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助力孩子
更好地迈向小学阶段?
小学如何严格依照课程标准
做到零起点教学?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如何
双向教研、协同发展?
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小衔接长效机制。
同年,中山立项为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开启幼小衔接教育实践改革之路。经过三年探索,10月30日上午,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试验区中山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项目结项会暨交流展示活动在中山市机关第三幼儿园举行,展示“儿童为本 共融共生”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法、实践探索和成效。
姜术俊代表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致辞,对关注中山市教育的与会专家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全市老师们为幼小衔接工作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肯定。他强调中山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项目,积极构建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相关部门通过课程研发与教研,创新衔接教育方法,帮助学龄前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让每一个孩子在入学前既积累学习基础,也实现情感上的自然过渡。为此,中山市将继续深化学前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区域学前教育稳步前行。
与会人员参观了项目的成果展览。实验区里的20所实验园校通过展板总结了各具特色的实践经验;通过实物展台,展示了幼儿园与小学开展双向教研,共建衔接课程的生动历程;通过观摩机关第三幼儿园各个班级的游戏活动,分享了幼儿园高质量开展入学准备教育的创新做法。
会场丰富多彩的课程方案、活动案例、儿童作品、教研思考,直观地呈现了实验校园在科学衔接、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有效策略和路径,引发了与会人员极大的兴趣,老师、专家在现场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成果展示区
▲专家、领导、幼教同行参观交流
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姝静详细汇报了项目的背景、目标任务、实践经验和成效。三年来,项目通过精准衔接、深化衔接、多元衔接和全面衔接四个阶段,促成了幼儿园和小学在政策、教师、教研、课程和资源上的融合,创新了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职后一体化研修的模式,总结了幼小衔接教育的丰富策略,为营造中山和谐共生的幼小衔接教育生态贡献了智慧。
随后,幼小衔接项目的实验园校部分代表汇报了实践经验。
中山市小榄镇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幼教专干周文静以“幼有优育 优有其径”为主题,分享了小榄镇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顶层设计、研训结合、宣传推广、强化督导六大方面创新实践。
坦洲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郝利君代表坦洲镇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介绍了坦洲镇通过行政推动、先进理念牵动、园校联合拉动、衔接问题促动四种策略,以城乡学前教育管理资源中心为载体,助力幼小衔接工作有效开展的有益探索。
中山市机关第三幼儿园副园长游苑妮以“聚焦幼小融合”为主题,汇报了三年实践中构建的幼小衔接主题融合课程,构建出“完整育人 育完整人”的幼小协同共育模式。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的陈玉玲老师详细介绍了基于幼小衔接的小学一年级跨学科课程开发的思路、内容和方法,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为幼小衔接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广州大学的张丽敏副教授对项目实施的过程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达了由衷的赞赏。她指出,幼小衔接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难点,中山勇担责任,攻坚克难,通过三年的深耕和拓展,建立了幼儿园-小学-家庭-社区协同的衔接共育机制,构建了经验先行、生活导向的幼小衔接课程,弥合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断层,促进儿童自然的适应和成长,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高质量的样板。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默副教授认为,中山幼小衔接实践构建的幼小双向深度教研模式、纵横互通的衔接课程建构模式、幼小一体的幼小教师研修模式,是多项教育政策、多种教育理论的有机融合,是多方参与和反复论证的跨界协作典范。他建议后续进一步发展多方评价机制,加大成果推广的力度,充分发挥项目成果的效用价值,让更多的儿童、教师和家长受益。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处副处长冯婉燕充分肯定了中山市幼小科学衔接项目的成就。冯副处长指出,中山在幼小衔接领域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立足教师发展,精心组织了大规模、循序渐进的深度共学共研活动,有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打造具备完整学段素养、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提供了优秀的实践经验,为更多孩子顺利过渡至小学奠定了坚实基础,生动描绘出 “儿童为本 共融共生” 的幼小一体化教育画卷。她建议中山继续深化幼小衔接机制,构建更加稳固的长效发展框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面向更多的区域推广经验。
幼小之基,筑于研思深邃;衔接之花,盛于实践沃土。此次结项活动,是对中山市幼小衔接教育创新发展成效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持续深化提升幼小衔接教育内涵与质量的展望。展望未来图景,我们必将矢志不渝,勇于探索未知,持续推动幼小衔接教育,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儿童的成长贡献智慧和力量。
初审:李姝静
复审:戴淼元
终审:姜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