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于界首张大桥!这件文物历史价值很高!

民生   2024-10-24 23:27   安徽  


青铜簋闪耀春秋战国文化光辉


青铜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以造型别致、纹饰精美、铸造精致、品类繁多而著称于世。作为商周时期青铜器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铜簋在中国青铜器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界首市博物馆就珍藏有一件春秋战国时期的窃曲纹青铜簋,虽历经2000余年风雨,依然闪耀着青铜时期文化光辉,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历史价值。


窃曲纹青铜簋


二十年前出土于界首张大桥

2004年8月,这件窃曲纹青铜簋出土于界首市靳寨乡小张村张大桥,同时出土的还有青铜剑、陶器等文物。

窃曲纹青铜簋


这件窃曲纹青铜簋通高24.5厘米、口径18厘米、腹径21.5厘米、重5.728千克,由器身与器盖两部分组成。器身敛口,鼓腹双耳,圆底圈足,足外壁上置等距三兽首,下承三趾兽蹄形小足。



这种圈足下还有三足的造型,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主流青铜簋,被称为“三足簋”。器盖中部向上隆起,盖顶有喇叭形握手,盖缘与口沿各饰一圈“S”形窃曲纹。通体以窃曲纹、瓦纹、垂鳞纹为主题纹饰,上腹部饰窃曲纹,中间点缀乳钉纹一周。


青铜簋保存完整,精美典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作技艺和先进的青铜文化;艺术风格质朴洗练、疏朗畅达,富于韵律感和节奏美,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


“窃曲纹”名称来自《吕氏春秋》

这件青铜簋为窃曲纹,窃曲纹是什么意思呢?

窃曲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名称来自《吕氏春秋》:“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大概意思是说,周朝青铜器鼎上有窃曲纹,以卷曲的细长纹组成带状装饰,施于器物口沿下等部位。窃曲纹以其独特的外形、美好的寓意,是当时备受青睐的重要纹饰之一。

从窃曲纹来源看,它取材于动物形态轮廓,通过简化和抽象化方式,构成独有的纹理样式,如鸟纹、龙纹等。所以,窃曲纹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变化。

从外形看,它就像是一个横置的“S”形,上下部分的纹路都呈弯曲形态,形成扁长的图案,给人一种粗犷、大气、不拘一格的感觉。

从运用看,它的适应性较强,用于各种不同的器物上,可根据器物表面不同弧度、长度等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美观的效果,正符合“上下皆曲”特征,形成了“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特点,整体纹饰华丽,但不繁缛,给人以神秘之美。


具有很高学术地位和历史价值


簋在商周时期是重要礼器,是用来盛放粟、稷、稻、粱等食物的器具,相当于现今使用的大碗,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青铜簋的使用几乎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见证了青铜礼器从发展、繁盛到衰退的历程。《周礼·地官·舍人》载,“凡祭祀,共簠簋”。青铜簋器物造型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器身多饰有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

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工匠制作技艺的成熟,渐渐出现双耳、三耳、四耳簋。当时,青铜簋是仅次于青铜鼎的重器,且总与鼎一起出现。鼎是用来放肉的,簋是用来盛放粮食的。祭祀不能只有肉,还要有“饭”,用来盛放黍、稷、稻、粱等粮食。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簋常以偶数出现。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一般平民不得用,拥有簋者定是高官。无论从实用功能还是象征意义上说,青铜簋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界首市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青铜簋出土时有三个顶盖,足以证明该簋墓主人的官职至少是士大夫级别,大致对应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总之,该簋的纹饰、器型、工艺之美,充分体现了先民卓越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地理、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历史价值。聂洪斌

界首标哥
爱生活,爱界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