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青年,指出“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毅然选择云南普洱,扎根普洱,服务普洱。他们把初心写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把使命落在为民服务的岗位上。他们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热情和实干,书写着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青春答卷,他们是普洱市选调生。本期为您推送他们的驻村感言。
谈及普洱,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普洱茶,甚至仅以为是茶的品种,而不知确有一个城市叫作普洱。“三步一茶店,五步一咖啡”,在普洱,有漫山遍野的茶山,有“一点就到家”的咖啡,有诱人肺腑的美食,有目酣神醉的风光,有淳朴好客的民风。走进“小众普洱”,没有人山人海的焦躁,没有大排长龙的煎熬,更没有如出一辙的无趣。过不完的民族节日、吃不够的民族特色菜、看不饱的民族人文,略带神秘色彩的民族文化浸润了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我始终相信来普洱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松弛感”,大口地呼吸“泥土香”,肆意地感受“烟火气”。
——2023年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赵一璇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委宣传部定向选调生
作为一名为数不多能从阿佤山走出去的佤族学子,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所学带回家乡,以赤诚之心回报家乡培育,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发展。2019年毕业后,我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选调生。在村期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双向大讲堂”“廉政家访”,帮助边疆学子树立梦想、增长志气,全覆盖走访村组干部,与他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引导他们成为强后盾和廉内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努力获得了“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云南省卫生村(2022年—2024年)”“普洱市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驻村工作让我不断成长,收获满满。我生在边疆,也热爱边疆,我要努力做建设边疆的一棵参天大树!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赵屹
云南省普洱市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
普洱,被誉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是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的“世界茶源”,是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的“中国咖啡之都”,是亚洲象群“北上南归”的起点,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诞生地。2023年7月,我从东南大学来到普洱,开启人生的另一重要阶段。组织部门和单位领导对我们选调生的到来非常重视,给了我们很多平台和机会,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得到了很多前辈的关爱和帮助,极大地开拓了眼界,让我原本单一的世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加坚定了我在普洱生根发芽、回馈普洱人民的决心。
——2023年东南大学本科毕业 张仕杰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水务局定向选调生
群众对我们的认可,是我在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事。入户走访中,一位大娘拉着我的手跟我讲村里的变化:“茅草房变成安居房,茅草林变成经济林,烂泥路变成水泥路,共产党好啊,驻村工作队好啊.......”边疆人民如此真挚的情感,让我很是感动。近几年,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增强少数民族同胞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我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大胆创新制度机制,帮助乡亲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通过奖助学金、“雨露计划”等政策鼓励适龄青少年入学,通过“大讲堂”“互助学习”等活动,引导家长转变观念。积极帮助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努力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2019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李淳
云南省普洱市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
驻村以来,我深刻感受到老乡的质朴和温暖。哈尼族老乡的质朴藏在他们的热情中,入户时,老乡一口一个“啊婼”(姑娘),一上来就“爱活杂”(吃饭)、“自拔剁”(喝酒),冷不丁还有老乡看着戴眼镜的我喊一声“领导”。温暖来自老乡们的关心与关爱,有一直帮忙当“翻译员”“维修工”“邮递员”“厨师长”的村干部,一直让我们去拿菜吃的奶奶和送菜上门的大叔,还有村委会旁喊着一声声“姐姐”的孩子们,诸多感动,是住村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是驻村生活的甜蜜来源,更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强心剂”。
——2022年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杨文艳
云南省普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定向选调生
