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我,终于还是活成了“再见了广东”这个热搜词条中的一份子

文摘   2024-09-12 07:08   广东  
01序言:在“再见了广东”的热搜词条里悄悄地离开▶▶▶
这篇小文,大概是“轻霜大叔的后花园”这个公众号发布地的ID,最后一次显示为广东这个地址了吧。
是的,终于还是要离开这个城市了。
这个念头,其实今年年初从老家过完年返回就已经开始萌芽,经过近一年的纠结,犹豫,挣扎,加上,今年如此这般的(经济)大环境,最终还是做下了决定。
没有所谓的衣锦还乡,没有所谓的荣归故里,有的,只是灰溜溜地夹着尾巴,臊眉耷眼地低垂着脑袋,在再见了广东的热搜词条里,悄咪咪地离开。
倦鸟归巢。落叶归根。狐死首丘。
大概,也是时候了吧。
告别繁华与喧嚣,告别忙碌与内卷,告别野望和失落,告别曾经满怀的希冀与澎湃的热情。
告别讨厌的回南天,告别猛烈的台风,告别会飞的大蟑螂,告别没有空调就无法入睡的盛夏夜晚。
年轻的时候,觉得告别是有具体的形态的,是不断后退的公车,是充满仪式感的纪念,是满腔话语准备好之后的告别。
但其实不是的,告别只是一念之间,泄一口气,懒得动一下笔,时间和念头就被身边汹涌的杂事淹没了……
在真正与这座城市告别的时候,有很多的怅惘。
02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没有回头路▶▶▶
兜兜转转数十年,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只是,这满头的华发,眼角的皱纹,僵硬的腰颈,走形的体态,迟滞的思维……所有这些显示着衰老的表征,无不在提示着,年少与青春不在,时光和岁月并没有对我温柔以待。
所以,现在站立的时间之节点,早已不是“原点”。
2010年的时候,我这样表面上安静内向到一整天几乎可以不说一句话的人,离开那个安静的小城时,却走得义无反顾。
我一直自认为是那种表面上乖巧内心实则反叛无比的人,数次撞了南墙却也不肯回头。
即便有时候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坚持,但还是一如既往地往前,再往前。
丝毫不懂得迂回。
回想当初的决定,还是找不到任何后悔和遗憾的影子。
冲动吗?
也许。
悔不当初吗?
好像也并不觉得。
作为一个“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的射手,听从顺应内心的呐喊,我要去远方,于是我来到了远方。
作为一个曾经极端念旧的人,我习惯了的人事物,在发生改变时,会让我感到不安和感伤。
这样的情绪,说起来十分微小,但却异常固执。
所以,离开这个城市,即将回归,回到曾经却又是另一种新的生活,不舍,茫然,彷徨……各种情绪杂糅成一团。
但其实,哪怕在这个南海之滨的繁华现代的一线城市待了14年(到10月份就14年整),对这个城市,一直都是一种游离在外的状态,对它从来没有产生过所谓的归属感
这倒是真的。
03成长不知不觉,得失悄无声息▶▶▶
在深圳的14年,有成长,有收获,有激情,也有幸福满满,有挫折,有失败,有缺憾,有迷茫,也有失意嚎啕。
见识了外面广阔的世界,哪怕这样的“见识”很表面,很浮皮潦草,似乎于生活,也没有太大的直接的助益,但内心那方小小的天地,终归不再时时荒芜,且略有充盈。
唯唯诺诺的性子,瞻前顾后的脾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也不再因为曾经囿于那座小县城而感到自闭自卑且怯怯惶惶。
变化了的,不仅是容貌,还有心态,更有看待事物的眼光。
比如不再驼着背,缩着肩膀,学会了昂首挺胸地走路。
比如性格不再那么偏激。
比如学会了隐藏起一些情绪,不再直愣愣地什么都写在脸上。
比如不再“玻璃心”,轻易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
比如与人相处时会把他人和自己都放在一个都比较舒适的距离。
比如2014年的那场大病,让我看开了很多事情——还有什么是比活着还更好的事儿呢。
“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这种大白话以前是不能安慰我的,但现在可以。……
可是要真提及收获,却又觉得羞惭。
不管物质还是精神,都一如既往地贫瘠与荒芜。
尤其是对亲人的陪伴,更是长久地缺席。
“两袖清风”或者说两手空空,更是我的真实写照。
我知道,我的成长,总是比别人来得要晚一些,也更要蠢笨得多。
我貌似成长,实际毫无长进,当然,融入世事也并不吸引我,但万物成长,也让我不知所措。
