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安,2024年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万人左右,占全市总人口的18.7%,老龄化进程比预期来得更快一些。进入老龄化阶段后,高龄、空巢、留守、失能等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吃饭难”“不会做饭”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连日来,记者走访调查瑞安部分老年食堂,发现瑞安主要通过三大模式运营老年食堂:一是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等现有场所资源,综合设置助餐服务点,由社会企业入驻承接运营;二是农村为老服务队或村干部管理运营老年食堂;三是城区小区自发创办为老助餐服务点。
如何让更多老年人按时吃饱饭、吃好饭,跟随记者一起来看看。
模式一:社区+第三方运营
营收情况:微利
适用范围:老人集中的社区、村居或者有养老院的地方
1月2日中午11时许,正值安阳街道祥和社区老年食堂的饭点,周边小区的老人陆续来到这里吃饭。老人们拿着餐盘在排队打饭、打菜、刷卡结算,老年食堂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为老人服务,场面温馨。
这是安阳街道祥和社区免费提供场地,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开办老年食堂的场景。
据祥和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祥和社区常住人口1.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超2000人,60岁以上独居老人98位。2023年10月,社区将幸福学堂、百姓大舞台、爱心书房、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资源整合在邻里中心,建成了老年食堂。当月,社区以免费提供场地的方式引进第三方运营机构——浙江爱无疆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老年食堂和邻里中心。
此前,社区曾考察这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运营资质以及在老年人护理、老年食堂运营方面的经验等情况。祥和社区相关负责人说:“这家公司在丽水以及本地塘下镇都有试点,口碑不错。”
老年食堂对外营业后,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如今,老年食堂中午吃饭的老年人数量超过200人,晚上也有100多人。采访中,正在老年食堂吃饭的张梅花老人高兴地说,她今年76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感觉买菜做饭有些力不从心了,社区老年食堂的建成,打消了她没饭吃的顾虑。
祥和社区老年食堂给定期前来堂食的老年人办理会员卡。“会员卡有储值功能,老年人可以刷卡吃饭,同时也方便老年人或他们的子女们充值。”爱无疆养老公司负责人陈鹏说,老年人持卡吃饭,可以作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餐费的收费依据,还方便食堂的管理,加快人员流通速度。
陈鹏说,由于老年食堂的场地是免费使用的,所以他们为环卫工人、社工和周边居民提供了优惠套餐。社区里60周岁至80周岁的老年人、环卫工人每人每餐12元,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餐9元。陈鹏表示,为了增加食堂的收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为其他社区老人送餐服务,按照80周岁以上老人400元/月(一荤两素)和600元/月(两荤两素),60-79周岁老人600元/月(一荤两素)和800元/月(两荤两素)的标准推出送餐服务。
“有些失能老人无法自主做饭,没有人送饭就要饿肚子;有些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做饭存在较高风险;还有些独居老人做一次饭可能吃几天,或者不会做饭,时间长了就会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陈鹏说,为这些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还可以了解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态,家属都比较支持。上门送餐服务推出后,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有了更多用餐体验,还每月为食堂创造了近万元的额外收入,为老年食堂的可持续性运行提供了保障。他们还以每餐15元的价格向广大市民开放。
记者了解到,祥和社区的老年食堂属于微利多销模式,目前一个月的总收入为10万元,食材、人工成本等支出9.5万元,再加上一年政府补贴3万元,目前已经开始微薄盈利了。
“我们之所以能坚持下来,还实现盈利,主要是我们采取了多种经营模式,收入途径多,另外场地是免费的,一年可省下十几万的租金。”陈鹏说,随着运营的进一步成熟,就餐人员数量的增加,盈利会更好,还能反哺老年食堂,让老年食堂实现可持续运行。
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科科长王晓慧说,“社区+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模式,是对各方优势和资源的整合利用,比较适用于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或者有养老院的地方。
模式二:村庄自营
营收情况:收支平衡,仍需“造血”
适用范围:经济偏弱的中西部山区农村
城市的老年食堂通过与第三方运营机构合作,实现可持续运营。但在农村,老年人数量不多,且居住地相对分散,山高路远,第三方机构进驻运营成本较高。为了让老年人也能安心吃上饭,一些村集体自办了老年食堂,并因地制宜地采取独特的经营办法,让老年食堂持续运营下去。
2024年5月,林川镇林源村利用市孝德公益实践基地的厨房和场地设立了老年食堂。在开放之初,村干部就积极谋划老年食堂的“造血功能”,实现老年食堂的可持续化运行。
为了节约成本,林源村村干部和老年食堂的志愿者发动热心村民开发利用村中的闲置场地,种植萝卜、土豆、花生、大白菜等农产品,给老年食堂提供新鲜的食材,节省开支。同时,他们还向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售卖农产品,所得收入全部打入老年食堂的账户,作为老年食堂的经费。得益于这项“造血功能”,林源村老年食堂自开业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林源村里的老人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平时主要以种田和制造工艺礼品为主要收入来源。为了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减轻负担,林源村还动员村中的老年人饲养鸡鸭,把鸡蛋鸭蛋以市场价卖给老年食堂,抵充他们在老年食堂吃饭的费用。林源村党支部书记林建林说,如此相当于村里的老人以另一种方式参与老年食堂的工作,既减轻了老人的负担,还为老年食堂提供了优质的食材。
“目前,林源村老年食堂已经运行了240多天,除每天提供2次堂食外,还上门送了约14400份餐食,实现收支平衡。”林建林说,林源村老年食堂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除了不需要场地成本外,还通过创新多种造血功能降低了老年食堂的运营成本。如今,林源村老年食堂的运营正朝着持续化运营的方向发展。
“农村老年食堂的运营只靠当地爱心人士、企业的捐赠是难以走远的,我们希望探索让更多人参与的运营模式,增强老年食堂的‘造血功能’。”王晓慧说,农村的老年食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助餐机制,推进农村老年食堂持续化运营。
模式三:老龄+全龄
营收情况:微利
适用范围:城区人口密度大的社区或者企业数量较多的镇街
近一年来,瑞安城区的一些社区也自办了老年食堂,他们积极创新多种经营模式来增加收入。
中午饭点一到,玉海街道水心社区与知名中餐厅田野中餐厅合作开办的“沁悦家”邻里食堂就开始热闹起来,饭菜热气腾腾,清蒸狮子头、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酸菜鱼等菜品整齐地摆在餐台上,食客排着队打菜付钱。记者发现,队伍里除老人外,还夹杂着不少年轻面孔,有来不及做饭的上班族、带孩子的年轻母亲……
这些年轻人选择在社区老年食堂吃饭的理由也五花八门:中午一个人在家做饭很麻烦、老吃外卖又很腻、家里老人经常在这里吃说味道不错……
明明是老年食堂,却让年轻人直呼“哎,真香!”
