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国都“居大不易”!
杜甫住在城外杜陵之南,
樊川之北的少陵塬。
自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
是在言说自己一介草民吗?
不!
绝不是!
唐代有一句俗语: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意思是:
韦氏杜氏是京都豪门。
杜氏家族在唐代出了十几位高官,
比如杜如晦!
杜甫与杜如晦不是一支,
杜甫自豪自己祖上是西晋杜预,
杜预有平吴之功,
是三国时代最后的全才!
杜甫自豪祖父是杜审言,
位列初唐诗坛“文章四友”之中。
虽然杜审言的谪贬导致家族败落,
但是杜甫自豪“诗是吾家事”!
杜甫出生在巩义,
此时祖父已经亡故,
杜甫由姑母养育。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
进京谋仕途偏偏遇上了“野无遗贤”事件。
李林甫操控的这次科考,
让杜甫只能继续蛰居。
十年的京城生活,
杜甫始终在基层,
他的“野老”“布衣”是现实,
不忘祖先荣耀,
居于“京兆杜氏”祖居之地,
是内心火热的源泉。
然而,
现实就是“朱门酒肉臭”,
杜甫的诗词敲不开入仕之门。
历史把杜甫少陵塬居所吹的一干二净,
诗圣之名是宋人给予的,
杜甫活着时,
就是李白的小迷弟。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就是在长安所写。
杜甫一生写了很多追慕李白的诗,
杜甫也曾有幸与李白高适梁园相会,
可惜,
李白的诗里一句也没提过杜甫。
李白是仙人,
连死都是升仙而去。
杜甫始终在民间,
他的眼里“万里悲秋常作客”,
怨,愤恨,
是他的视角,
“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杜甫,
后世给他的画像雕塑,
都是眉头紧蹙向下看。
看得到黎民疾苦是悲悯,
写得出力求改变的呼声是勇气。
我喜欢杜甫诗词里的秋色,
“无边落木萧萧下”
只这一句,
杜甫就扬名诗坛。
明代才有人在少陵塬为杜甫建祠堂,
如今的位置是清嘉庆朝确定的。
少陵塬的半山上,
树木繁茂中的一个东西长的院子,
安静中是杜甫一生寥落的意韵。
立于庭院里听落叶之声,
满是杜甫诗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