就我自己看来,我是个少年人,只是徒增一副中年人的躯壳而已。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有时立刻就顿悟了,有时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有时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或者就算是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也不回头。
是的,所有的成长,都必然伴随了各种磨砺、摔打、挫折、失败和血淋淋的教训。
得与失,真的很难简单地用几句话来描摹。
04爱上一座城,活成一座孤岛▶▶▶
不知不觉,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14年了。
即使是已经过去了10来年,依然清晰地记得2010年初到深圳的情景。
一走出罗湖的深圳火车站,就被林立的高楼和车水马龙给惊呆了。
坐在前往南山区的公交车上,被一路的繁华深深地震撼。
觉得眼睛不够看了。
然后,在中信城市广场的楼上,前来接我的朋友请我吃了必胜客,不怕大家笑话,那是来自边疆农村的我第一次吃必胜客……
一转眼,十来年就过去了。
待的时间越久,越发现这个城市的迷人。
在深圳,每个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这是以前看到过的某个楼盘的一句广告语。
开放,包容,多元,年轻……这个城市有着我喜欢的特质。
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我劳心费力,没人会注意一个男人(生)打着遮阳伞走在大马路上,没有人关注你私下的生活是什么样,你结不结婚有没有孩子还是离了婚这些事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即使每个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那简直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幸福之岛啊。
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的城市。
年轻人占了大多数,匆匆忙忙的人群里,很多都是为了梦想打拼的年轻人。
青春的脸上,激情满满,繁忙的脚步,很多人,来到这里,怀揣着一颗年轻的心,努力拼搏,不停歇地奔向自己的目标,用一句这两年很流行的一个词来说,那就是努力“搞钱”,什么事情也不能影响和阻挡大家“搞钱”。
而这一切,无疑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最好诠释。
大家都很忙,没有人会去关心你的私生活,没有人去窥探你的隐私,西装革履高定晚礼服与夹脚拖鞋和T恤短裤出现在同一个场所,那是丝毫不奇怪的事情。
这是一座外来人口占据了近80%的城市,不会讲粤语,一点也不影响沟通与交流,大家讲着带着各自家乡口音的普通话,依然沟通无障碍。
在深圳,丝毫感觉不到所谓的“排外”,这真的太让人心安和温暖了。
这是一座发展速度飞快的城市。
刚到深圳的时候,深圳的地标最高建筑还是地王大厦,紧接着就被京基100超越,而没过几年,平安金融中心便傲立深圳,成为深圳最高。
年轻,是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喜欢自由,是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想“搞钱”,是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有一颗追梦的心,是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
即便是这里房价高企,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人情淡漠……但依然不妨碍人们爱上这座年轻的城市。
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年轻向上,繁华喧闹,这个城市,贴满了青春的标签……
疲惫了的时候,喜欢抬头看天空,看洁白的云朵在碧蓝的天宇,缓缓地飘过。
在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切割后的天空,倒映在一座座楼宇的玻璃幕墙上,蓝得失了真。
斑驳的人影,匆匆忙忙,一刻不肯停下搞钱的脚步。
05这该死的吸引力,那无限的风景▶▶▶
深圳很美。
碧蓝的大海,对于一个生长在内陆山区的人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深圳,出了家门就到了海边。
