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打造综合成本“洼地”、营商环境“高地”

文摘   2024-10-24 17:26   四川  



泸州发改



一流作风、一流能力

一流服务、一流形象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新一期《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由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申报的“以诚信建设赋能营商环境 推动‘好信用’‘好环境’同向而行”作为典型案例成功入选。

截至目前,泸州市已有35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长期不懈努力,近年来泸州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泸州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65.3亿元,居全省第7位。

除了实实在在的数据,还有很多让企业暖心的地方:出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30条”措施,深化投资项目“三段式”并联极速审批,建立“一‘泸’检查”工作机制,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万人助万企”等活动。

营商环境正成为各地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主赛道。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列先进的泸州市,有哪些新思路、新做法?优化营商环境,泸州将如何继续发力?

降成本
改革措施从纸上“落地成金”

“现在‘拼车’模式出口,我们的货源多了,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在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看着逐渐远去的中欧班列,成都创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监胡安祥高兴地说。

物流降本增效的背后,是中欧班列“拼车”模式的创新探索。“一趟中欧班列要集货55个集装箱货柜才能开行,在传统‘一对一’运输模式之下,出口量不大的零散货物难以成行。”泸州市口岸物流办物流产业科科长张青红表示,2023年11月,泸州市创新推出中欧班列“拼车”模式,将零散货物串联起来集整发运,从“一对一”变为“一对多”。

张青红算了这样一笔账:“拼车”模式下,从泸州到中亚地区,货运集货和运输时间较以前节约5天左右,节约站点间转运费约每个标箱2900元。今年7月,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十四批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泸州市口岸物流办创新中欧班列拼车模式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入选。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泸州正扎实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首个西南农资骨干流通走廊,已推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下降至14.8%。

“优化营商环境涉及简政放权、市场竞争、科技创新等内容,最后都会反映到企业成本上来。”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继去年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1”政策后,今年泸州再次聚焦企业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出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30条”措施。1—9月兑现惠企政策资金1亿余元、减免资金15亿余元。

改革措施从“纸上”一条条落地,变成了为企业节省下来的一笔笔资金。例如,通过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全面推广应用电子保函(保险),今年1—9月,泸州市共开具电子保函(保险)7104笔,同比增长17.2%,释放企业资金压力16.52亿元。

鸟瞰泸州。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破难题
力争对企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放眼全省,泸州可谓是营商环境的“高地”。

围绕“政务、法治、要素、创新”四大环境,泸州组建了20个工作专班,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市领导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政务服务“一窗受理”等举措获全国推广,大大方便了企业办事;深化投资项目“三段式”并联极速审批,缩短了项目开工时间……这些都是泸州的创新之举。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不方便”的感受依然存在。比如,频繁地接受相关部门调研、检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扰;再比如,一些企业反映问题后,“要么没结果,要么见效慢”。

“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在于优化为企服务,根本在于打破堵点难点,真正解决问题。”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企业服务要力争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针对经营主体被频繁检查的问题,2023年8月,泸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措施规范行政机关涉企行为。今年起,泸州市建立“一‘泸’检查”工作机制,统筹市县乡三级行政机关“综合查一次”,提升部门协同监管效能,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针对泸州市各类企业反映的诉求问题收集渠道多、交办分散、解决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泸州市发展改革委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将意见收集渠道与12345热线紧密结合,建立了泸州市12345涉企诉求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对企业诉求收集、交办、督办、回访形成闭环办理。截至9月底,受理企业诉求1777件,及时反馈率100%,企业满意率97.7%。

谋创新
做强新形势下赢得发展主动的竞争力

好的营商环境,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地方竞争发展的利器。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泸州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高端创新人才短缺,关键技术攻坚难,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新形势下赢得发展主动的竞争力所在。在以改革破难的基础之上,泸州正在频频发力培植创新沃土,带动创新主体活力,营造最优创新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泸州分中心高质量运行,川渝毗邻地区(泸永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工作启动,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探索性开展,大院大所“智汇酒城”行动实施,医药化工“研发+转化”中试基地启动建设……围绕优势产业、重点领域,泸州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行动”,4家企业获评全省科技创新领军企业。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670亿元、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8.1%。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特别是要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是困扰很多地方发展的难题。近年来,泸州市创新思路,借鉴科技特派员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创新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管家式”“顾问式”增值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1—9月,全市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1.7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24.4%。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奋力推动泸州建成让广大经营主体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的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END


来源|川观新闻

作者:乔陆

泸州发改发布
泸州发改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