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丨十三载青春无悔,雪域高原的“守夜人”

政务   2024-12-13 22:18   云南  
杨学强, 2011年12月从云南临沧一个偏远的山区应征入伍,现任迪庆州森林消防大队一中队分队长,二级消防士。入队十三年来,他先后完成2013年香格里拉尼西乡抗震救灾、2018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抢险救援、2020年迪庆经济开发区森林火灾扑救等80余次灭火救援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优秀队员5次,嘉奖6次。他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把责任担在肩上。

励志前列的“后进兵”。刚入队时,杨学强身体单薄、体能素质也较弱,刚来到迪庆3300米海拔,第一次5公里测试就不及格,成为了“后进兵”。但是他有从不服输的性格,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训练的尖子。迪庆夏天骄阳似火,他穿上厚厚的战斗服,日复一日进行体能和技能训练;严冬,寒风刺骨,他始终没有懈怠,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他对每一道操作程序,每一个动作细节反复斟酌,从不马虎,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仅仅过了1年,他就从训练后进,成为了5000米纪录保持者,大家开玩笑的称呼为“第一腿”。

为了加强自身的全面能力,他不仅认真学习条令条例和教学组训方法,还自修了心理、管理等有关书籍,苦练骨干技能,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第3年就担任副班长,2016年至2021年担任尖刀班班长,2022年担任分队长,特别是转制后,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新使命、新要求,杨学强主动请缨,成为大队首批前往昆明训练总队培训的骨干,回来后,他废寝忘食,努力钻研绳索和地震救援技术,不厌其烦传授给大队每一名同志,为大队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奋战火场的“无畏者”。大队驻守在雪域高原,平均海拔3300米以上,山高坡陡,氧气稀薄。入队13年来,他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磨砺,但是2013年,一场生死考验让他在鬼门关走了一遭。2013年4月,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格咱乡发生森林火灾,杨学强和他的队友已经连续奋战7天,在转场过程中,杨学强身为副班长背着风力灭火机走在队伍前面,路上满是砂石和碎岩,坡度已达60-70°,长期的作战让队员体力严重透支,这时,杨学强突然感到头脑眩晕,一个踉跄,从半山腰跌落,连人带机一起滚落下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同样背着通讯设备走在队伍最后的万子龙,眼疾手快,迅速侧身几步,和战友一起用身体死死抱住了滚落下来的杨学强。“当时一下子就晕过去了,后来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醒来时,杨学强躺在医院,下巴脱臼、身上多处创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学强对有救命之恩的战友充满着无限的感激。
事后,中队担心他有了心理障碍,聘请了心理专家,想帮助他进一步强化信心,但是他说“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谁不珍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作为消防战士,只有无私奉献,生命的价值才崇高,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之后,杨学强仍然始终奋战在火场一线,永远“无畏”、永远“逆行”。

队员眼中的“老大哥”。“杨学强是一个热心人、有心人、多面手,是我们的好大哥”,这是队员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活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的热心肠。每次新兵下队,他像兄长一样跑前忙后;遇到好苗子,他手把手教方法、教技术,先后培养了多位班长骨干。不管哪个班级里墙面脱落、床柜破损,他都主动带上工具帮忙维修。

作为分队长,他常常以兄长的身份与队员们谈心,面对队伍转制后新消防员心思活跃、经历丰富的情况,杨学强习惯于在学习之余、训练间隙和同志们拉上一段家常,三言两语就能捕捉每个同志的小表情、细动作,找准思想症结和问题根源,总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乐观处之,在谈笑间化消极为主动,用人格魅力凝聚战斗力。作为组训“教官”,他因类施教、事无巨细,重难点科目先研训、再教学,手把手传授经验、面对面教方法,先后撰写教案20余篇,所带班级多次在支队队列会操中取得名次。

杨学强屡屡能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先锋、发挥作用,这来源于平时工作的日积月累,来源于千百次抢险救援的磨砺,更来源于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深厚感情。身为一名老消防员,入队后的教育,典型的感召,无数次的救灾抢险的经历,使他把每一次任务都当作党和人民的呼唤。他常常说“对党忠诚,不是挂在嘴上,组织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干好本职的每一件事、灭好每一场火、抢好每一次险,就是忠诚”。

更多新闻请关注


 
来源:迪庆大队

编辑:戈   鑫


审核:张凡兵


监制:王正康


                                                 觉得文章不错 点个分享 点个赞~




云南森林消防
发布云南森林消防总队权威信息;带你了解云岭高原的“蓝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