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决算专项验收

百科   2024-12-24 13:31   湖南  
2024年12月19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正高级工程师关宗印在梅蓄电站主持召开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竣工决算验收会议,会议一致同意通过梅蓄电站竣工决算专项验收。至此,梅蓄电站八大专项验收全部完成,为后续工程竣工总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南网储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高磊出席会议。

会上,由8名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听取了梅蓄公司工作汇报,审核了现场检查评审结论,充分肯定了梅蓄电站取得的优异成绩,对梅蓄电站竣工决算报告、现场检查评审及相关整改落实完成情况给予认可,一致同意通过梅蓄电站竣工决算专项验收并签署了验收鉴定书。

高磊对梅蓄电站顺利通过竣工决算验收表示祝贺并希望梅蓄公司继续在二期工程建设中发扬攻坚克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同时抓好已投运电站的安全生产运行,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梅州市发改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希望梅蓄公司能够积极总结经验,尽快完成工程竣工总验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确保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继续为梅州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梅蓄电站项目2015年7月获广东省发改委核准,2022年6月一期4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在打破国内抽水蓄能电站最短建设工期记录的同时,多项质量指标与造价指标在国内同类工程中居于领先水平,实现了“又好又快又经济”的建设管理目标。梅蓄一期投产发电以来,先后完成环保、水保、消防、枢纽专项、劳动安全、工程档案、征地移民、竣工决算8项专项验收工作,荣获国家级奖项1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省部级整体工程优秀设计一等奖。

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网储能公司、建管公司、梅蓄公司等单位代表共计25人出席会议。(高文强 林泓)


来源:南网储能


梅蓄电站建设之初,面临着诸多困难。

其一是征地难。梅蓄电站是我国目前移民人数最多的抽水蓄能电站,移民人数多达2320人,征地移民难度大。其二是工程施工难。由于电站上、下水库库容巨大,且四座大坝采用四种不同的坝型,给料源管控和土石方平衡带来很大难度和挑战。同时,地下厂房及输水系统洞室群规模大,地下洞室多,竖井井深大,施工难度非常高。其三是设备开发难。电站的抽水蓄能机组400米段水头变幅为国内最大,转轮开发难度大。其中,4号机组需全面实现国产化,为国内国产化率最高的抽水蓄能机组,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梅蓄电站的建设者们胸怀大局、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用时仅48个月完成了从主体工程开工至电站全面投产,创造了国内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最短建设工期记录。梅蓄电站化压力为动力,在短时间内完美解决各项难题,安全、优质、高效地打造出一座堪称典范的新时代抽水蓄能电站。

亮点纷呈

这是一座宏伟的电站。

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站四坝”的壮观工程。电站上水库主坝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 60 米,坝顶长 500 米;下水库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高 82 米,坝顶长 308 米。上下水库副坝则分别采取均质土坝和粘土心墙堆渣坝。一座电站,四种不同坝型,虽然极大增加了施工和管理的技术难度,但更好地适应了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最大程度达成土石方平衡,减少弃渣,是梅蓄电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成为梅蓄电站的标志性建筑。

这是一座先进的电站。

在这里,全国首台国产化抽水蓄能机组成套开关设备在#4号机组成功实现工程示范应用。2022年4月,该项成果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补齐了抽蓄电站核心机电设备全面国产化的最后一块短板,确保了抽蓄电站核心设备的供货安全,增强了我国抽水蓄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梅蓄电站#4号机组为国内国产化率最高的抽水蓄能机组。除首台国产化发电机成套开关设备外,球阀奥氏体不锈钢接力器、球阀纯水操作控制系统、发电机推力瓦、机组状态监测传感器、进口自动化原件均在梅蓄4号机组完成国产化替代。


在这里,开创了国内首台机组第一次三导轴承摆度5道时代。梅蓄首台机组上导、下导、水导等三导轴承摆度均小于50微米,开创国内机组三导轴承摆度全面进入50微米的先河,远优于相关国标标准和精品机组标准,对电站今后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这是一座和谐的电站。

在这里,顺利完成了国内人数最多的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搬迁安置,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征地移民过程中,建设人员采取建立多种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合作联系、施工区域临时搬迁等有效措施,实现移民安置与工程同步推进,为目前国内“双碳”战略下抽水蓄能电站的征地移民工作提供了良好借鉴。

来源:南网储能

抽水蓄能与储能技术
我国抽水蓄能产业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期待以此平台交流抽水蓄能技术 ,共同推动实现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