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调查前沿与实务系列讲座 | 《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中的电子取证制度设计

文摘   2024-12-20 11:36   重庆  



12月11日晚,证据调查前沿与实务系列讲座之《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中的电子取证制度设计,在新工科大楼201会议室顺利开展。本次讲座由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主办,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康实律师事务所法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办,刑事侦查学院院长梁坤教授主讲,徐庭祥副教授主持。法学院艾明教授、叶宁老师、刑事侦查学院陈如超教授、刑事侦查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克中、曾梦渝、肖华梅为讲座与谈人,部分师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上,梁坤教授对《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深入分析了电子取证制度的关键条款。他根据订户信息、内容信息和流量信息的数据三分法,阐释了缔约国保全权责及90天期限设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意义,并指出了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与此的差异,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在其中的核心作用;在证据调取制度方面,解读了提交令的跨境适用规则,探讨了搜查扣押与实时收集拦截的关键节点,以及拦截内容数据的隐私敏感性及其对程序要求的影响。



随后,梁坤教授从全球共识平衡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整合线下与线上实时收集拦截的取证流程,并强调跨境与境内取证机制的互补性,指出国际公约对中国侦查制度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最后,在讨论技术侦查的特性时,分析了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来优化中国的审批机制。





与谈环节,陈如超教授强调司法文件公开对司法透明与国际接轨的意义,分析网络服务提供者在国家治理与境外执法中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艾明教授通过剖析国际法层面的发展,指出我国电子证据体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叶宁老师通过梳理欧洲人权法相关领域的发展,强调了讲座内容对国内立法更新的启发。与谈的研究生们探讨了数据主权相关问题,分析了跨境取证的复杂性及国内法规的关联,呼吁依国际公约完善国内侦查体系。


讲座末尾,梁坤教授与师生交流互动,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以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讲座至此圆满落幕。


记者 | 刘彦志 铁亚雯 池子维 李祚铵

编辑 | 刘海鹏

责编 | 周佳妮 张鑫樑

审核 | 李雁 马月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推送刑侦信息,传播刑侦动态,为全院师生和广大校友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