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盾:深化友谊 共享成果——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农业合作与交流②

民生   三农   2024-11-19 07:30   北京  

进入新世纪,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内容


从长期来看,解决非洲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最需要的是“造血”而不“输血”,中非农业合作的关键点是把非洲的资源和生产潜力优势转化成生产和发展优势。


从经济技术层面来讲,未来中非农业合作的主要形式和重点内容应该是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智力援非”和以农业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合作开发。


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开展我国农业专家派遣与农业研讨班活动


农业是非洲大多数国家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各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对非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帮助非洲各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增强各国自身的农业发展能力,是我国发展对非友好关系的重要内容。对非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不仅帮助非洲国家了解和学习我国农业发展经验和农业实用技术,而且还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知华、亲华、爱华的人士和朋友,是互利共赢的外交举措。


在为非洲国家举办培训的过程中,我的总体感受和体会是,对非农业培训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一是对非农业培训要制定中长期的整体规划,工作要有计划性和连续性。对非农业培训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还应该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要求,需要把此项工作放到中非农业合作框架中进行全面规划。


二是对非农业培训的承办单位要相对集中,相互间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使对非农业培训更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农业内涵丰富,各产业之间有很强的关联度,农业培训专题应根据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并突出重点。


三是由于受非洲国家通信等条件的限制,培训者难以对培训人员进行沟通和跟踪。


为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要处理安排好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工作:一要统筹规划,提高对非农业培训的针对性、持续性、有效性。实施具体规划过程中,要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农业举措相结合,在培训的内容设置与培训对象的确定方面,应考虑与援助非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相对接,提高培训效果,扩大培训影响。二要突出重点,系统地设计各个职业培训专题。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结合具体实施非洲农业援外培训的经验和学员的信息反馈,农业政策与管理、粮食安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农业机械化、农村能源、农业信息服务等为对非农业援外培训重点领域。部分研修班可有针对地选择国别,增加每个国家农业官员的人数。三要加强协调,充分发挥农业行业部门在对非农业培训中的作用。组织召开农业系统对非农业培训单位协调会议,建立协调机制,整合资源,交流经验、沟通信息,把各个职业培训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还要通过中非农业合作的各种方式,多渠道、广泛收集非洲国家的需求,以提高对非培训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在课程设置中,可适当增加中国文化与传统知识的介绍,以及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在学到专业知识、实用技术的同时,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成为传播中非友谊的种子。


建设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中非农业合作仍以政府间合作为主导,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要手段,从而带动企业到非洲进行自主性商业合作。我国领导人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布的农业举措,是我国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促进中非农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开展合作的关键措施。


在非洲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对非援助农业举措之一,它的组织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等都需要建立职能明确、组织严密、运作高效的管理机构、完善的监督机制和配套的服务体系,协调处理好几方面关系。


一是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政治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我国领导人对外宣布的对非合作重要举措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意义。因此,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建设应以受援国充分受益为前提,注重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和人员培训工作,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如果不能摆正两者的关系,则有可能会舍本逐末。


二是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不靠国家无限投入而能够持续运营,另一个是企业经过探索和积累,实现自身发展壮大。首先要保证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其公益性的功能,进而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壮大。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应主次分明,协调发展。


三是企业承担公益性职能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关系。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政治和社会效益明显地大于对其经济效益的考虑。如果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仅仅以获得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不能完全地、很好地担当起中国政府赋予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政治和社会职能,不能负责任地完成示范中心所应承担的品种试验、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等公益性活动和任务,则会影响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声誉,进而产生负面影响。企业应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政府也要制定鼓励和约束企业的相关机制。


四是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产权归属与企业合作方式的关系。由于非洲大多数国家对官方援助项目有比较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我国政府在实施援助以后,企业跟进实现商业化经营,在项目资产的产权关系上必须得到受援国政府的同意。此外,如果企业以入股、投资等形式跟进实现商业化经营,则必须与受援国政府理清和明确项目资产的产权、土地使用权、股权、双方共同管理和投入机制等各方面的关系。


五是传授农业技术与培训经营管理理念的关系。我国援建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因产权属于受援国政府,无论我国企业运行多少年,终归要交付受援国。为使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交付后仍能可持续发展,培养受援国的管理经营人才则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要借鉴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实施援助项目的经验,不仅向受援国传授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向其灌输和传播经营管理理念,加强对受援国能力建设的培训,培养一批知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实现科技、推广、管理和经营本地化,增强受援国的“自理”能力,最终独立承担起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运营。


组织完成好我国高级农业专家赴非指导农业工作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另一项农业举措,就是2007—2009年派遣100名高级农业专家到非洲国家指导农业工作。2007年6月,根据工作安排,就专家选派服务工作向部农业国际合作交流服务中心明确提出了各项要求。


一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我农业专家在非洲国家比较艰苦的环境工作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提高专家待遇。


二是为我农业专家组开展工作提供后勤保障。如果东道国不能解决农业专家组的住房、交通等问题,或不能满足我专家组的住房、交通条件要求,我们从国家援外经费中统一解决;我们尽量按照工作和后勤条件基本成熟后才派遣的原则进行我国农业专家派遣工作。


三是解决我国农业专家组工作中的语言障碍问题。由于绝大部分农业专家都无法用法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或西班牙文开展工作,我们为派往这些国家的农业专家组每组配备一名专职翻译,待遇等同于高级农业专家。


为加强农业专家外派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我们按照“援非高级农业专家管理办法”和“援非高级农业专家集训方案”开展工作,使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有据可依,努力实现对我农业高级专家派出工作的科学管理。


△出席南南合作部长级论坛期间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总裁交流

实施好中非农业合作的重点项目,发挥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


重点做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高级农业专家派遣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在以上工作基础上,重点建设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示范、展示、交流、培训等功能,带动我国农业技术、人才、产品走出去,推动我农业企业走进非洲。


分阶段推进中非农业开发合作。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中非农业合作开发工作。第一为示范阶段。重点完成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展示我国农业实用技术和优势领域,同时为受援国培训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引导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逐步实施企业化运作,使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为拓展阶段。选定一些经营业绩好、资源条件和政策环境优越、带动作用显著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率先建成中非农业示范农场,为大规模开发合作奠定基础。第三为全面开发阶段。在符合条件的国家建设大规模、产业化的农业综合开发区和生产基地,以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绿色食品加工、良种繁育、畜禽养殖及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疫苗等投入品生产为重点,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产品功能相互配套的优势产业群,整合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实现产业开发和规模效益。





来源:中国农村网

编辑:霍然

监审:郭平稳、徐锋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微观三农
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本号已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