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加班”“没苦硬吃”!形式主义带来的痛你经历过吗?| 津报早评

时事   2024-12-18 07:03   天津  

文 | 木棉
新华社发 王鹏 作
不久前,有媒体刊发文章,关注为基层减负问题。文章提到,要纠正一些基层部门“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的不良倾向,基层干部应该从虚耗精力、消磨时间的无效“内卷”中摆脱出来,引发了许多基层干部的共鸣。
首先必须强调,基层工作需要吃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敢吃苦、能吃苦是基层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应该坚持和发扬的优良作风。基层工作充满了挑战和艰辛,条件艰苦、任务繁重、情况复杂,这是基层工作中常常面临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用积极的态度、不懈的努力迎难而上,在各种艰苦环境中不断总结经验、磨练意志、增强才干,练就干事创业的“硬功夫”。对于这样的“苦”,相信广大基层干部是乐于“吃”的。

不过很多时候,广大基层干部还要面对不必要的“苦”。

我们都知道一句口号,叫做“工作中没有困难要上,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上”。然而近年来,这句本该是鼓舞人心的口号,却变成了“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没苦硬吃,只要想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被很多基层工作者拿来自我调侃。语句上简简单单的变化,却充满了无奈和困惑。

在职场里有这么一句话,叫“灯光为领导而亮”,可谓对当下基层干部“没苦硬吃”成因一语中的——这些“无意义的加班”“表演出的敬业”,就是给领导看的。在领导面前“表演”得好,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前程;即使没能入领导的“法眼”,起码也不会成为“早退”的另类。

那么能不能由此判断,这些虚耗精力、消磨时间的无用功,是员工投机取巧的工作态度造成的?当然不能这么说。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帖子,说的是某员工用半天工夫写好工作报告,领导未及详看就以年轻人工作不用心为由要求修改;员工三天后把之前的报告原封不动上交,领导却大加表扬。这听上去颇为讽刺,但在工作生活中却并不少见。在一些领导干部眼中,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工作质量的好坏是挂钩的,只要耗时长,就是“态度端正”“严肃认真”;如果用时短,往往会被扣上“浮皮潦草”“应付了事”的帽子。

更有个别的领导干部,把“全员加班”当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向上级领导标榜和炫耀——看我们的工作多努力、态度多认真!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正是这种以领导个人态度而非工作实际成效为导向的工作环境,造成了一些单位“跟风值班”“攀比加班”盛行,并带来投机取巧、效率低下等问题。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被极大消耗了,真正用于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被大幅压缩。

当然,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还存在于很多方面。比如饱受诟病、屡被整治的文山会海、痕迹主义管理等等,都是形式主义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如果说“形式主义加班”往往出于“自愿”,那么更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则被冠以“规定”之名——到基层调研要留痕,因为这是规定;工作成果要总结,因为这是规定;简单的事项要经过冗长繁杂的流程,因为这是规定——当基层员工被这些顶着“规定”名头的形式主义束缚,无疑会让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消耗,一步步削弱着员工的积极性、拉低着工作效率。

长期以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本上是年年说、年年强调,可就是根治不了。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不要为了图自己方便,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

今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可见,问题到了不能不解决的地步。

努力工作,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怕吃苦,是为了未来丰厚的回报。

让基层干部从为值班而值班、为加班而加班、为吃苦而吃苦中解脱出来,关键在于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事业观、工作观。各级领导干部、部门单位,更要纠正“加班=敬业”“吃苦=奋斗”“耗时=认真”的错误认识,和“唯上”的官僚主义作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提升工作效率,以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鼓励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耕耘的实干者。

持续推进基层减负,避免“没苦硬吃”,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

天津日报
媒体新闻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