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近日报道,荷兰政府决定扩大对光刻机的出口管制。荷兰专家认为,这一行动是在美国施压下的无奈之举。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全球霸权,试图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然而,这样的做法可能事与愿违。
事实上,中国的芯片产业正快速发展,当前的出口限制政策是美欧自我损害的战略。这种遏制策略在短期内可能有效,因为中国企业可能需要时间来开发替代设备。然而,从长远看,这样的政策将使中国比以往更少依赖西方技术。
美国推出的“芯片法案”旨在通过强力遏制中国,以维持其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先地位。然而,这种单边的限制措施也使得欧洲、日本等盟友陷入了两难境地。欧洲和荷兰等国在美国压力下对中国实施了出口管制,但它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不容小觑。尽管荷兰政府选择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但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富凯的言论表明,这并非企业的最佳选择。看来,美国的出口管制更多是出于经济考虑,而非单纯的国家安全。
尽管此次荷兰顺从了美国的意愿,但并未采取太过极端的措施,新规定明确指出,这些许可证必须由荷兰批准,美国不再直接干预。这也揭示了美西方芯片联盟内部存在的矛盾和利益冲突,表现出表里不一的现象。然而,从荷兰和ASML之前的表现来看,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荷兰,毕竟他们对向中国出口光刻机的限制一直在加强,虽然不像美国那么急于施压。但最终结果显示,荷兰还是走向了与美国禁令相同的方向。美西方对中国芯片的封锁局面不会有根本改变,唯有依靠自力更生,中国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芯片发展道路。
商务部指出,美国为维护其自身霸权,胁迫一些国家加强半导体出口管制,这严重损害了相关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此,中方表示坚决反对。尽管制裁施加了压力,但这种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充足的资源和丰富的人才,因此美国的霸权行为无法熄灭中国的希望。滥用制裁不仅无益于他人,也无益于自身。特别是美国胁迫荷兰限制对华出口,这无疑将对荷兰的经济收益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美国越来越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但多轮博弈的结果显示,中国是全球经济贸易的重要一环,甚至是美国的重要市场和经贸伙伴。
根据观察者网援引日本《日经亚洲评论》的报道,在美国加强阻止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技术的背景下,中国正在加快推进芯片本土化生产。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在今年上半年用于芯片制造工具的支出达到了250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数额超过了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总和,预计全年总支出将达到500亿美元。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为应对西方可能进一步的出口限制,中国正在积极推动芯片供应链的本土化。
由于美国多次施压,中国在过去两年中采取了“两手抓”的策略,积极应对潜在风险。一方面,中国加强自主研发投入,加快芯片的本土化生产;另一方面,加大了芯片的进口力度,甚至通过“二手采购”来弥补需求,因此在短短半年内获取了大量的芯片。阿斯麦的负责人富凯表示,尽管美国声称对华出口管制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但这一理由正变得越来越站不住脚,美国此举更像是出于经济动机。不论是“脱钩”、“贸易保护”还是“管制”,这些措施都在削弱中国的竞争力。然而,美国的这些做法注定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
关于光刻机领域的争端,明眼人指出,既然无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那么为了国家的正当利益,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反制措施。然而,我们的反制措施绝不会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局势不稳。我国认为,尽早掌握核心技术,将有助于避免在这一领域受制于人。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曾经表示,“企图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堵住自己的路。”同样,荷兰的专家也表示,荷兰的这一做法将适得其反,不仅无法遏制中国的发展,还会推动中国加速自主研发的步伐。
从中国的立场来看,希望各国在经济和贸易往来中能够遵循市场规则,而不是被某个国家所主导。中国一贯倡导互利共赢的理念,认为只有各国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而非像美国那样,通过各种手段压制他国发展。无论美国和荷兰采取何种措施,中国有自己的应对策略。技术封锁只会进一步激发中国的斗志,这些挑战无法阻碍中国前行的步伐。展望未来,中国将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开辟一条独立自主的创新之路。
尽管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与国际先进核心技术存在一定差距,且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其被限制出口无疑使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挑战更加严峻。然而,中国不会因此气馁,光刻机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技装备,中国将全力以赴,致力于掌握核心技术。外部压力越大,创新的动力也将越强。我们坚信中国的科技力量,坚信科技创新的潜力,相信中国将在不久的将来,研发出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当甚至更加先进的光刻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