闲暇假期,工作之余,周末时光,走向那一湾碧水,掬一捧洁白的浪花,任带着大海气息的风吹在脸上,是我经常做的选择。
大梅沙,小梅沙,西涌,较场尾……碧波荡漾,沙幼水清。
看浪花朵朵,听涛声阵阵,一周工作带来的疲倦与劳累,还有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凡尘琐事,都被咸咸的海风吹得烟消云散了。
如果不想跑那么远,可以选择出了地铁口就见海的深圳湾。
散步,骑行,观鸟,看一直延伸到海里的红树林……
很多时候,在你眼里见惯不怪、习以为常的场景,却是他人求而不得、无限向往的风景。
比如一年四季长存的绿色。
生活在深圳,目之所及都是绿的,出门就是各种常绿植株,和四季不枯萎的绿草坪,看得都审美疲劳了。
这种略带着炫耀语气的抱怨,真是过于凡尔赛了。
踏青,露营,戏水……不用远行,走出小区大门,大大小小的公园,与大自然零距离。
草坪、绿地、森林、街头、巷尾、高架桥天台上……立体式,全方位的绿,绿得张扬肆意,也绿得影影绰绰。
劈头盖脸的汹涌袭来,也小心翼翼地在拐角处探头。
深圳的绿,不分四季,也没有时差,葱葱郁郁,葳蕤繁茂。
作为一个痴迷花草,且喜欢“拈花惹草”的人来说,深圳是一个宝藏般的存在。
过年前后,木棉花如同热烈的火炬,点燃了深圳的天空。
高大的木棉,在这个几乎没有冬天的城市,开得恣意又泼辣,没有人会不被它的气势所震撼。
而二三月间的黄花风铃木,更是将春天的鹏城,渲染得明艳耀眼。“满城尽带黄金甲”是最俗气也是最贴切的形容。
黄花风铃木那种浓郁而繁密,又温柔又暴烈的姿态,深深地契合了岭南的这座城市的气质。
作为市花的簕杜鹃,则以一种常开不败的姿态,遍布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特别是种植在道路两旁和立交桥绿化带路的簕杜鹃,分外地惹眼,一丛挨着一丛,连绵不断。
春天的宫粉紫荆,初夏的凤凰花,盛夏的荷花和紫薇,深秋初冬的美丽异木棉,东湖公园的菊花,园博园的茶花,洪湖公园的睡莲……
花开鹏城,四季不歇。


06灯光亮起时,这个城市美得不像人间▶▶▶
在深圳这么多年,出门的时候,相较于地铁,我更喜欢坐公交车。
过着每天坐着公交车早出晚归“两点一线”的打工人生活,车子要穿过整个城市的中心线,在各种各样的街道和站台频频停下,载上各种各样的人,这于我算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车上总是很拥挤,口罩遮着脸,看不到大家过多的表情,但清晨上班的时候,大家的精神都是雅洁可喜的,活力满满的样子。
傍晚回家,哪怕衣着依然纹丝不乱,工整妥帖,却也看出蓬散颓败的气势,浑身的力气,仿佛被抽干,站立的姿势,也有了颓废的气息。
尤其是坐在车上,外面的灯光开始渐渐亮了起起来,这座城市在半明半昧中变成一片浩瀚无边际的海洋,这个时候,大家心里,生出一种茫然,广阔到没有边际……
那种感受,在巴士经过城市高架桥的时候,尤为鲜明。
在城市的高架桥上面,是不允许行人在上边行走的,只有一辆辆大大小小的车辆,慢悠悠地挪动着。
路两旁的反光灯,闪出黄昏特有的微光,沿路形成光的弧线。
下班的晚高峰,乘坐的公交车到了南山区某个立交的时候,正好遇到这个城市的庞大的塞车,透过车窗,看到了蜿蜒无边的车流。
忽然就觉得,这个城市的这个时刻,像无声沧海。
路两旁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而其中的一栋高楼,蓝灰色的样子,在夜色中,真是好看极了,那种说不出的美,让人觉得,仿似不在人间。
我其实很喜欢这样的一路。
当我坐在车里看着这汹涌又喧嚣的城市,莫名地心里就有一种颓丧又飞扬的快感。
多年前,在一本出版于这个城市的青春杂志看到这样几句话,我之所以爱俯瞰塞车中的沧海般的城市,乃因为我矫情地觉得,那是一种类似电影的镜头。
作者还这样写道:正是因为青春不怕这种空和大,在那种庞大的城市里,我体会到一种与青春情怀相对应的东西。
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同样漂泊的我,所以,直到现在,依然记得。
深圳这座城市,到处是异乡人,那些光鲜的白领们,他们坐在车里打盹,浑身上下,似乎都散发着不加掩饰的漂泊感。
更不要说那些从异乡来的“打工仔”们。
在车子经过的有座立交桥的旁边,是一片在夜以继日地施工的建筑工地,许多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在繁忙工作,脸上是风吹日晒和繁重劳作的痕迹,每次经过那里,都会觉得,他们就是我,我就是他们。
07时代的变迁,滚滚洪流向前▶▶▶
一直很喜欢的某杂志(原)主编杨小果在其公众号里这样写:
