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润•安全】国际反校园欺凌日——让我们一起拒绝学生欺凌,对暴力说“不”!

文摘   2024-11-07 20:38   重庆  

反暴力

反欺凌

强//安//意/ 助//健//成/


# 安全教育 #


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定为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包括网络欺凌国际日,旨在呼吁各成员国、联合国合作伙伴及有关国际和区域组织,社会各界的非政府组织、个人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推广和庆祝活动。



N0.1


什么是校园暴力和欺凌?


      2017年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欺凌大致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两种形式,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如推搡踢打)和言语欺凌(如嘲笑谩骂、起恶意绰号、当众恐吓和辱骂),间接欺凌一般是指社会关系型欺凌,旨在暗中破坏受害者的声誉或贬损其社会地位,对其进行隔离和排斥等。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欺凌问题也不断出现,欺凌者通过QQ、微信、贴吧等网络平台对受害者进行辱骂和人身攻击、故意暴露个人隐私、传播谣言和侮辱性言论等行为,给后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影响。
      虽然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之间的嬉戏玩闹在所难免,但我们需要留意区分的是,同伴之间善意的开玩笑不应认为是欺凌,但如果行为带有明显的贬抑和攻击性,且给对方造成了压力和伤害,则毫无疑问应将其划归欺凌之列。






N0.2


校园欺凌的现状





N0.3


校园欺凌的原因


      校园暴力和欺凌现象并非由单一的因素促成,而是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因素有关,特别是学生个人和家庭环境,前者是校园欺凌事件的亲历者,后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基础、最直接的环境因素,因此,有关于这两个层面的分析与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01 学生个人原因




      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与侵害者和受害者的性格、气质类型、自尊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自尊水平较低者更容易受到欺凌,且自尊水平越低,受欺凌程度越高。而某些“非主流”的特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如肥胖、身体缺陷、性取向不同等,亦会使青少年成为受欺凌者。部分欺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行为或认知特征,实施欺凌行为对他们来说,是获得、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小学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此时他们对自我的意识是模糊和不稳定的,在发展和处理诸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密关系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因素都是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隐患。

02 家庭原因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基础、最直接的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的发展和适应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不仅与家庭环境因素直接相关,还与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虐待、体罚、专制等)和父母婚姻冲突(家暴、出轨、冷暴力等)密切相关。而经常在学校实施欺凌行为的青少年,往往存在家庭教育和家庭成员对其关心的缺失以及必要的法治教育。
    相反的,开放而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良好的亲子沟通、父母的温暖照料、积极的参与和支持、必要的监督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己的孩子卷入校园欺凌事件中。







N0.4


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暴力与欺凌作为一种恶意的攻击行为,会对实施暴力的欺凌者、承受伤害的受害者,以及无辜被卷入的旁观者都带来巨大且影响深远的负面影响,冲击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害者往往在受到欺负后,产生焦虑、抑郁、被孤立和自杀信念等问题,严重者还会出现社会化障碍,影响人格的发展,催生出攻击性行为。而一些糟糕的恶性欺凌事件中,因此患上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受害者不在少数。旁观者亲眼目睹暴力和欺凌现场,也会产生极高的消极情绪,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反对和阻止校园霸凌,我们能做什么?



1


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的方法和策略


      鉴于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受害者或是旁观者,认识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是十分重要的。学会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和不良情绪,及时调整和合理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攻击行为,在面对他人的攻击时,不是一味的放弃反抗任其摆布或暴起反击形成互殴的局面,而是学会尝试用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和冲突,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并寻求帮助,避免事态进一步严重,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

2

明确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加强家庭法治教育

      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必须明确父母的义务及责任,应当主动学习校园欺凌相关的知识,树立相应的法律意识,不仅要以更科学化、民主化的家庭养育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做好榜样,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在学校的其他行为表现,当发现有诸如不愿上学、成绩下滑、对社交活动和以往喜欢做的事情兴趣减少、身上有原因不明的伤口时,对于这些信号家长务必警觉。
      此外,家长还应该增加对孩子的法治和道德教育,注重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一旦发现欺凌行为,及时告知老师和学校,并配合他们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欺凌事件进行干预和纠正,保护好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有需要,还可以求助学校或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并且鼓励孩子进行心理咨询,支持和引导他们走出欺凌困境。

-END-


 | 
稿:学生成长 | 

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小学
情汇两江,人和百年。欢迎关注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小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