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觉得,瘀是体内的垃圾,人人都会有,时刻会产生,就算这次把瘀祛除了,没多久身体还是会自己产生瘀,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再小的瘀堵,如果不引起注意,也会酿成大的悲剧。
人体内的淤不全是“垃圾”!体内垃圾指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内在毒素如:自由基,宿便,胆固醇,脂肪,尿酸,乳酸,水毒。而淤的形成与人的体质相关,人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导致寒邪入侵聚集成淤。堵塞经络血管,造成气血不畅,形成淤堵。轻者引发身体局部红肿,疼痛,出血等症状。重者阻碍人体新陈代谢功能,诱发肿瘤甚至癌变!
一、瘀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引发癌症!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年代,所有的人都对癌战战兢兢,因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和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不得不让我们对癌症心存恐惧。
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确,人体的气血经络就像一条条河流,只有运行通畅无阻,才能滋养全身脏腑,保证身体器官正常运作。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很多毛病都与“堵”、“淤”、“憋”有关。及时疏通,避免人体堆积不必要的杂质和废物,才能给身心“减负”。如果生活作息紊乱、不良习惯缠身,那么很容易破坏气血的运行规律,导致“垃圾”堆积,引发健康困扰。
二、“瘀”--黏滞重浊的痰湿
一说到痰,人们可能立刻会想到咳嗽堵嗓子眼里的那种黏黏的物质,或者是我们平时吐出的口水。而中医上把痰分为两种——“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部,即肺部和支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也就是我们平常咳嗽吐出的痰涎,也称为“外痰”。
我们这里说的痰湿,实际上指的是“无形之痰”。它在人体各个组织、脏器、血液之内,是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痰湿是由于身体里的水液停滞不化了而导致痰和湿凝聚在一起,它有黏滞、重浊等特点。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就容易形成痰湿。
体内痰湿过盛,就容易患冠心病、中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痰湿会造成瘀血,那么痰湿和瘀血一结合,就会产生如肿块、乳核、炎性包块等,让人苦不堪言,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演变成肿瘤,危害我们的生命安全。
三、“瘀”--凝黑失氧的瘀血
在《说文》中对“瘀”字的解释是“积血也”。《急就篇》中为“瘀,积血之病也”。中医认为“瘀”就是瘀血,我们在这里把瘀的范围扩大化了,只要瘀堵在体内的物质,我们都称之为瘀。而所有无论是痰湿、湿热,或者是浊气,瘀堵的最后结果一定是产生瘀血。
《灵枢-脉度篇》说:“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如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灌脏腑,外濡腠理。”血液则起着滋濡脏腑组织的作用。血液循行在我们身体的脉络之中,在气的推动下,循环无端地滋润着五脏六腑、皮肉筋骨,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学习面部手法,点击预约
浊气,顾名思义,就是体内浓浊、厚重的废气。人以五谷杂粮为食,而肚子内浊气是五谷生化所产生的,所以每个人体内都有浊气。特别是现在物质生活改善了,人们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我们的肠胃无力运化掉这么多的食物,多余的营养被当作残渣腐化酵解就会产生浊气。
浊气中饱含各种毒素,这种浊气如果不能排出体外,就会溶入血液,进入肝、肾脏,产生疾病,或者是停留在身体各处,给气血循环造成瘀堵。当气滞血瘀越来越严重,在体内郁结成块,就变成了肿瘤。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把体内的浊气给排出来,没有了瘀堵血液的东西,身体的血液循环自然也就顺畅了。
五、“瘀”--潮腻的湿热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们喝的水,经过脾胃的运化,肺的肃降,上下循环,水的精华便滋润了整个身体。
多余的水分会下输到膀胱,经过膀胱排泄出体外。如果水上下循环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人体内有多余的水分排不出去,就会停留在身体的某处,产生湿。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热是因为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者是因为体内的湿无法祛除而化成热,因此,湿与热经常是相生相伴的。
我们体内的湿热也是一个大的隐患,湿热停留在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出现相应的麻烦。湿热体质的人往往有患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所以说,湿热不除,身体就不会健康。
艾灸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平常饮食要注意少食油腻的食物或者甜食,控制胃纳入过多不好消化的食物,减轻胃的负担,帮助脾运化,这样湿热就可以祛除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人体四淤:痰、血、浊、湿造成人体淤堵,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浊邪积聚,进而所变生的一种强烈致病物质,渐渐积累就会形成肌瘤,引发一系列的疼痛综合症。
所以,治疗女人常见的疼痛乃至病症,要疏通,疏通就是化瘀,这就离不开调经,因为月经是女人清除瘀血的唯一途径,保持月经的正常,也是治疗女人各种疾病的前提,包括美容驻颜,也要从调经开始,调经也是化瘀。
【艾灸活血化瘀扶正祛邪】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七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气血流通的不畅而逐渐形成的,因此通常采用的主要治疗手段都是以理气行血为宗旨。
所以采用温灸施治的方法对经脉和腧穴进行治疗,可直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确有针药所不及之功效。
【活血化瘀】一般艾灸要穴:三阴交,血海,合谷,曲池。
●三阴交
【位置】:三阴交穴属于足太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内侧,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四个手指并拢,沿着足内踝尖。
●血海穴
【位置】: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端上2寸(3横指宽),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膝盖用力将腿伸直,在膝盖内侧会形成凹陷,凹陷的上方就是血海穴。
●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在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的凹陷处,左右手各有一穴。取穴时,将一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缘,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