实现,妥协,放弃,这些掷地有声的动词太过用力,仿佛刀劈木,是一个截面,一个片段,一个当下,它缺乏延展。是这些断章取义的动词在我并不丰富的人生不间断地此消彼长,才意识到人活的大约只是一个接近的过程。接近可能的形态,接近未知的形成。没有确凿无误,没有必须如此,没有定义,只有沿着自己的直觉,走在形成当中。
流变当中的万物万事在形成中妥协,放弃,实现以及遇见。
性格与命运交错往前,哪里有那么多的实现,也并不全然是放弃。
作为油腻的中年人,我们都不再天真。
可是啊,我们没有办法忽略这时代的变迁。
一腔热血下的头破血流,未必比势利的妥协要好多少。
褪去浪漫,拨去浮华,将期待揉碎进周而复始平淡的日子,无奈消沉疲倦之后,它还是能给你最想要的,这时就会知道,梦想和你,其实两不相欠。
若还可以选择,甚至都要庆幸,还能清醒地作一场今朝有酒今醉。
这世上的非卿不可,本来就不会有那么多迫不得已。
因为任何坚守的决绝,其实都抵不过细水长流。
也会有低谷的时候。
在低谷里挣扎的时刻,似乎屏蔽了一切视觉与听觉。
外面的热闹和欢喜仍在,却无法触碰。
总会有那么一刻,不想与世界产生任何联结。
人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夹缝里遇见乐趣。
大多数时候,命运比性格有意思得多是因为它更富于想象力,它流水一般漫过我们并不完美的性格,轻缓湍急无从揣测,让我们处于时时的变化和未知当中,获得生趣。
夜晚11点半的城市,依然灯火璀璨。
这个南海之滨的繁华都市,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一点都不冷清。
站在阳台上,隐约可以听到龙岗大道上车流的喧嚣。
每一扇亮着灯光的窗户内,都有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
渺小如你我,淹没在苍茫天地间和巨大的声响里,日日夜夜被各种欲望裹挟,仓促奔忙,不能停歇。
在这个庞大的人流滚滚的都市,我们像一只只蚂蚁,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或认真或懒散地过着每一天的生活,等你晃过神来,这个城市又变了个样子。
08抬起头,发现世界已经变了个模样▶▶▶
秋风一起,窗外太阳一照,格子衫的衣摆随着走路轻拂的涟漪感,很容易就把我心里莫名其妙的沉重感抛却掉。
在这个待了14年,说不上有多陌生却也不是那么熟悉的城市里,比起一群人的把酒言欢,更多的时候我更享受一个人的独处。
因为我知道,人潮退去,我们还是一个人。
怀念是一种美德,但在现在这个将改变等同于褒义词的时代,人们对于“不变”的推崇和执念都太少了。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对于改变和消失都渐渐习以为常,那样不可阻挡,伸手留一留,留过就算了。
有时想想,对青春的留恋,算是这个时代中的异类了。
青春的离去像是一道堤坝,把所有这样恣意的怀旧情绪都拦在其中。
在我们每天都期待改变自己的时候,我害怕它的终要告别,我害怕它的不可停留。
没有岁月躲得过,一刻一划,将变未变,都是。
我两手空空,在人群里穿来穿去,若干年前丢失的东西已无法找回,它比魂魄重要,比流水轻盈,八千里路就这样白白扔掉,剩下的三千里路,也不过是:头上的一片黑云和脚下隐约溜出来的一点月光。
这些年飘飘荡荡,但经历的事情并不算多,也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儿,更无常人所仰赖的事业心,我心系的念想,怀念的情怀,都是青春年少时遗留的。
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总是冲撞着或是跌撞着向前,对于世界的变化毫无感觉。
只有当我去回想的时候,才会发现时间流逝之快。
然而终于有一天,抬头,或者回首仔细打量时,才发现这个世界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09久别家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深圳的这些年,我基本保持着一周给家里打一次时间很长的电话,每年避开节假日飞回去,都觉得迫不及待。
所以,哪怕在外漂泊多年,但故土的气息,依然熟悉又亲切。
农耕文明的幸福感大约就是这样吧。春耕秋收,果实酿酒,养蚕取丝,以及种种我所无知的劳作,它们都需要漫长的等待。等种子慢慢抽穗,等果实慢慢发酵,等蚕反复地咀嚼桑叶,它们都需要磨着性子等,熬着日夜等,编着八卦等,胆子大的做些苟且的事情来等。等待让人不得不归于平静,听得见万物的声响,并将自己归于万物,物我相融,大约就是幸福。

浮躁得一切只想向钱看的我,这样充满了幸福感的片段,哪怕是出现网络小说种田文里,我都会鄙夷,并弃文了。

幻想与现实,他乡和故乡,矛盾又统一地存在着。
谁说家乡已经回不去了呢?
