师国画作品,教授从专业角度剖析,对其构图、笔法赞叹不已,同时对墨色运用提出优化建议,希望作品更上一层楼。对于绘画专业的油画和国画发展,教授肯定学院教学思路,油画教学引入现代思潮激发创新思维,国画教学传承传统技法并融入现代审美,为传统国画注入新活力。



在参观播音主持专业课时,他对学院将多种媒介元素融入教学的开拓性探索给予极高赞誉,认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前瞻性教学理念。从对播音员各方面的科学训练,到积极探索情感计算融入教学这一全新方向,都展现出学院教学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创新性,将开启播音主持教学新篇章,使培养的人才契合行业高标准要求。

 


教授对美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交互设计课程“以赛进课堂”模式及学生实践成果的认可,他指出该模式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对于大模型设计运用相关内容,他对AI空间组件、Comfy UI国内的Ai模型和低保真执行方面的成果都给予肯定。AI空间组件设计在用户交互体验方面堪称楷模,Comfy UI国内的Ai模型准确性和稳定性卓越且持续更新优化,低保真执行在保证功能前提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且平衡质量,这些都彰显了学院能力。

 


教授对绘画、篆刻、美术学(师范类)相关专业也进行相关指导并高度评价。在国画方向作品指导中,强调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结合,肯定学院引导,对意境营造提更高要求以促进创新发展。篆刻作品指导时,对学生在篆字选择、章法布局、刀法运用等方面展现的创意和风格给予认可。在美术学(师范类)说课内容方面,赞赏学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能提高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为培养美术教育人才奠定基础。



在动画专业教研会上,杨教授对人工智能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成果高度赞扬,学院在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动画制作水平方面建立了成熟体系,每个环节专业且创新,更重要的是保持了动画艺术性,这种平衡发展理念值得借鉴学习。



最后,杨溟教授提出建设性建议。在教育质量提升上,进一步加强课程关联性,完善知识体系。对于教学人才,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研究,提升综合教学能力。学生发展方面,增加国际交流项目拓宽视野。教学设计上,引入更多行业案例分析,让课程与实际应用更紧密结合。此次访问为昆明传媒学院在多方面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注入新动力。


03

深化改革,融合创新


本次杨溟教授参观指导学校,并围绕“人工智能与艺术跨界融合”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了众多建设性观点和可行性路径。昆明传媒学院将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深化与学校在学科建设、学生教育和学校发展等方面与杨溟教授深度合作,推动合作共赢,整合优势资源,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人工智能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强的智力支持和专业保障。




图文编辑:段皓天

文字素材来源:姚雪

图片素材来源:美术与设计学院、段皓天

责任编辑:党政办公室

审核:党委宣传部

官方网站:www.whxyart.cn

官方微博:@昆明传媒学院

官方小红书:昆明传媒学院

官方抖音:昆明传媒学院

(dy1jwznzms9h)


昆明传媒学院
昆明传媒学院(原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