“沁悦家”邻里食堂是水心社区和田野中餐厅合作打造的老年人助餐机构,开发了百余种符合老年人口味和健康需求的菜品,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推出不同年龄段优惠套餐。此外,该食堂还以市场价向广大年轻市民提供餐饮服务。
“‘沁悦家’邻里食堂开业至今,每天都有200多位老人过来吃饭,剩余的客源都是周边的年轻人。”水心社区党委副书记欧阳若男介绍,平时来食堂吃饭的年轻人也比较多,基本上都坐满了,每天都会出现全年龄段共同吃饭的欢乐场景。据了解,从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沁悦家”邻里食堂以市场价从年轻人身上赚的钱反哺老年人吃饭的亏损,总体上处于微薄盈利的状态。
和“沁悦家”邻里食堂一样,此前,康佳社区和瑞嘉庭院业委会联合牵头,将小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整合改造成一个具有公益属性的老年食堂。它在服务老年人的同时,还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增加了“全民开放”的属性。为了照顾老年人的胃口,他们把菜煮得偏软烂,清淡;推出了现点现做和包厢服务,满足年轻人和年轻家庭的个性需求。
作为公益属性的民生项目,瑞嘉庭院老年食堂把政府补贴投入到成本里反馈给业主,相对降低了菜品的价格。“相比动辄二三十元的外卖,我还是喜欢老年食堂15元一份的两荤两素。”瑞嘉庭院80后业主张先生说,比如一份小份的酸菜鱼,里面包含的东西相当于中餐馆内中份酸菜鱼的量,价格只需30元,如果再点一份素菜,一共四十多元,这样就能满足一家三口的用餐需求。
业内人士陈先生表示,年轻人愿意来老年食堂吃饭是好事,老少和乐共食一室,从“老龄”到“全龄”过渡是一个路径,不仅可以有效拓展消费群体,而且还能解决老年食堂的资金难题,这是政府部门以及老年食堂的经营者们所乐见的,也是老年食堂长久运营之道。同时,陈先生也指出,开在小区内部的老年食堂,经营者首先要征得业主的同意,另外还要处理好污水、油烟的排放问题,以免引发纠纷。
社区邻里食堂“全龄化”的经营模式取得初步成功后,市民政局以此为鉴,并建议在塘下、仙降、云周、莘塍等企业密集的地方,尝试将村社与企业职工食堂合作,在企业职工食堂开辟老年人就餐区域,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优惠的助餐服务,由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或者当地村社开设一个大型老年食堂,企业引导员工就近到老年食堂用餐,这样不仅能解决当地老人和企业员工的用餐问题,而且还能解决老年食堂经费紧张的问题,实现双赢。
思考:
突破老年食堂运营难点
推动助餐可持续发展
老年食堂是这几年刚刚兴起的,属于新生社会事物。刚开始,很多创办者在创办老年食堂时采取低廉的价格或者免费给老年人提供餐食服务,但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因缺乏科学管理、资金链断裂、后续供给不足而停业。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曾说过,公益不是最大的商业,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
王晓慧表示,老年食堂要确保长效运行,首先要保证覆盖到最需要保障的重点人群,如失能、失智、高龄等确实不具备做饭能力的老年人;其次,不可能长期以低收费、纯公益的方式来提供老年助餐服务,而是要统筹各方力量,鼓励多元参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模式,从兜底服务向普惠服务过渡,让这项为民实事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瑞安市出台了《瑞安市关于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针对新建、提升改建的集中配(送)餐中心、老年食堂、老年助餐服务点,验收合格后,财政按照投入建设资金的70%进行补助,最高分别不超过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根据集中配(送)餐中心、老年食堂老年人日均就餐规模,每年分别给予运营补助经费2万元、3万元和4万元。目前,我市已累计拨付老年食堂建设补助700余万元、就餐补助120万元。对于符合助餐费补助条件且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核定实际送餐情况,按照每人每餐2元的标准予以配送费补助。对于邻里助餐的,根据老年人的用餐次数,每餐补助8元。
此外,瑞安还多元拓宽资金来源,鼓励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老年食堂助餐服务,并携手市慈善总会创新建立助餐配送餐慈善基金,在政府补助基础上,对运营困难的老年食堂再进行补助扶持,保障长效健康运行。同时,老年食堂的服务可以考虑多元化,与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康养中心合作,吸引更多老年人去用餐。
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也是一项正在探索的民生难事,只有破解老年食堂运营的痛点难点,实现持续化运营,才能让老年人暖胃又暖心,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来源:瑞安发布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林长凯
编辑:黄紫萱丨责编:叶玲玲
为“老”办“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