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记者再次走进位于彰武县章古台镇境内的全省第一片“碳中和林”,看到经过两年的成长,眼前的这片混交林更加枝繁叶茂。
2022年春,彰武作为2022年“6·5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分会场,由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会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辽宁省自然资源厅、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阜新市人民政府在彰武县开展义务植树200亩,在新中国科学治沙的起点,也就是辽宁省沙地研究所章古台试验站附近建成一片“碳中和林”。该项目设计主题融入了“月亮”暨碳元素符号“C”的公园设计理念,种植的主要树种为彰武松、油松、元宝枫、黄菠萝、蒙古栎、暴马丁香等15种针阔叶乔灌树种,共栽植5-10年生良种壮苗1万余株,采用针阔带状、块状混交造林,营造乔灌草复合型模式进行种植。
“碳中和林”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森林是粮库、钱库、水库、碳库的一次具体实践;是彰武70年生态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是“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治沙精神的传承发展。
据彰武县林草局的相关业务人员介绍,“碳中和林”建设的价值体现三个方面:一是生态价值丰厚。营造碳中和林,在增加有林地面积的同时,能够提高森林质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等重要生态功能。按照“碳中和林”0.4 吨/亩/年计算,三年造林可固碳5.9万吨;二是经济价值可观。“碳中和林”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从而产生国际公认的碳减排量增量,六年后投入到市场上出售可获得一定经济收益,可实现助农增收。如按碳汇单价100元/吨计算,全县2022-2024年扩量造林8.6万亩,可实现经济效益344万元;三是社会价值坚实。项目建设不仅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起到了稳定社会作用,还会起到环境教育、精神价值、生命支持和增强人们了解自然、爱护生态、爱林、护林保护生态环境的有益作用。特别是阜新市彰武治沙精神干部学校将“碳中和林”作为现场教学点,进一步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 刘 丹
图片来源 彰武宣传
编辑 薛维家
初审 李 悦
责编 冯思媛
总监 孙希强
News
微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