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个腰、扎马步!1600多年前的“手电筒”长这样→

科技   2025-02-03 13:16   北京  

春节七天

我们给博物馆珍宝排了个班

每天一款“显眼包”来报到


今天是大年初六

上岗的宝物是↓↓



◎ 科技日报记者 刘义阳

双蹄叉腰,憨态可掬,这件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瓯窑青瓷点彩牛形灯盏,出土于上世纪50年代浙江温州的一处东晋墓地,距今1600多年,是国家一级文物。

从外形上看,牛形灯前腿叉着腰、后腿扎马步,作出拟人直立姿态,气场十足,又萌趣可爱。这种反差使它与其他自带高冷气场的文物截然不同,甚至做成表情包也毫不违和。

叉腰扎马步,就是这么牛!

除了外形别出心裁,牛形灯还牛在功能上。其口径18.9厘米、高13.4厘米,分为承盘、灯柱和把手三个部分。承盘存贮灯油,灯柱可插灯芯,弧形的把手从灯柱顶端昂扬向上,又稳稳地连结在承盘边缘,是不是有点像牛的尾巴。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蔡乃武评价,烧制这件瓷器时,匠师并没有满足于纯功能的设计,而是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力,使牛和灯融为一体。

这种巧妙设计,使它既能放在桌子上当个“台灯”,又可以提在手里当作“手电筒”,主打一个一器多用,让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审美与巧思。


另外,“老牛”的皮肤保养也是一绝。

牛形灯釉色白中泛青,且有细密的冰裂纹,牛的口鼻耳目惟妙惟肖,特别是双眼和口鼻采用了当时盛行的褐色点彩装饰,更是栩栩如生,代表了六朝时期瓯窑的最高水平,是东晋瓯窑生产工艺和艺术成就之代表。

从汉代开始,温州地区瓷业发达,地方特色鲜明,被称作瓯窑。蔡乃武介绍,这件牛形灯是一件孤品,很可能是当时士大夫个人定制的产品。


除了牛形灯外,温州还发现过东晋瓯窑虎形灯座、狮形烛台等动物类灯具。它们构思新颖,别具匠心,展现出瓯窑匠人的高超水平。


咱老祖宗的智慧
真牛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牛气冲天
势不可挡





来源:科技日报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一套、温州宣传、浙江省博物院
供图:央视新闻客户端

海报:杨凯

编辑:王程玥

审核:张爽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是富有鲜明科技特色的综合性日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主流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舆论前沿,是广大读者依靠科技创造财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的服务平台,是中国科技界面向社会、连接世界的明亮窗口。
 最新文章