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一区负责人肖强带领团队运用一期后路寰枢关节松解撑开复位融合枕颈内固定新技术成功救治一名颅底凹陷症并寰枢椎脱位(A型颅底凹陷症)患者。
患者桂xx,女,52岁,来自江西宜黄,四肢麻木乏力二十余年,胸腹部束带压迫感,行走不稳,踩棉花感,近一年来症状明显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由宜黄县总医院骨科推荐其到江西省人民医院诊治,骨科一区邓亮副主任医师接诊后,诊断为:1、A型颅底凹陷症,即颅底凹陷症并寰枢椎脱位;2、Klippel-Feil综合征;3、寰椎枕化。这是一种复杂的先天头颈交界区畸形,表现为枢椎齿状突尖端向后上突入颅内,压迫延髓、脊髓或脑神经,造成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障碍,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可谓 “七寸之危”,需尽快手术治疗。
此类患者属于难复性脱位,即使在全麻下行大重量颅骨牵引寰枢椎也不能复位,需要仰卧位前路经口咽寰枢椎侧块关节松解牵引复位再俯卧位后路寰枢固定。缺点是需两个体位,术中变换体位时易导致神经症状加重,术后感染率也较单一后路手术增加。
经过全科讨论,为患者制定了最佳手术方案:通过后路寰枢椎侧块间隙松解,植入侧块关节融合器,恢复颅颈交界区正常序列,从而一期后路解除齿状突对延髓的压迫。但寰枢椎侧块间隙松解技术风险高:颅底凹陷病例多伴有椎动脉走行异常,手术操作区内侧为高位颈脊髓,外侧为椎动脉,安全区域不足1公分,同时表面覆盖着丰富的静脉丛及经神经根,易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本例特别之处是患者寰枢侧块关节近乎垂直,松解操作难度大,松解手术完成后,须在寰枢椎侧块间隙植入高度8mm的融合器,借此将齿状突从颅内“下移”,达到寰枢椎复位减压的目的。肖强此前积累了大量的颅椎手术经验,并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脊柱中心研修脊柱外科手术技术,为该手术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手术当天,肖强团队为患者实施了“一期颈后路寰枢椎侧块间松解撑开复位+自体髂骨融合器植入+枕颈内固定术”,出血不到100ml,顺利完成了手术。
术后,患者之前的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的症状明显好转,复查MRI及CT,斜坡椎管角CCA增大,齿突位置下移及ADI恢复正常,寰枢椎脱位得到完美复位。
寰枢椎脱位合并颅底凹陷是脊柱外科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手术需要术者全面了解椎动脉走形等病理解剖、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肖强主任团队开展新技术——经后路寰枢侧块关节松解撑开复位融合技术填补了我院此类技术空白,标志着医院骨科一病区能够为上颈椎寰枢椎脱位等高难度脊柱外科疾病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造福市民。
团队介绍
肖强
医学博士,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一区负责人,主任医师,南昌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2017年8月-2018年2月获江西省“远航工程”项目资助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Harborview医学中心、西雅图Swedish医学中心脊柱外科、哥伦比亚大学附属纽约长老会医院Allen 脊柱中心、休士顿Methodist 医学中心访问学者(visiting research scholar)研修脊柱外科,江西省第十二批卫生人才服务团成员,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新余中医院挂职副院长。
现任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会员(NASS),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双通道脊柱内镜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保健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骨科学会脊柱脊髓学组副组长,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委员,江西省骨科医师协会脊柱学组委员,江西省委干部保健委员会保健专家,江西省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邓亮
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一区,副主任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兼职讲师,安福县中医院挂职副院长。2017年2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301医院及北医三院研修脊柱外科。擅长脊柱外科疾病诊治。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以及中文论文3篇,完成厅级课题1项,在研厅级课题2项。现任江西省保健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保健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病分会委员,江西省保健学会康复医学分会委员,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脊柱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纪焕
博士,主治医师
擅长脊柱相关疾病的微创治疗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文图/骨科 肖强
编辑/罗青霞
审核/罗昭淦
终审/乐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