多走走村子里的路,心里面也就有了“路”。要了解一个村子,就得到田间地头、村落院坝,与群众拉家常谈想法。到村工作半年,自建房排查、耕地整改、纠纷调解、经济普查、监测帮扶、挖渠修路、项目验收、绿美乡村建设,这些基层的“油盐酱醋”都品尝了一遍。我为村庄的焕然新颜而欣喜,为拓路修渠后农户质朴的笑脸而感动,为村民问题得到解决而自豪。我深刻感受到,最感动自己的瞬间永远来自群众的肯定。
——2022年西南大学本科毕业 王丽
云南省普洱市审计局定向选调生
刚到村时,正赶上我们富龙村大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为助力“绿美行动”,我主动联系单位党组织协调了500余棵花卉树苗,邀请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同时,我积极参与村两委研究“绿美蓝图”,着力打造一个绿美示范点、一条绿美乡村公路、一个绿美村寨。绿水青山不仅仅是金山银山,更是百姓的靠山,我相信,我的青春使命也定将这一抹富龙“绿”延续下去,做到久久为功,释放乡村“绿色”活力。
——2023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赛贤毅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定向选调生
转眼间,到村工作已满一年。我深切体会到,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在最能吃苦的年纪也要不忘“自找苦吃”。一年来,我广泛联络各界资源,为村里引入合作社发展产业,通过各类渠道助销农产品,同时创新推出研学服务项目,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积极争取社会帮扶,为镇村中小学及幼儿园引入合计约50万元的捐赠,建设了图书室和钢琴教室,修建了新操场,有效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用短视频开拓宣传新渠道,围绕农村风貌、农时农事、特色产品等拍摄制作了50余期视频,累计收获浏览量近百万次。群众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未来我将始终怀揣初心,立足岗位职责尽力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沃土上绚丽绽放,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柳济琛
云南省普洱市统计局定向选调生
宁洱县磨黑镇星光村,是滇西南思普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也是思普地区第一个红色据点“思普特支”的所在地。通过走访,我了解到星光村困难群众的主要问题是“无技术、无劳力、无产业、无本金、无机遇”“闲在家中带孩子、照顾老人无法外出打工”,急需弱劳力、低成本、收入可持续,能够提供技术教学,并且可以将工作带回家,不出村便能照顾家人的增收方式。结合专业所学和星光村资源优势,我想到把“云南传统染织绣工艺技法”传授给村民,利用星光村本地丰富的植物染色原材料,以“夜校”的方式,在村民农闲时间组织“小课堂”开展“以染织公益传承助力宁洱乡村振兴”项目活动,星光村扎染小课堂逐渐创收,该项目在第四届云南省红十字会项目展中荣获金奖,2年来,已经开办58期活动。
——2022年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赵晨旭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
我在谦岗村,这里有参与剽牛、喝咒水、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立誓签字的哈尼族代表方有富,他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团结奋进,用一生来传承和演绎民族团结精神。他教会我坚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
我在谦岗村,这里有科举考试名列第一却不愿为官的村贤邓青云,他积极投身公益教育事业,在谦岗村开办学堂,带领村民架桥修路。他教会我大仁大爱和大义。到村工作后,我创建“光的方向”爱心团队,打造公益品牌,培育出“薪火计划”“衣爱之名”“微光拂尘”等多个项目。援赠爱心物资、与5名困难学生和3名困难老人长期结对帮扶。坚持和村民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用一句句暖心话语,一次次贴心问候,为更多困难学生和困难群众撑起蓝天。
——2022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汪诗琦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委办公室定向选调生
月是那山间的光,遮蔽了远方却为我点燃了前行的“理想”。月,像挂在幽蓝夜空中的一盏明灯,照亮迷茫中人们的希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但瓦房村教学资源匮乏,截至目前,只有4名本科大学生。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在村委会举办“教育辅导班”,教授数学、英语等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树立远大理想。教育帮扶活动先后被云南卫视新闻联播、人民网等媒体宣传报道。村民们说:“你们的用心教导,让村里孩子看到了希望”,这让我想起张玉滚老师的座右铭:“我愿做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来照亮孩子们的前途”,也领悟了将“小我”融入“大我”的道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抬头仰望夜空,皎洁的月光如理想的圣火,指引着我们不断砥砺前行。
——2021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范磊
云南省普洱市纪委市监委定向选调生
青春几乎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灿烂美好的时光,有人向往繁华的都市,有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我却成了“奔赴山海”的一员,在大山里播下青春的种子。回首驻村以来的点点滴滴,一次次走访、一件件实事、一个个笑容,见证着基层生活的“酸甜苦辣”,让我从一个充满“书生气”的选调生蜕变成为沾满“泥土味”的驻村干部,更让我真正理解了“向下扎根”与“向上成长”的深刻意义。为期数周的教育帮扶活动,我们用知识浇灌梦想、用真情传递温暖,在瓦房学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读书走出大山”的种子。一群可爱的家长和学生记住了我的名字,并亲切地称呼我为“龚老师”。一个个质朴的笑容,一声声真诚的问候,让我的内心多了一份感动和坚守,也让这份平凡的驻村工作变得熠熠生辉。
——2021年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龚静
云南省普洱市纪委市监委定向选调生
供稿:市委组织部公务员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