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陕西宝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对外发布一则讣告,沉重悼念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永利,张主任于是2024年10月20日1时8分不幸病逝,将生命永远定格在46岁。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无数网友在震惊之余,心中涌起难以言表的悲痛。
10月21日,张永利去世后的第二天,宝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布讣告,正式宣告这位医学先锋的离去。讣告详尽地介绍了张永利生前的学习与工作历程,称他是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开拓者,擅长严重创伤、严重感染等疑难危重治疗,因为能力卓越所以身兼多个要职。毕生致力于重症医学领域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宝鸡市重症医学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对于众人最为关切的死因,讣告仅简单提及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具体病因未作进一步阐述。
早年陕西日报就曾经发文表彰过张主任,2014年,35岁的张永利被宝鸡市中心医院任命为科室主任,正是在他的带领与指引下,该院的重病医学科得以发展壮大,抢救成功率更是从最初的不到70%提升到90.2%,张永利也蹭荣获很多奖项和提名,是经验非常丰富的一位好医生。
重症医学科成立之初,他不是在病房与其他医生交流经验,就是在办公室搞研究读专注,在如此忙碌的情形之下,张主任还此报考了在职研究生。
众所周知,医生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兼数职并予以重任的张主任,除了常规诊治工作之外,平日还需要学习搞学术研究。
46岁,本应是一位医生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精力充沛且临床经验丰富无比。张永利的突然离去,对他的家人而言,犹如晴天霹雳;对他奉献一生的医院来说,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时光回溯,7月31日,宝鸡市中心医院迎来一位重症患者。张永利亲自率领团队,果敢地为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手术,并且大获成功。当时曝光的现场画面中,张永利专注地站在手术台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专业,他的精神与身体状态俱佳。谁能料到,仅仅两个多月后,他竟与这个世界诀别。关于张主任突然去世的原因,据知情人士透露,张主任是因为主动脉夹层不幸离世。这本是张主任的专项领域,令人唏嘘的是,张主任曾不辞辛苦的救治其他人,最终却挽救不了自己的生命。有不少网友透露,张主任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好医生,他曾经帮助多少人攻克重疾,迎来新生,十余年间救无数病患于危重之时。其同事发声告知,他是一位好人,每一次危急会议他都是第一时间到,每一次都是他。还有网友说,自己母亲前几年动脉夹层就是在重症科看的,张主任是位好医生。从大家的发声中可以得知张主任的真实一面,可惜他最终没有救了自己,那么年轻就匆匆离开了。在张永利去世两个小时后,他的同事在网上深情留言悼念:“现实总是这般残酷,好人未必能一生平安。他拯救了无数生命,为 ICU 奉献了一生,却终究无法挽救自己。他带着对 ICU 的挚爱离去,年仅 46 岁。在这个本应奋斗的年纪,他留下稚子、抛下妻子,也抛下了为之拼搏一生的 ICU。他回归自然,从小箱子换成小盒子,带着一身的精湛医术长眠地下。这是多少人的遗憾,又是多少人的悲痛。”网友们纷纷加入讨论,有人叹息道:“生命竟如此脆弱。张永利医生如此年轻有为,却被无情的病魔夺走生命,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也有人对张永利的奉献精神肃然起敬:“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担当与使命,他的无私付出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还有人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生活:“我们常常在忙碌中忘却了健康的重要性。张永利医生的离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人。”张永利主任的离去,是医疗界的巨大损失。然而,他的奉献与精神将如同璀璨星辰,永远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无常的生命旅程中,努力追寻价值,珍惜每一个珍贵的当下。生命虽无常,但精神可永恒。张永利医生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医者的担当与奉献,他的故事将在岁月中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我国医生健康状况十分堪忧,这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国医生健康指数调查报告》显示,近6成的医生健康水平不及格,处于亚健康状态,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健康状况尤为悲惨。医生英年早逝接连不断,大掌发现,造成医生寿命短、健康状况堪忧的原因很多,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这是中国医生最致命的杀手,中国患者多,人均医生占有量极低,大型医院总是人满为患,这就使得医生不得不像流水线上的医疗工人一样不停地忙碌着。之前我们曾发文,一个医生一天之内竟然看了160个患者的门诊量!据2016年一项数万医生的健康调查发现,77.8%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要工作8~12小时,16.4%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高达6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连续工作过36个小时,如此情况,医生猝死现象怎么可能避免得了?一项发表在Circulation子刊上的研究表明,医生的健康状况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可谓是“息息相关”。这项研究以工作环境最为“恶劣”的介入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与其他科室医生相比,介入科更易发生皮肤损害、颈背部及膝盖等病痛以及白内障。而且,在导管室呆得越久,健康状况越差!这项研究共纳入746位医务工作人员,包括心脏介入医生、心电专家、护士和技术人员,共有466位长期暴露于辐射,平均在导管室的工作年限为10年。研究发现,与其它科室的同事相比,在导管室工作的医务人员皮肤损害的患病率会增加4倍多(8.6% vs 2.0%),颈背部及膝盖等病痛增加近6倍(30.2% vs 5.4%),白内障增加近5倍(4.7% vs 0.7%),如果在导管室工作16年以上,以上各种风险会明显递增。医生经常一忙就是一天,有时候上厕所的时间、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饮食非常不规律。一项近万人的投票调查,结果显示,饮食不及格的医生占比高达78.2%,普遍存在饮水量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问题。另外,参与调查的医生每周平均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焦虑情绪尤为突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曾记得一位同事告诉我,他每天下班后都累得要死,上班各种压抑,回家后什么都不想干,就想躺着刷手机,或许这个原因占比也很大。我们的社会和患者,对医生要求太高了,总想让他们成为无私奉献的伟大天使,总想让他们放弃一切自身利益,成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错了,他们不想成为被硬捧上天的天使,他们也不想变得伟大,他们只想做平平凡凡的人、活生生的人、具有喜怒哀乐的人、能够陪伴父母子女的人。他们不想接受一切捆绑在自己身上的道德枷锁,可他们摆脱不了这把枷锁,这把枷锁要把他们累死、压死、气死、穷死,只因为他们是中国医生!来源 | 掌上医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