夏日“一雨便成秋”的清凉,初冬的雾气直抵肺叶的冷冽,三四月的春风拂过身体的刚劲,秋风过后澄澈的碧空和淡淡的流云……我有多么厌烦这个都市的气候就有多么想念家乡把人晒成黑炭的阳光。
相较于气候上略显过激的表达,饮食上带来的那点不满意和差异化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有人开玩笑地问我,久别家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以前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太深的体会,现在我的答案简单而朴实,却也满含我的深情,那就是:觉得家乡真好,什么都好,特别是那些好吃的。
想着都要流口水。
这样的回答其实隐忍而坚强,倘若要是再多问一句,既然什么都好,你怎么不回去,可能就会戳破心底最后一道防线。
比如从故乡到异乡的这十来年,每每午夜梦回,梦境里最多的依然是寨子里的一草一木,一饭一茶。
远离故土的游子看似是孤独的,却又不是。
每一个孤独的身影,都有一个骄傲的灵魂。
10这像藕丝一样被拉断的告别啊▶▶▶
深圳很好。
现代、繁华、便捷、富裕……集中了各种各样的优势资源。
这里是产生奇迹的地方,这里有“我有7栋房子每月收租60万但却感觉人生毫无意义的‘拆二代’”,这里也有高企的房价,高压态势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
很多人在这里扎下根,开始融入这个城市,成为新的深圳人。
也有很多人只是过客,停留一段时间,或者说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财富、人脉和其他资源,又匆匆离开。
也有人即使待了很长的时间,仍然没有找到归属感,从心理上莫名地抗拒着这个现代都市,却又舍不得离开。
坚守或逃离,这是个没有人能给出答案的问题。
炎热,潮湿,回南天,还有大过年都不肯放假休息的蚊子,无数次让我生出逃离的欲望。
现在,欲望可以满足了。
对以为早就告别的人和事,岁月在经年之后会以特别平淡的方式来一个彻底的了断。
这些在旁人看来毫无知觉,在自己内心却起伏澎湃,最后像藕丝一样被拉断的告别时刻。
虽然不想承认,但这样悄无声息的时刻,才是告别最真实的样子。
那些你准备好的形式,以为有意义而浓墨重彩的时刻,往往不是告别真正的样子。
它来得更加狼狈,更加猝不及防,也更加无可挽回。
告别从意念上来讲是多么诗意的事,从现实来讲,又多么琐碎啊。
这14年所有的收获,疲惫,劳碌,喜忧,都在2024年的9月结局。
这大概就是“在深圳的最后一天”这个仪式性的日子里,最质朴的意义吧。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与深圳的羁绊都结束了。
过去的这些年,辛苦了。
至于那些关于这座城市的琐碎,片段,点滴……一切的未尽之言,留待以后的日子,再慢慢叙说,回忆,怀想吧。
注:部分文字节选、删改自本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近年发布过的文,部分借鉴,摘编自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部分图源见水印

点击文章标题下的
蓝字,就可以关注轻霜了。
欢迎点个“在看”,谢谢你的阅读

轻霜大叔的后花园
草木有情,尘世有爱。 分享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