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中,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优化成本结构,裁员和优化团队结构似乎成了不少大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选择。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有趣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一些大厂在裁员优化后,意外地发现35岁以上的员工,在很多方面表现得堪比甚至超越了来自985、211等顶尖学府的年轻员工。他们不仅“听话又好用”,还因为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拥有独到的“踩坑经验”,在工作中更加稳健,不易犯错。这一发现,无疑给企业的用人观念带来了新的思考。
35岁以上的职场人士,经过十多年的职场历练,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人际交往,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累积,更多的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智慧。他们遇到过各种挑战,也“踩”过不少坑,这些经历让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迅速识别风险,采取更加稳妥的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虽然985、211的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但在实战经验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上,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
“听话又好用”这一描述,并非贬低,而是强调了这部分员工在职场中的适应性和团队协作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学会了如何在职场中更好地沟通、协作,他们更懂得如何平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更愿意为了团队目标而调整自己。
这种成熟的心态,使得他们在团队中往往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促进团队和谐与高效运作。而年轻员工虽然充满活力,创意无限,但在团队融入和沟通协作方面,可能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打磨。
35岁以上的员工,由于经历了职业生涯的多个阶段,对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包容。他们能够将过往的经验融入当前的工作环境,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宝贵的视角和建议。
这种跨阶段的视角,对于企业的持续成长和创新至关重要。同时,他们的存在也为年轻员工树立了榜样,促进了知识传承和代际交流,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包容和富有活力的企业文化。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某些领域对新技术、新思维的需求日益迫切,年轻员工在这方面往往更具优势。因此,企业应当避免“一刀切”的用人观念,而是要结合具体岗位需求,构建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对于35岁以上的员工,企业应提供更多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保持竞争力;同时,也要为年轻员工创造更多实践和创新的空间,让两者在互补中共同成长。
大厂发现35+员工堪比985/211员工的现象,是对职场多元化价值的一次深刻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和创新的同时,不应忽视经验和稳定性的价值。企业应当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观,充分利用不同年龄层员工的优势,共同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员工也应不断学习,自我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